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苗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苗族 > 最新进展 > 正文
  • 苗医药不只是传说

  • 来源:中国苗医网 作者: 时间:2015-03-14 17:30:19
  • 核心提示:苗族歌谣唱道:“一个药王,身在八方,行走如常,餐风宿露,寻找药方。”   在湘黔一带苗族聚居区,传说里的药王爷爷每找到一味药,都要亲口尝尝,药气在体内周身串行,气到病除。   苗族
    苗族歌谣唱道:“一个药王,身在八方,行走如常,餐风宿露,寻找药方。”   在湘黔一带苗族聚居区,传说里的药王爷爷每找到一味药,都要亲口尝尝,药气在体内周身串行,气到病除。   苗族没有文字,历史不在正史里,只在歌谣和宗教仪式中。   药王爷爷开创苗医药,一代代相传,直到如今。   常见的放血疗法   苗医杨光荣带我穿过凯里闹哄哄的步行街,来到东门街的牌坊前,穿过牌坊,那里就是凯里苗医诊所最集中的地方。   当地人管这一带叫“老街”,可是牌坊后老街的左右都是近几年盖的小楼,新的老的门脸房间夹杂在一起,只有屋顶上装饰的吊脚楼式的木檐,统一了老街的建筑风格。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中国苗族最大的聚居区,其首府就是凯里。老街道路很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没有一刻安宁。在这里每走几步,就能见到诊所和摆在路中间的幌子。   走在这条街上,不停的有人和杨光荣打招呼。那些认识他的人多半是他的同行。这些医生们有着听上去极为相似的经历:打小就跟着父辈上山采药,医药知识世代祖传,年轻时做过游医,在黔东南甚至更远的地方,有了一些名声后便离开村子,到城市开了诊所并扎根下来。   “西医治这个没得苗医好嘛。”在刘兴华的诊所——苗家民间中草药店里,一位叫杨岳的病人跟我说。   他指的,是苗医的放血排毒疗法。   他三天以前在街上摔了一跤,右脚踝韧带拉伤,肿了一大片,颜色变得乌红。   刘兴华的治疗方法是,用银针挑破脓肿的地方,然后用一根注射针管吸附在脚踝上,慢慢拔出脓血。“拔血罐常常用竹罐或者透明的玻璃罐,但是现在借用西医的注射针管,在操作上更加方便。”刘兴华说。   在诊所里,还有另一位因鼻炎而引发头痛的病人也在用拔罐放血的方法进行治疗,她的施罐部位靠近太阳穴,大约15分钟后,针管里已经拔出少量的淤血。   “放血的时候痛吗?”   “不觉得。”   “效果呢?”   “很好,你看肿消得差不多,还有几天就好了。”杨岳告诉我。   黔东南苗学会的会长是介绍我去刘兴华诊所采访的人,据说他的店里常常挤满了人,热闹非凡,那几天,因为冻雨天气,病人就少了很多。放血虽然听上去非常神秘,可是在苗医诊所,却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苗医常常说“无毒不生病”,其中一种理论认为,毒、亏、伤、积、菌、虫都是致病的因素,都会在人体产生毒害力。   “毒气淤血堆积,就会造成疼痛、疾病,排除毒素、疏通经脉就能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刘兴华解释说。   在苗医看来,毒素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传到全身或特定的部位,苗医便通过过拍打、挤压等方法,帮助毒素汇集于手指尖、舌尖等关键部位,再用针具等器具刺破皮肤,放出极少量的血,以使毒素排出体外。   熏蒸与“两纲”   在凯里,一家以苗族熏蒸疗法为特色的医院里,诊疗师陈彦羲向我介绍熏蒸的各种用途。   虽然瑶族的熏蒸更为有名,可是根据贵阳中医学院教授杜江的研究,苗族熏蒸疗法无论从历史的久远或是现在的应用上都不逊色于瑶族,也可能,双方是近缘民族,互相影响甚深。   陈彦羲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村里人生病了都很少服药,家里老人会在院子里挖个深坑,把一些药材放进盛了水的锅里,锅放在坑里,点上火,等水烧出蒸汽,就在坑上架上木板,让人可以脱了衣服坐在上面,一直到蒸汽让人浑身出汗。   “感冒发烧或是风湿病之类的,都不需要吃药,苗族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熏蒸。”她说。   后来,我在这家医院体验了这种被移植到城市里的熏蒸。理疗师使用电来加热水,我被要求坐到特制的木质熏蒸浴盆里,按照我的要求,药师配了据说有助于缓解疲劳的草药,当然,草药的配方是对外保密的。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用现代科学对熏蒸进行解释,就是通过适宜的温度和药物的配合,让皮肤肌肉的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使体内毒素随汗、泪、涕、尿排出体外,肌肤、韧带、肌腱、胫骨、血脉等的阻碍得到解除,身体协调畅通,使人体恢复正常功能。(杜江等编著《苗医绝技秘法传真》)   按照苗医的理论,熏蒸就是用热疗法帮助身体排毒。在黔东南,苗医大多持“两纲”之说。这种理论将疾病分为冷病和热病,药物也有冷药、热药之分,味甜、麻、香、辣的属于热性药,归为冷经;味酸、苦、涩的为冷性药,归为热经,致病的原则是冷病热治,热病冷治。   