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位置
贵州瑶族,大多聚居于黔桂、黔湘边境地区的崇山峻岭中,“入林惟恐不密,入山惟恐不深”,“所居深山”,“在穷谷中”。山高坡陡、气候寒冷、山峰林立、沟壑纵横,生活条件艰苦,居住不能密集,只能“随山散处”,多择傍水之处生活,史称“随溪谷群处”。
榕江县塔石瑶族水族乡,地处雷公山山脉的延伸地带,海拔在l 100~1 630米之间.发源于雷公山的永乐河流经乡境15公里,与平永河汇合后注入都柳江。塔石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壤大多为涓云母板岩风化层积土壤,酸碱适度。年平均气温在15~18~C,年积温5 500~6 700~C,无霜期270-310天,年降雨量1 21l毫米,较适宜于农作物生长,是贵州瑶族中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区。
从江县秀塘壮族乡打格村,是贵州I盘瑶聚居区之一,地处贵州I从江县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及融水县交界的九万大山尖山顶上,海拔1 515米。由于山高坡陡,气候寒冷,光照差,霜凌多,无霜期短,给瑶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困难。
望谟县油迈瑶族乡,隔红水河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相望,海拔在890~295米之间,平均气温18.1℃,年降雨量1230.8毫米,无霜期341天,年日照时数1 406·7小时。距县城40公里,全乡总面积94.61平方公里,乡境内崇山峻岭,没有平坝。16个自然寨散居在各个山头、山腰、LLI~IN。村与村相距5公里至数十公里,山高坡陡,坡度高达七八十度,山路崎岖,交通困难。耕地多在中山坡的背斜面,坡度30度以上的占总面积的98%,耕作十分不便。但该乡土地资源和水利资源丰富,全乡耕地面积9 464·7公顷,人均占有土地约2.2公顷。乡境内有平卜河和望谟河,总长26公里,河床比降大,河流径流量大。
荔波县瑶山瑶族乡位于荔波县南部,东与翁昂乡接壤,南与捞村乡毗邻,西北与驾欧乡相连,东北与朝阳镇接通,西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地界犬牙交错。瑶山瑶族乡地处龙江两岸的高台地,是从龙江河谷向高山区过渡的中问地带。乡境内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海拔800~l 100米,西部海拔500~800米。全乡地面起伏不平,尽皆崇山峻岭,有更基坡、龙上坡、更郎坡、类根坡、更龚坡、坡偏巴、母映山、大沙岭等高大山峰,以大沙岭为最高峰,海拔l 122米。地貌情况复杂,以岩溶地貌为主,岩山、溶洞、石林、谷地杂间其中。
1991年8 月荔波县建镇并乡撤区,行政区域变更后,增加了樟江河谷地带,樟江河流经乡内5 000米,又有小七孔响水河,流经乡境l 000米后也汇入樟江,尚有界牌河,流经乡境200米后汇人樟江。年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为1 300毫米。“建并撤”后,新并入的樟江河谷地带气温略高,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植被完好。
原瑶山瑶族乡境内多羊肠小道,纵横交错,崎岖难行,小道以拉片、英盘、瑶沙为中心,向四面延伸,连结各瑶族村寨。然后达于四周的朝阳、王蒙、捞村、翁昂等集市贸易地,并通过拉片西南的小道,与广西里湖瑶族保持最密切的联系。
