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药期待走出深闺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28 16:02:33
核心提示: 在第五十四界药交会期间,人们一进入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二楼展区,就会听到一曲曲节奏明快的维吾尔族音乐。循声望去,几名身穿民族服装、浓眉大眼的维吾尔族姑娘在一家药企的展台前翩翩起舞。这是一家来自新疆的药企
在第五十四界药交会期间,人们一进入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二楼展区,就会听到一曲曲节奏明快的维吾尔族音乐。循声望去,几名身穿民族服装、浓眉大眼的维吾尔族姑娘在一家药企的展台前翩翩起舞。这是一家来自新疆的药企—新疆奇康哈博维药有限公司。
类似的一幕同样出现在该企业在药交会,期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该公司董事长陈金成表示,之所以要请专业歌舞演员到药交会上为企业助威,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专业人士关注和支持维药。他说:“新疆维吾尔医药有2500多年的历史,对很多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疗效。相比较藏药、蒙药、苗药等民族药,维药开发起步较晚,目前市场还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但是潜力很大。让维药走出新疆、走向全国,单靠一家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维药需要更多的支持。”
同来参加药交会的维药企业还有新疆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药业有限公司以及新疆新时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新疆首个通过GMP认证的维药生产企业。奇康哈博说出了他们的共同心声:维药希望走出新疆。
民族药方兴未艾
在本届药交会上,记者看到。除4家维药企业外,藏药、蒙药、苗药甚至满药.都有企业亮相,到药交会上寻找代理商的苗药生产企业甚至超过了30家,展示产品的剂型从传统的膏剂到现代片剂、口服液等多种多样,产品类别覆盖了跌打损伤到妇科、风湿科、皮肤科等多个领域,这与人们印象中的“土医土方”有很大差别,由此可见,民族药研发和产业化生产都具有了一定规模。
有资料显示,藏药对治疗高血压、中风、肺心病、风湿病疗效比较显著,藏药浴疗法也很受市场欢迎;蒙药则对皮肤病、白血病、甲亢等专科疾病的治疗有特色;维药对白癫风的治疗效果很不错,在妇科、骨科、上呼吸道以及口腔用药方面有其独特之处;瑶药以治疗肿瘤和红斑狼疮见长;彝药以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著称,著名的云南白药就是彝药。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黄汉儒教授指出,目前新化学药开发难度越来越大,而且其毒副作用也令人头痛。中药、民族药以协调人体平衡为治疗机理,对不少慢性疾病的治疗有独特效果,而且毒副作用较小,从这些方面来说,包括民族药在内的传统药物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了解,我国目前可以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民族成药865种,药材230种。全国有民族医药生产企业130余家。年销售额在50亿元左右。其中藏药发展最好。资料显示,仅西藏和青海的藏药年产值就超过10亿元,已有200种藏药进入了国家药典,生产企业达30多家.奇正藏药是藏药的代表品牌。蒙药随着当地政府的扶持也呈快速发展之势,出现了亿利科技这样的蒙药上市公司,“亿利甘草良咽”等产品已被大众熟知。而贵州已经将医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全省医药生产企业从1980年的34家发展到2004年的194家,苗药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维药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目前新疆有202种维药进入了国家药典,但生产企业只有5家,年产值不到2000万元。在本届药交会上,新疆维吾尔医药研究所所长斯拉夫·买买提(音)坦言,尽管在藏医、蒙医、维吾尔医三大民族医学中,维吾尔医学发展得比较好,但是在制药方面却远不如藏药、蒙药。新疆新时代制药公司医学推广部部长李卫平也表示,“维药必须多向藏药、蒙药学习。”
产品营销是发展瓶颈
在本届药交会上。一个金碧辉煌的“皇宫”颇为引人注目。该企业号称专门生产清代“二十六位帝皇”和“二十六位帝妃”的“皇帝皇妃专用产品”,还有一批“皇帝”、“皇妃”散发产品宣传彩页,号称“中国皇家满族第一品牌”,是“皇药+满药+国药+OTC”等。一位业内人士对这种宣传造势方式提出异议:“品牌是身份的象征,产品品牌要有一个全面打造的过程。粗放的宣传方式很难让人相信它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品牌产品。”
也许这家满药企业是一个特例·,但是民族药的营销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记者在会场上看到一种名为“胡三贴”的苗药,据工作人员介绍,该产品共三张膏剂,对风湿病有很好的疗效,市场零售价298元。“我能试一下吗?”一位东北大姐对产品有了兴趣。“不行,一张市场价就是100元。”工作人员马上阻止。“那您有试用装吗?”“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工作人员的解释是,以前很多人用了试用装病好了就不买产品了,所以公司就不再准备试用装了。东北大姐听完解释,摇摇头走了。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指出,民族药虽然是我国少数民族长期的医学总结.但是作为非处方药,民族药在医生和病患的潜意识里接受程度还不是很高。尤其在大城市,医务人员因为缺少对民族药的认识,不会在诊疗中轻易建议患者使用民族药,但医生的建议往往主导着患者的用药倾向,这就意味着民族药的经销商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热情。尤其是民族药中有很多药的性味、功能、主治,老百姓不了解,术语看不懂,加之说明书缺少特色,也为产品营销带来了困难。
新疆医科大学副校长、维药专家哈木拉提认为,维药不仅没有规模化的企业、全国性的品牌、强势的营销团队,而且在行业资源整合、品牌打造、形象树立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可见,打造民族药整体形象,提高营销水平,已经成为民族药发展的当务之急。
摘自中国医药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