备受挑战的巫医   在杜江等人编著的《苗医绝技秘法传真》一书中,记载了更多匪夷所思的治疗方法。只是过去许多老苗医离世,掌握秘法的苗医愈发难寻。而且,苗医们告诉我,技法要用得恰当,医术不能拿来炫耀,因此我始终没有见到那些让普通苗族人自己都目瞪口呆的秘法。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弘扬民族医药研究所的所长龙运光和贵阳中医学院的杜江在收集整理研究苗医药时都曾亲眼见到其中一些秘法。   “苗医中巫术色彩浓厚,这些秘法里,可能多半还是一种心理作用,不过其深层次的内涵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杜江说。   比如苗家神秘的化水术。在进行接骨等治疗前,苗医不使用麻醉剂等来减轻患者的疼痛,而是手中端一碗清水,口中念念有词,在一系列仪式中将水喷于患处,然后再使用常规方法接骨,这时病人完全不会感到疼痛。不过,能使用化水术的巫医们介绍,使用前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并遵守许多禁忌。   民间相传化水术最早可以追溯到苗父蚩尤那里。有一首古歌这样唱:蚩尤通晓巫术化水禁咒,能治好人间的各种疾病。   不过,这些带着神秘色彩的半巫半医术,在年轻的苗医中间受到了挑战。凯里那位叫杨光荣的医生告诉我,“村里有的人还信,有的人不信了,我觉得那都是迷信,我们现在讲发扬民族医药,就应该把迷信的部分去除。”   科班与民间传承   苗族的传说中说,苗族原本是有文字的,祖先过河的时候文字被河水冲走了,于是便把文字都以图案的形式绣在衣服上。但是后来没人再能破解那些图案,苗医药也好,苗族文化也好,便只能靠苗语世代相传直到今天。   不过,现代的苗医研究者却试图打破这一传统,将苗医药从传统的家族传承、师徒传承转向规范和系统的科班教育。   在2006年,贵阳中医学院药学系就尝试招收了首批中药学(苗药方向)本科学生。   在该院教授杜江的记忆中,贵阳中医学院共对全国苗医药进行了两次大型的研究。第一次是从1985年到1992年,对苗医药的起源、常用苗药材、常见治疗方法等进行了整理,编撰成为《苗族医药》一书。   第二次是2003年到2008年,在前一次基本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学者们希望能更深入地挖掘苗医药理论。这一次调研在全国访谈了300多位苗医,对苗医药体系做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与总结。   也就是在这两次调查的基础上,杜江等人编撰了一套苗医药教科书,并在2006级学生的专业教学中使用。在四年制学习中,学生们要学习苗语、苗族文化、疾病的诊断和分类、常用药物、常用治疗方法、常用验方和秘方等。   按照杜江的说法,科班教学的开启,也是为了适应贵州苗药产业的发展。   这一点连许多贵州人都不知道,不少在贵州风生水起的药厂,原本都是靠着苗族民间验方起家,在验方的基础上,依据现代制药技术和国家标准,研制成“新苗药”。   杜江估算,在贵州,苗药产业在2010年大约创造了80亿元的产值,在整个中成药制药产业中,苗药实则占了60%。   不过,这些科班教育,还是在为苗药产业培养人才,而要培养一名苗医,民间传统的传承还是目前最主要的方法。   民族医药之困   在黔东南,无论是民间的研究学者还是官方机构,谁都说不准境内到底有多少苗医医师。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苗医都以游医、赤脚医生的形象出现。直到1970年代,赤脚医生仍然盛极一时。   黔东南州卫生局医政科记录在案的,大约有120来人。在2004年和2007年,该局分别举办了两届民族医师资格认证培训班,培训结束后,经过专家组考核,向120来位医师颁发了“中医(民族医)”资格证书。医生们凭着这些证书,可以在黔东南执证行医,开办诊所。   龙运光是当时的主考官之一。按照他的说法,两届培训班,是被政策给“逼出来的”。   “1999年《执业医师法》和2001年《药品管理法》出台,许多老的民族医就没办法生存,(他们)根本没办法考出执业医师证,就像是割稻草一样,他们被齐刷刷地割掉。”   龙运光记得,根据这两部法律,相关部门到市场清查非法行医,销毁了许多民族医药店的“无证草药”,让许多老苗医难过不已。那时,苗族的民族医要想获得生存,就必须通过中医考试。   在这样的背景下,根据民族自治政策,黔东南便举办了两届培训班,“让这些苗医们掌握基本的中西医知识,通过笔试、面试,起码肯定他们在民族医药方面的所学,颁给他们证书,让他们有合法的身份,继续行医。”   不过培训班也受到一些质疑,“培训班当时要向参加培训的医生收取一定费用,用来聘请培训老师和租用教室,但是有人对收费提出了质疑,还跑到卫生局告了状。”就这样,办了两期的培训班戛然而止。   目前,藏、蒙、维、傣、朝、壮等民族医已被纳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而对于苗医来说,口口相传的技艺,如何在现代医学体系下获得认可,纳入规范的市场,又能促进传统苗医药的继承和发展,仍然是摆在这里的难题。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