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部。西接绿春县,北连元阳县并隔红河与个旧市、蒙自县为邻,东隔红河与河口瑶族自治县相望,南与越南老街省及莱州省接壤,县城距边境直线距离7.5公里,拥有金水河国家一类口岸和十里村热水塘、马鞍底地西北、金水河隔界3个边民互市点,区位优势明显,对外开放条件较好。县城距省会昆明477公里,距红河州府蒙自135公里。
金平是一个多民族的家园。 世居着苗、瑶、傣、哈尼、彝、汉、壮、拉祜、布朗等9种民族(布朗族在2009年4月之前称为“莽人”)。2004年末, 少数民族占85.3%,构成了以苗、瑶、傣族为主体民族,9种民族和谐相处的多民族家园。
金平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前沿。这里是云南建设国际大通道,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实施“打开南门、走向亚太”的重要通道。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开放口岸金水河距越南封土县城18公里,距莱州省会三塘市56公里,距越南北部历史文化名城奠边府市195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内580公里,距老挝丰沙里省孟买县城231公里,可直抵越南莱州省会三塘市、奠边府市,向东南可达越南首都河内,向西经越南西庄口岸可连接老挝丰沙里省。边境线长达502公里,居全省第二。拥有马鞍底地西北、十里村热水塘和金水河那发3个边民互市点及66个通道,山连山、水连水的地缘,使双方边民跨境而居,边民往来更加密切,边境贸易日趋繁荣。
历史沿革
历史上现金平县境大部地区汉时属牂牁郡西随县地,三国至西晋属兴古郡西随县地,隋、唐、五代十国属南宁州都督府黎州地,宋时属秀山郡大甸地,元时属临安路大甸地,明时属临安府建水州十五勐十八土司地,清时属临安府勐丁、勐拉、茨通坝、者米土司地。清光绪十六年,始改土归流,先后分设勐丁、金河两行政委员,后改设平河设治局和金河设治局。1934年9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将两设治局合并设县,取两设治局首字命名为金平县。1985年6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金平县,成立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12月7日自治县正式成立,仍隶属红河州。
自然环境
金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边陲山区,地处东经102°31′~103°38′,北纬22°26′~23°04′,土地面积3685.69平方公里。西接绿春县,北连元阳县、并隔红河(元江)与个旧市、蒙自县为邻,东隔红河与河口瑶族自治县相望,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街省坝洒县及莱州省封土、清河和勐德县山水相连,边境线502公里。省道212线从北向南穿境而过。县人民政府驻金河镇,距省会昆明市477公里,距州府蒙自县城137公里(经蛮耗、冷泉)。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海拔3074米,最低海拔105米。县城最高海拔1343米,最低海拔1213米,高程相差130米。全境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为滇南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冬干夏湿,冬暖夏凉,四季不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2008年县城平均气温17.6℃,年降水量2400.5毫米。
自然资源
森林面积106.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9.7%。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从海拔105-3074米的垂直带上,依次分布着热性阔叶林、暖热性阔叶林、暖性阔叶林。由于多年开垦、砍伐,森林面积减少,原生植被破坏较大。50年代以来,人工种植面积较大的有三叶橡胶、大叶茶和杉木。速生珍贵树种多达50余种(全省75种),东京龙脑香、被誉为“奇迹树”的团花、桫椤、长蕊木兰、鸡毛松等38种珍贵树种属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植物。竹子数量及品种繁多,从河谷到高山均有大量分布。此外,香菌、冻菌、木耳、灵芝菌、药材等特产也较多。橡胶单株产量全国有名,草果产量居全国各植区县首位,誉称“草果之乡”。
境内有无脊椎动物43种,脊椎动物291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懒猴、蟒等13种,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水獭等20种。此外,还有观赏鸟画眉、候鸟灰翅鸫(移雀)、斑鸫(花移雀)等。还有全国首次在金平发现的拟态昆虫----金平巨树修(加虫旁)、褐云玛瑙螺等珍贵动物。
矿藏主要有金、铜、钼、镍、钴、锡、锌、钨、铁、铬、稀土等13种,其中以金、铜的开采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金平”、“铜厂”等地名也因产“金”、“铜”而得名。
行政区划
2008年,金平县辖金河、金水河2个镇和大寨、阿得博、沙依坡、勐桥、马鞍底、勐拉、者米拉祜族、老集寨、老勐、营盘、铜厂11个乡,93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委会,1096个村民小组。
人口·民族
