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瑶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瑶族 > 道地药材 > 正文
  •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10-21 08:38:44
  • 核心提示:【别名】雀头香、莎草根、香附子、雷公头、香附米、三棱草根、苦羌头  【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根茎,用火燎去须根,晒干。  【原

    【别名】雀头香、莎草根、香附子、雷公头、香附米、三棱草根、苦羌头

      【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根茎,用火燎去须根,晒干。

      【原形态】莎草,多年生草本,高15-95cm。茎直立,三棱形;根状茎匍匐延长,部分膨大呈纹外向型形,有时数个相连。叶丛生于茎基部,叶鞘闭合包于茎上;叶片线形,长20-60cm,芝2-5mm,先端尖,全缘,具平行脉,主脉于背面隆起。花序复穗状,3-6个在茎顶排成伞状,每个花序具3-10个小穗,线形,长1-3cm,宽约1.5mm;颖2列,紧密排列,卵形至长圆形,长约3mm,膜质两侧紫红色有数脉。基部有叶片状的总苞2-4片,与花序等长或过之;每颖着生1花,雄蕊3;柱头3,丝状。小坚果长圆状倒卵形,三棱状。花期5-8月,果期7-11月。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

      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主胁肋胀痛;乳房胀育;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

      香附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调敷。

      香附的禁忌注意

      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慎服。

      香附的选方

      ①治一切气疾心腹胀满,胸膈噎塞,噫气吞酸,胃中痰逆呕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饮食:香附子(炒,去毛)三十二两,缩砂仁八两,甘草四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用盐汤点下。(《局方》快气汤)

      ②治心腹刺痛,调中快气:乌药(去心)十两,甘草(炒)一两,香附子(去皮毛,焙干)二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或不着盐,沸汤点服。(《局方》小乌沉汤)

      ③治心气痛、腹痛、少腹痛、血气痛不可忍者:香附子二两,蕲艾叶半两。以醋汤同煮熟,去艾,炒为末,米醋糊为丸梧子大。每白汤服五十丸。 (《濒湖集简方》)

      ④解诸郁: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丹溪心法》越鞠丸)

      ⑤治停痰宿饮,风气上攻,胸膈不利:香附(皂荚水浸)、半夏各一两,白矾末半两。姜汁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随时下。(《仁存堂经验方》)

      ⑥治偏正头痛:川芎二两,香附子(炒)四两。上为末。以茶调服,得腊茶清尤好。(《澹寮方》)

      ⑦治吐血:童便调香附末或白及末服之。(《丹溪治法心要》)

      ⑧治小便尿血: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各煎汤。先服香附汤三、五呷,后服地榆汤至尽,未效再服。(《全生指迷方》)

      ⑨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香附子(去皮毛,略炒)为末。每服二钱,清米饮调下。(《本事方》)

      ⑩治肛门脱出:香附子、荆芥穗等分。为末。每用三匙,水一大碗,煎十数沸,淋。(《三因方》香荆散)

      扩展阅读:香附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耕地、路旁水边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