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民族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新闻篇 > 正文
  • 群众眼中的好曼巴好阿姐——记尖扎县计生服务指导站站长卓玛措

  • 来源:中国藏医藏药网 作者: 时间:2013-12-08 13:31:00
  • 核心提示:从海拔1960米的山下,到海拔4614米的大山之巅,从草原到田间地头,从农牧民家里到手术台前,25年来,她用真情打动了尖扎县各族群众的心,是群众眼中的“好曼巴”,更赢得了农牧民的信任,成为大家心中的“好阿姐&rdqu

    从海拔1960米的山下,到海拔4614米的大山之巅,从草原到田间地头,从农牧民家里到手术台前,25年来,她用真情打动了尖扎县各族群众的心,是群众眼中的“好曼巴”,更赢得了农牧民的信任,成为大家心中的“好阿姐”。她就是全国“最美在基层”——中国人口十佳杰出人物获得者、尖扎县计划生育服务指导站藏族女站长卓玛措。

      山大沟深挡不住她前进的脚步

      冬日的暖阳照在尖扎这座美丽的小县城,黄河在这里显得格外恬静而清澈。1月10日一大早,按计划,卓玛措要到二十多公里外的能科乡,为当地妇女做“三查”(查病、查环、查孕)。在卓玛措的计划表上,总有干不完的事情。“‘三查’要搞好,育龄妇女的孕前健康检查要做……有时候,真想把自己分成两半用。”说着这些,她一脸的幸福,似乎计划生育服务工作,这份在别人眼中“天下第一难事”带给她的,是一种体验幸福的过程。

      能科乡离尖扎县城有二十多公里,一路上,要翻过几座小山。“这还是比较近的庄子,尖扎滩乡最远,好几十公里呢。”车窗外,连绵的群山,挡住了我们的视线。短短二十公里的山路上,记者数了一下,就有72道弯。而在山腰位置几公里的山路上,竟有22道弯相连。汽车如拧麻花般行进着,车上的人胃中翻江倒海。“我们尖扎山大沟深,下乡大多都要走这样的路,还有走一百多个弯才能到的乡呢!”尖扎县计生局局长党素梅说。但卓玛措说,越是难走的路,她越想去,因为,那里有更需要她的农牧民。

      卓玛措一直认为,自己就是农牧民的孩子。在上班的第一天,阿爸阿妈就告诫她,对老百姓,要像对亲人一样,因为,农牧民不容易,生病的农牧民,更需要用爱心去关怀。她经常是早上出发,一路服务到晚上十一点多,而第二天,赶在农牧民六点多钟出门放羊之前,她已经在为乡亲们服务了。

      办好“天下第一难事”才是她“最幸福的事情”

      在二十多年的计生工作中,也曾有人这样劝她:计划生育是大家的事,你一个人累死又能改变得了什么呢?况且这又是得罪人的差事,你何苦呢?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她总会面带笑容地说:“我既然干了这一行,就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好,再说了,我也喜欢计生工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觉得是天下最幸福的事情。”

      “阿姐,您再帮我看看吧。”在能科乡政府临时提供的检查室里,来自能科乡德欠村的项知措,在其他大夫处检查后,不放心,又找到了卓玛措,想让她重新再检查一下。“这么多年,她们习惯了我来看病,没办法呀。”卓玛措虽然告诉她,那位大夫的技术比她强,但还是为项知措做了检查,并反复地解释着她的症状和病情,让她有时间了到县上去,她给项知措做个手术。

      像项知措这样的农牧民还真不少。一天夜晚,正在家休息的卓玛措,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吓了一跳。原来,离卓玛措家二十多公里的如其村村民才让吉生完孩子后,胎盘一直没有下来,病人十分痛苦。才让吉的家人说什么也不送医院,只相信卓玛措。情急之下,卓玛措赶往如其村,整整忙了一个晚上。“这样的病人还真不少。与农牧民打交道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对你产生依赖,不管是生病了,还是家里遇到了难事,都会打电话来咨询。有些人都住到省上的大医院了,还会打电话咨询怎么办。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帮助和安慰她们。”卓玛措说。

      一听说卓玛措要来,农牧民们总会早早地在村口张望。“只要春风吹过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卓玛措所到之处,群众都会亲切地称她“阿姐”。而今,已近50岁的卓玛措,为了当初那一份承诺,始终如一地坚守在岗位上,无怨无悔地为群众服务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