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民族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企业篇 > 正文
  • 藏药业发展制约与机遇并存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28 16:02:33
  • 核心提示:新华社信息西宁2月2日电 (记者姜辰蓉)近年来,青藏高原藏药产业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整个产业链条也在逐步的完善中。专家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藏药业既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也面临着行业重新整合,有更大的发展机遇。据悉,藏
    新华社信息西宁2月2日电 (记者姜辰蓉)近年来,青藏高原藏药产业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整个产业链条也在逐步的完善中。专家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藏药业既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也面临着行业重新整合,有更大的发展机遇。 据悉,藏药业目前遭遇到的严峻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间无序竞争日趋激烈;产业发展所需的动植物资源有日益枯竭之势;企业缺少拳头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特别是缺乏引领藏药走向现代化的企业家、营销、管理等人才;政府对药材的指导滞后等。 据青海省社科院的专家介绍,目前藏药产业争夺原料、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突出,表现为“弱、小、散”,形不成经济规模,并且行业之间缺乏合作与联合,“小而全”现象严重,产品结构雷同,品牌混杂。企业的技术装备、生产工艺普遍落后;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差距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具有较高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藏医药专家和懂经营、善管理的经营管理人员;专门参与国家藏医药发展研究的力量少,严重制约着藏药产业发展。从总体上看,若是长此以往,整个行业有崩溃的危险。 专家指出,藏药产业管理上存在的一大问题是政出多门,没有一个有力的机构来明确和引导,如新产品的开发研制、技术改造的贷款、日常工作的管理指导以及GMP的认证工作均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这样导致“龙王多了不治水”。同时,在资源有限的承受能力下,藏药产业不宜“遍地开花”,仅仅强调总的产值有多少,而是要提高单个药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价值,将产业做精做强。目前政府对藏药产业的指导远远滞后于其发展速度。在“藏药热”的背景下,恶意竞争导致单个药品的市场价值升不起来。因此,政府必须对产业加以调节,以形成健康、持续的发展局面。 青海省金诃药业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王世平说,现在藏药企业还是比较弱,原始资本的积累有限。而大部分的资本必须投入生产领域,保证起码的生产正常运转。所以投入市场运作和技术开发领域的资本势必不足,这也严重影响到了藏药业的长远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在这种看似问题较多、较为混乱的局面中同样隐含着发展机遇。王世平说,2004年,国家实行了“地标”升“国标”(地方批号换国家批号),凡未通过GMP认证的不准进行药品生产。这一措施将淘汰一批低层次、低水平的小药厂,准入门槛的提高将带给整个行业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而即使资本规模再大,达不到GMP的要求,也难以拿到生产许可证,这使得真正有资质的企业才能参与藏药的开发和生产。藏药行业将会更加纯净,产品的质量也将得到更有效的保证。 王世平认为,目前,藏药产业已经出现了整合的趋势。有一些小的厂家,开始“投靠”上规模、有实力的企业,小厂家将其产品交给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和有一定市场控制权的企业运作。在市场层面的整合显示出一定结果后,必然上升到资本层面的整合,那时就会有一批在行业内占主导性的企业和有特色、有一定市场认可度的品牌出现。 同时,业内人士认为,藏药传统的消费群体是藏族群众,可是当它发展成一个工业化产品时,传统的消费群体显然不能满足它日益增长的产量。而时下的“藏药热”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人们追求新奇的原因。要让这一行业长远、健康的发展,就必须结合对历史悠久的藏文化的宣传,使人们了解、理解藏药文化的内涵。做藏药,既是做产品,更是做文化。消费群体的进一步孕育和培养,是一柄“双刃剑”,做得好将会提供大量理性、稳定和长期的消费市场,做得不好,藏药产业就极有可能是“昙花一现”,长久、持续发展成为泡影。   总之,制约因素与发展机遇并存是目前藏药产业所面临的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藏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中国中医药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