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瑶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瑶族 > 传统的疗法 > 正文
  • 瑶医学对痧症的认识

  •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 时间:2009-03-13 10:01:00
  • 核心提示:  痧症,瑶族叫发痧,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本症四季都可发生,但在夏秋之季多见。临床上以全身胀累,栗感,恶寒发热,头痛头晕,胸腹满闷,厌食,喉痛,嗳灰碱气,甚则唇甲青紫,舌质灰暗,手足直硬如木,多起病突然,变化迅速。如能及时得到诊治,就

      痧症,瑶族叫发痧,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本症四季都可发生,但在夏秋之季多见。临床上以全身胀累,栗感,恶寒发热,头痛头晕,胸腹满闷,厌食,喉痛,嗳灰碱气,甚则唇甲青紫,舌质灰暗,手足直硬如木,多起病突然,变化迅速。如能及时得到诊治,就会很快得到痊愈,反之如贻误失治或治疗不当,则骤起易变生他病。瑶医在诊治痧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方法简便,疗效显著,并对其发生的病因病机,有独特的见解。

      古书中有“痧之初发,必从外感”的记述。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其发生的真正原因,还不完全明了。瑶医认为,人之所以发痧,是被天地之间一种不正之气所触发,这种不正之气,无非是太过或不及。太过就是冬当寒而冷过甚,夏当热而酷热不已;不及就是冬当寒而反暖,夏当热而反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机体过度疲乏内虚,正气不足,引起抵抗力减弱,秽浊、痧气之邪就容易乘虚而入,引起发痧。还认为痧气的发生与精神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情志多郁的人,稍犯寒凉暑热,就容易患痧。总之,痧症的发生,有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而内因是主要的,人体正气不足,肝旺肾亏的人,由于不能适应环境气候的变化或失去对外邪的抵抗能力,就容易得痧症。

      在病机方面,瑶医认为,本症的主要受损脏器是肝。当人体受到内外因素的刺激,以致神志消沉而体肝的疏泄作用受到阻碍时,则气血的运行,脾胃的受纳、运化,胆汁的疏泄,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如肝气郁结,疏泄受阻,常易气不调,疏泄失职,影响脾胃,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而出现厌食,腹痛腹胀,肠鸣泄,或升发太过,出现眩晕,头痛,头胀,眼花,面目红赤,性情烦躁等。

      痧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胀晕感:患者全身有胀晕感觉,经用手拍击或擦动后即感到轻松。

      2. 麻栗感:患者全身有阵发性麻木,同时皮肤有不寒而栗的感觉。

      3. 斑点:痧症初起,细看患者的胸背部常有或隐或现,或红或黑的痧点。

      4. 痧筋:由于痧毒阻滞气血,使其循环失畅,常引起舌底下,喉结旁,乳部,肘部及腋窝等处皮下静脉瘀血扩张,青筋显露。

      5. 嗳灰碱气:由于患者胃酸缺乏,常嗳出象草木灰水样的碱性气味。

      6. 舌质灰蓝色:由于痧毒侵入血分,造成舌体毛细静脉郁血所致。

      7. 脉象与症状不符:痧脉大多是弦,微缓,细涩。如有弦大浮数,必兼有他症。如头痛,壮热,脉应洪实而反微迟者;或厥冷不语,脉应沉细而反滑数者,遇到这种情况,则应考虑是否患有痧症。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