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火灸法。瑶族民间称为杜闷倒,是我国瑶族劳动人民,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治疗技法。
瑶医神火灸法是利用植物的藤茎作原料。经过加工炮制而成药棒(棍),在酒精灯上点燃药棒一端片刻后,熄掉明火,隔物间接地在一定的穴位上。施以适当的温热刺激,通过筋脉的传导作用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清代《神灸经论》上说:“未灸取火,以火性传热而速.体柔而用刚,能消翳,走而不守,善人脏腑。取药棒(棍)借火燃烧的辛香,能通十二经.人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概括地说明了神火灸法治病的特性和效果。
瑶医神火灸法的适应症也和针法大致相同,是很广泛的,各科都有它的主治病症。但必须指出,瑶医神火灸法独具特色。总的原则是:里、亏、寒证多灸;表、盈、热证少灸。但有些热证、急性病,如疔痈疮毒,虚脱。厥逆邪热等,也用灸法。凡属慢性久病。元气虚弱.风
寒湿痹,麻木萎软。胃寒肠鸣,气滞痛经,湿痰带下,则非灸不可功:亦可用于回阳救逆,固脱,如腹泻,脉伏。指冷,昏厥,休克,可急救之,令脉起指温。
瑶医神火灸法的功用及主治。归纳起来有下列主治功用:
1.疏风散寒、调和营卫。主治风寒侵袭之外感。
2.活血散瘀,温经通脉。主治跌打血瘀.经络阻滞及风寒湿痹和各种关节病症。
3.温经散寒.祛风止痛。主治各种因风寒引致的痛症。
4.回阳固脱。复脉救急。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虚脱,脉微欲绝之各种危急症。
5.提升中气.固胎止漏。主治中气下陷的脱肛.子宫下垂,冲任虚损的胎动不安、崩漏带下。
6.培补脾肾.增益二本。主治脾胃虚弱,运化失权和肾阴亏损,遗精早泄,阳痿,腰膝无力等症。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