瑶麓瑶族乡位于荔波县东部,距荔波县城35公里。全乡地形为一长条形山地,南北向长约875米,东西向宽2’750多米,耕地面积约91.1公顷,占总面积的3%,人均占有非耕地面积30亩。东面和南面毗邻茂兰镇,西面和水尧水族乡接壤,北面与佳荣水族乡交错。全乡地貌属喀斯特岩溶地貌,岩溶高度发育。乡境内大部是山,石灰岩峰林重峦叠嶂,山与山间偶有一小谷地,最大的河谷坝区约20公顷,乡所在地位于瑶麓谷地中央。境内地表河有两条,但流距很短,一条为茂兰镇水条村流下的“水条河”,最枯流量为0.3~0.4立方米缈,但刚入瑶麓乡境内即潜入白岩脚深洞内至佳荣水族乡的岩洞口寨边露出,注入荔波县城之樟江河。1987年后,这一地表河已被截流引入瑶麓灌溉及人畜饮水工程水渠内,洪水时才恢复旧河道。另一条地表河为茂兰镇水庆村流人瑶麓乡境,在“几远”谷地露出地表约300米。可灌溉稻田2.67公顷,但因上游有水庆煤矿,水质严重污染,原生态已被破坏。乡境内山峦高耸,最高的岩曲山高峰高901米,白岩山高851米,乡所在地的岩晚山高837米。境内古木参天,森林密蔽,原生森林生态保存较为完好,现有森林面积l 087.8公顷,疏林地约83.4公顷,灌木林160公顷,草山1 290多公顷,活立木总蓄量达91 800多立方米。
由于瑶麓地处山峰谷地间,因而土壤层较深,稻田厚度10~15厘米的占95.39%,大于15厘米的占4.61%;旱地厚度10~15厘米的占66.07%,大于15厘米的占33.9l%。稻田酸碱度在5.5~6.5的占70.14%,酸碱度在6.5~7.5的占29.85%;旱土酸碱度都在6.5~7.5。耕地中砂壤田占10%,轻壤田占7.71%,中壤田占51.64%,重壤田占31.19%,砂壤土占19.1%,轻壤土占23.2%,中壤土占45.13%,重壤土占12.53%。乡所在地海拔高度660米,年平均气温16.9℃,最低积温为一6℃,最高积温为37℃,无霜期291天,年平均降雨量l 300毫米。
二、人口与分布
瑶族是贵州省的世居民族之一。小聚居、大杂居,点状分布于黔湘、黔桂边境地区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铜仁地区、安顺地区等三州二地的16个县中。东起铜仁、石阡,南至黎平、榕江、从江、雷山、丹寨、麻江、剑河、三都、罗甸、望谟,西迄贞丰、紫云、关岭都有瑶族分布。瑶族按支系聚 居,大的聚居点为一个瑶族乡,一般是自成村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状态。
明清及民国时期,全省瑶族人口无精确统计。《明史》载:“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荔波县民覃真宝上言,县自洪武至今,人民安业,惟八十二洞瑶民,未隶编籍。”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爱必达《黔南识略》卷十一载:“黑瑶住瑶庆里之瑶六寨,人口不多。”民国时期《荔波县志》载:“在百年前,瑶麓数村,尚有七八百户,至民国13年仍有四百余户。”
1953年贵州省第一次人口普查,全省瑶族人口为13 697人,1964第二次人口普查为l0915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为19 398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3l 240人,
荔波县瑶山瑶族,主要聚居于瑶山瑶族乡的拉片、英盘、董别、姑类4个村和瑶山林场,有拉片、弄让、拉董及、拉槽、郎与、搞类、董蒙、更辉、狼脚、董珠、板告、港江、打布、勤龚、瑶沙、董保、董别、董瓜、更龚、九加、拉更莫、林场、姑类、更棒、塘光、董往、威散等瑶寨,2 605人。瑶山瑶族还有部分散居在毗邻的捞村乡巴平村等。