2008年,金平县总人口360109人,其中:农业人口334548人,非农业人口25561人。人口出生率15.4‰,死亡率7‰,自然增长率8.4‰。少数民族人口311380人,其中千人以上少数民族分别是:哈尼族94983人,苗族91404人,瑶族47327人,彝族42470人,傣族19012人,壮族7625人,拉祜族7545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6.5%。
经济发展
2011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坚持“农业富民、项目立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大力弘扬“团结、真实、勤奋、创新”的金平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两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加大投资、刺激消费,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全力以赴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12月,全县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增长。
初步核算,1-12月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23450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505万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108606万元,增长11.22%,(其中工业增加值77738万元,增长10.56%);第三产业增加值66390万元,增长14.4%。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5.4 : 46.3 : 28.3,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7、5.29、4.01个百分点。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经济稳步提高。1-12月,全县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总产值9685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去年同期增长7.86%。其中:农业产值47239万元,同比增长8.72%;林业产值15216万元,同比增长5.19%;牧业产值30440万元,同比增长8.33%;渔业产值2735万元,同比增长4.9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20万元,同比增长6.46%。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10926.5万元,比上年增长16.79%。
完成粮豆播种面积457849亩,同比增长0.52%;产量达123016吨,同比增长2.6%。
完成蔬菜产量35342吨;同比增长19.49%。
完成水果产量348004吨,同比增长25.05%。
完成肉猪出栏282113头,同比增长6.6;肉牛出栏8715头,同比增长4.06%;肉羊出栏4756头,同比增长4.6;完成家禽出栏234.54万只,同比增长7.48%。
完成肉类总产量24646吨,同比增长5.96%,其中:猪肉增长6.49%,禽肉增长5.03%。
完成期末大牲畜存栏数为71810头,同比增长0.38%;期末生猪存栏数为254506头,同比增长7.39%;家禽存栏14.39万只,同比增长1.76%。
二、工业经济保持增长,但增幅较小。1-12月,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8480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2.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83710万元,增长1.8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6932万元,增长4.0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36468万元,同比增长33.95%;实现利税总额23637万元,同比增长2.94%;实现利润总额14736万元,同比增长1.99%。
三、重大项目工程稳步推进,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1-12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027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9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89347万元,增长8.56%;农村投资59674万元,增长217.45%;房地产开发投资11258万元,增长59.15%。
四、消费市场保持活跃,零售总额较快增长。1-12月,全县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52462.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83%。分城乡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39445.1万元,同比增长18.89%;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017.1万元,同比增长14.74%。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2450.8万元,同比增长11.83;零售业实现44345.9万元,同比增长18.46;住宿业实现1637.7万元,同比增长12.58;餐饮业实现4027.8万元,同比增长17.1。
