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体质的形成不仅是天赋,同时也受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饮食习惯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它具有个体差异性、群体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等特点。深入研究人的体质类型,对于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规律的
体质的形成不仅是天赋,同时也受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饮食习惯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它具有个体差异性、群体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等特点。深入研究人的体质类型,对于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规律的认识以及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和健康管理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土瑶是古老民族瑶族中的一个支系,据2004年12月的统计,有1471户,6196人,主要分布在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鹅塘镇和沙田镇的六个村委会的59个村民小组中。主要居住在广西贺州市的高寒山区,因其生态因素、劳作方式、饮食结构、民族习俗等的影响形成了土瑶民族独特的体质分布规律。本研究旨在应用基于王琦9种基本体质类型编制的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开展土瑶民族的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描述土瑶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并对其胃、十二指肠相关疾病流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l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以贺州市鹅塘镇、沙田镇18—60岁的土瑶居民为调查对象。
1.2纳入标准知情同意书签署时的年龄为18~60岁,性别以及疾病的有无不限。
1.3排除标准①精神疾患、行为障碍者;②合并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③因文化程度等原因不能很好地理解调查问卷的内容者;④最近1月服抗生素、铋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药者;⑤未获得知情同意者。
1.4研究方法①入户随机抽样调查,在被调查者获得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由经过培训的具有中医学知识背景的临床医生实施现场调查;②中医体质辨识,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王琦教授编制)…,制定标准化的中医体质类型分类量表调查问卷。③286例土瑶居民均采用o.1ympus—V70电子胃镜检查,并予海德威HUBT一01幽门螺杆菌测试仪行14C呼气试验测试。
1.5统计方法资料收集后,应用Excel进行数据录用,采用SPSS 14.O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发放中医体质调查表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20份,有效率为84%。420例土瑶居民中医体质调查中,男288例,平均年龄32.6岁,女132例,平均年龄29.8岁。
2.2 420例常态土瑶居民体质分类情况经判别统计分析得出阳虚质159例(37.86%)、气虚质117例(27.86%)、痰湿质57例(13.57%)、湿热质28例(6.67%)、平和质25例(5.95%)、瘀血质13例(3.10%)、气郁质9例(2.14%)、阴虚质7例(1.67%)、特禀质5例(1.19%)。
见图1。
2.3 286例土瑶居民体质与胃镜检查、14C呼气试验结果分析经统计286例胃镜检查及尿素14C呼气试验患者,其中十二指肠溃疡23例(8.04%),胃溃疡34例(11.89%),复合性溃疡9例(3.15%);慢性糜烂型胃炎85例(29.72%),疣状胃炎29例(10.14%),慢性浅表性胃炎106例(37.06%);合并胆汁反流者83例(29.02%)。Hp感染率69例(24.13%)。见图2。
从图2可见:在胃、十二指肠病变患者中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糜烂型胃炎、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主要以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患者为多,其中胆汁反流患者又以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为主,阴虚质、血瘀质、平和质患者较少;而湿热质患者多集中于糜烂型胃炎及浅表性胃炎;HP阳性患者以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为多,阴虚质患者较少;从胃、十二指肠发病率上分析,向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气郁质倾斜。
3讨论
中医学认为,体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是不同群体以及群体中的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等方面存在的人体个体性特征,这种个体性特征决定着人体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及其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目前针对瑶族体质的研究较少,广西贺州土瑶是瑶族中较原始的一个支系,为广西贺州所特有。我国现有的土瑶人口约有6000多,主要分布、居住在广西大桂山脉海拔800米以上的贺州市鹅塘镇的明梅、槽碓、大明和沙田镇的金竹、新民、狮东六个瑶族行政村。此次中医体质调查表共发放500份,应答率100%,420例有效,有效率84%;行胃镜检查及尿素14C呼气试验者286例,其顺应性为68.10%。问卷调查结果提示土瑶居民中医体质以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为主,阳虚质159例,占37.86%,气虚质117例,占27.86%,痰湿质57例,占13.57%。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可能与被调查对象所处的地理环境因素、气候因素、经济状况、饮食习惯等关系密切相关。土瑶村寨多建于高山地带,气候潮湿寒冷,极易耗伤阳气,凝聚滋生痰湿;其生存条件艰苦,当地居民经常处于繁忙的劳作之中,劳则气耗,故阳虚质、气虚质居多。土瑶居民因地处高寒山区,有常年饮食油茶的习惯(油茶是以绿茶或老叶红茶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加入生姜、大蒜或葱头及生花生粒一起捶打出汁,然后加水煮沸为特色的风味小吃)以及药浴、饮食和生活习惯,可起到调和阴阳、疏通经脉等功效,预计对体质的调控亦起到一定作用,故阳虚质及气虚质偏颇不是非常严重。
286例胃镜检查,其中十二指肠溃疡23例(8.04%),胃溃疡34例(11.89%),复合性溃疡9例(3.15%);消化性溃疡检出率为23.08%。我国各地区检出率吉林延边地区为15.23%、北京16.04%、武汉28.90%、广州32.58%[3],本次调查结果符台我国消化性溃疡由北向南升高的地理分布趋势,亦明显低于相纬度地区检出率(广州32.58%);本次调查Hp阳性率24.13%,明显低于国内普通人群58.07%的感染率;而且未检出胃癌、食管癌。其消化性溃疡低检出率、低HP感染率可能与当地地处高寒山区,有常年饮食“油茶”的习惯相关。本组患者未检查出胃癌及食管癌,提示土瑶居民上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可能低,分析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高负氧离子空气及优良的水质居住环境有关。②癌前疾病如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发病率低可能有关。③土瑶居民的饮食习惯及防治疾病的特色外治有关。
国内学者王琦在中医体质学研究过程中,进行了体质类型与易罹病症关联及体质与生物学基础等方面的研究,发现多种疾病与某种体质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体病相关论”及“体质可调论”的观点;其体质可调性的观点认为体质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具有可变性,这为从改善体质人手,恢复患病个体的体质病理状态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是使用中医药改善体质的基础,此研究对防范疾病的发生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有研究表明:在反流性食管炎(RE)的治疗过程中,当RE临床治愈后,中医无证可辨,在西医维持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体质学说辨体调治,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偏颇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能预防RE的复发。土瑶居民低上消化道溃疡患病率、低HP阳性率是否与长期的摄食“油茶”的习惯,庞桶药浴等防治疾病的方法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是否因此起到了调控体质的作用亦有待深入研究。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