荔波县瑶麓瑶族,主要聚居于瑶麓瑶族乡内,1 466人,有覃家寨、卢家寨、上韦寨、下韦寨、欧家寨、打里寨、洞干寨、洞闷寨。瑶麓瑶族还有部分散居在佳荣水族乡瑶几寨、茂兰镇尧朝寨。
荔波县瑶埃瑶族,聚居在茂兰镇瑶埃村的洞开、瑶埃,部分散居在洞塘乡洞壶瑶寨、翁昂乡洞长瑶寨、立化镇瑶寨。
石阡县有瑶族2.522人,聚居于北塔乡雷家屯、乌荣关,花桥乡水尾村的9个瑶寨中。
望漠县油迈瑶族2 819人,聚居于油迈瑶族乡内,分布于上油迈、下油迈、新寨、加现4个村。
麻江县河坝瑶族6 474人,聚居于龙山乡河坝的23个瑶寨中。
黎平县瑶族,主要聚居于顺化瑶族乡和雷洞瑶族水族乡。在顺化瑶族乡内,主要聚居于已贡村、高卡、已补晚、已树4寨和高抒村高仔寨,共291户,1 316人(1992年数)。在雷洞瑶族水族乡有金城村金城寨、已毕寨,戏劳村三山寨、岑胖寨及弄播寨、云南寨6个瑶寨,322户,l 576人(1992年数)。黎平瑶族还有l 293人聚居在地坪乡平茶、岑卜两村,此外尚有部分散居于九潮乡大榕新寨、永从乡岑则寨等地。
从江县瑶族有红瑶和盘瑶2个支系,红瑶聚居于翠里瑶族壮族乡的高忙、新寨、舒家湾、乌菜、架格、白岩冲、饶家等瑶寨和加榜乡达州村。盘瑶聚居于西山镇岑杠、高脚、秋卡,斗里乡登面、长卡、高柳、碑痛,秀塘壮族乡打格、雨沙、九甲、摆倒、乌布、细林,宰便镇怎追,下江镇黄郎,拥里乡大山、老寨、刚边、黄泥井,东郎乡摆堆等地。
榕江县瑶族,主要聚居于塔石瑶族水族乡的怎东村、宰勇村、党相村、塔石村、党调村、怎贝村、乔央村,共2 979人。此外,还散居在平江乡鸡脚坝、巴鲁,平永镇三步桥、乔亥,三江乡乌洪,两汪乡岑熬,平尤乡双溪口、八开等地。
雷山县瑶族,聚居于达地镇龙塘沟、排松、平寨、老寨、背略、庞家、皆力、高略、同乌、也辽、小巫、白米寨、河边,柳乌乡柳乌,乔桑乡下高枧,固鲁乡南屏等地。
丹寨县瑶族,聚居于排路、杨武、加配等地。
剑河县瑶族聚居于太拥乡展迪村等地。
三都水族自治县瑶族,聚居于巫不、普安、甲雄、上江、牛场等地。
罗甸县瑶族聚居于罗妥安抗、风亭纳吉、纳考、纳闹、罗羊、龙坪、边阳等地。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瑶族297人,聚居于茅坪塘贯村。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有瑶族189人。
三、瑶族节日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十九日。那一天,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唱歌跳舞,共同欢度达努节。盘王节是纪念盘王诞辰,日期是农历十月十六日。这天除祭祀盘王,男子青年还要聚集对歌、交友,俗称“耍歌堂”。耍歌堂历时三天,第一天是祭祀、游神,将神像临时安放在村中;第二天未婚青年男女成群涌向广场耍歌堂对唱,成双结对的男女青年相对站立尽情欢唱,从朝至暮;第三天,男女老少浩浩荡荡将神像送回庙里,当夜幕降临时,鼓乐齐鸣,“耍歌堂”在欢庆的气氛中结束。
四、瑶族食品
瑶族以大米和玉米为主食,杂以马铃薯、野薯、芋头以及豆类而食。男女嗜好饮酒,几乎家家都能自酿白酒,酿酒原料多用糯米,凡通节日喜庆,痛饮终日,劳动之时以竹筒盛酒带至田间,对上清水饮“寡酒”,借以解渴和消除疲劳。
五、瑶族手工艺
服饰美丽也是瑶族文化的最大特点之一。瑶族的纺织印染早为史籍记载。宋代,“瑶斑布”就颇有名气.瑶族的挑花、刺绣也是自古有名,史籍也多有记载。他们的五色衣服、斑衣花裙,多是靠挑花刺绣制成的。历史上,瑶族曾有“花衣斑斓”的记载。现在,遇到什么节日或喜庆活动,他们就会穿起自己最漂亮的花衣,参加各种活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533-753878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