五、对外贸易保持平稳发展,边贸总额小幅增长。1-12月,全县完成边境贸易总额70210.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72%。其中:进口2423.3万元,同比增长17.44%;出口94.6万元,同比下降92.49%;边民互市67787万元,同比增长7.45%。
六、财政运行平稳,收支双双保持较快增长。1-12月,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3912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32%。在财政总收入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149万元,同比增长17.44 %,其中:税收收入13006万元,同比增长16.94 %;非税收入6143万元,同比增长18.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32995万元,同比增长26.08%。
七、金融平稳运行,存贷同步增长。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85692万元,比年初增长24.72%。其中:储蓄存款153510万元,比年初增长24.16%。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18772万元,比年初增长13.54%。
八、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12月份,全县农民期内人均现金收入为2776元,同比增26.18%;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56元,同比增长20.11;人均有粮320公斤,与上年持平。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59元,同比增长18.93%;家庭人均总支出7936元同比增长27.1%。全县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756元,同比增长12.9%;年平均工资33067元,同比增长12.88%。
民俗风情
金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常年平均气温18°C,冬暖夏凉,是理想的避暑之地,亚热带特有的自然风光,正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然而,生活在这里的各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各自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其浓郁的民族风情及其独特的传统节日,更会使你流连忘返。苗族的花山节,瑶族的盘王节、目莲节、干巴节,傣族的男人节、泼水节、金邦节、偏米节,哈尼族的干拖拖、昂玛窝、苦扎扎节,彝族的火把节、阿背节(姑娘节)等。在众多的民族节日里,者米乡傣族“男人节”,别具一格,绝无仅有。传说很久以前,一个蛮族部落在过春节期间,发动一场部落间的兼并战争,这时寨子里成年男人全部参加征战,等到战败蛮族部落军队凯旋返乡时已错过了“过年”机会,妇女们为感谢男人们骁勇善战,保卫寨人的安宁作出的贡献,即在正月二十九日那天备办丰盛食品,慰劳勇士们而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从此,此庆祝活动作为传统一直传承至今。如今的“男人节”一年比一年热闹,成为金平一道亮丽风景线。
旅游景点
金平勐拉温泉。云南南部金平勐拉温泉,温泉从石洞中涌出,最尽头大约水深l米多,水汽蒸腾,水温在50℃至60℃之间。躺在粗糙的温泉池中,感受温泉带着气泡汩汩从身下冒出,仰望青翠的山崖中瀑布飞流直下,在瀑布溅起的雾气和温泉氲氤的水汽中,享受瀑布、青山、蓝天,便有了"人间天堂"的感觉。
傣族是一个喜爱水的民族。在这里,男女赤身裸体共浴一池无须设防,中间没有任何障碍物相隔。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顽皮孩子像池中鱼儿串来串去,青年男女或三五成群,边浴边拉着家常,或软绵绵地把身心浸泡在水中。
在这里泡温泉是不需要香皂、洗涤剂的,水中有机矿物质有天然的清洁作用。正是这种身心的完全放松,水中补给充足的营养,给人予美妙的享受,而对于身患疾病的人则起到了良好的治疗作用。
温泉从石洞中涌出,最尽头大约水深1米多,水汽蒸腾,水温在50至60℃之间,正好可以有桑拿的效果。躺在粗糙的温泉池中,感受着温泉带着气泡汩汩从身下冒出,仰望青翠的山崖中瀑布飞流直下,在瀑布溅起的雾气和温泉氲氤的水汽中,感受瀑布、青山、蓝天,便有了“人间天堂”的感觉:人和自然原来可以如此的调和!难怪把泡温泉当至爱的日本人说,温泉是他们“心的故乡”。 秋天,水塘底形成一块柔软沙滩,找块石头当枕头躺下,斑斓的色彩与蓝天、白云、山川、河流构成了一幅醉人的金秋画卷。
偶尔,款款山歌伴着“哗哗哗”的泉水声,久久地停留在耳际。这是傣族青年男女在一池之中唱山歌、对情歌。
名特产
金平名特产品众多,金平是国内草果种植面积最大的县,现有草果面积6.8万亩,也是草果产量最多的县,草果久负盛名,品质较好,是名符其实的“草果之乡”。金平香蕉也很有名,种植历史久远,无公害香蕉也成为金平香蕉品牌,金平现已成为全国香蕉种植规模最大、最优质的县之一。橡胶也是金平的一大产业,单株产量全国第一。金平民族医药独树一帜,仅常用药物就达二三百种,擅长用草药、刮痧、拔火罐、扎脉针等方法治疗跌打扭伤、风湿麻疹、妇女不育等病症。民间医药因族而异,以瑶族草医药最为丰富,其药浴别具特色,现该瑶浴药已在我县开发成功,并经卫生部门批准上市销售。金平民族众多,民族服饰绚丽多彩,极具民族特色,有苗族蜡染服饰,瑶族刺绣服饰、手袋、银制品等。金平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如:哈尼梯田,哈尼族蘑菇房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