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中国苗医网 作者: 时间:2015-03-16 18:56:40
核心提示:药性:辛,温功效: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主治:寒痰喘咳,悬饮阴疽流注,肢体麻木,关节肿痛用法:煎服,3至6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注意: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消化道溃疡、出血
药性:辛,温功效: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主治:寒痰喘咳,悬饮阴疽流注,肢体麻木,关节肿痛用法:煎服,3至6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注意: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消化道溃疡、出血者及皮肤过敏者忌用。用量不宜过大
白芥子能温化寒痰,有行滞止疼、拔毒消肿等作用功效。
白芥子的治病验方
1、用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则用白芥子6克,紫苏子9克,萝卜子9克,用水煎服。
2、治疗急性肠梗阻:适量的白芥子,研成细末,加入热水共调成膏状。敷脐中和压痛点,在皮肤上有烧灼感时将药膏取下,能够通络止疼。
3、治疗急性腰扭伤:适量的白芥子,炒黄并且研成细末,装瓶备用。每回5g,每天服两回,用黄酒送服。通常服药一至三天就可以治好。
4、治疗肢体麻木:白芥子,姜、葱适量的,共捣成泥状。贴敷在患处,皮肤有烧灼感时将药泥拿出。该方可散寒通络。
5、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与支气管炎有痰者白芥子30g,捣烂如泥状,接下来再将药泥摊于纱布上,稍加温。用药前先在患儿背部抹一层凡士林再敷药,每天一回,通常每回敷5至15分钟,以背部稍红为度。
6、治疗淋巴结核:适量的白芥子,葱适量的。将白芥子与葱共捣碎,研成泥膏状。摊于无菌纱布上,贴敷在患处,再用胶布固定,四至五小时后再将其取下,隔1天再贴敷1回。
7、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适量的白芥子,食醋适量的。把白芥子研成细末,放进吃醋中调成糊状。摊于纱布上,贴敷在患处,皮肤有烧灼感时除掉。
8、甲状腺癌:玄参30g,白芍,制香附各12g,夏枯草,海浮石各30g,白芥子12g。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连续服用三个月为一个疗程。喉痛加藏青果(噙咽服)4.5g,射干6g;胃疼加白术,陈皮各9g;效果慢则加蛇莓,猫爪草各30g。
9、食管癌:熟地黄50g,肉桂粉5g,麻黄2.5g,鹿角胶(烊化)15g,白芥子,姜炭各10g,生甘草5g。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
10、恶性淋巴瘤:苍术,厚朴,法半夏,山慈姑,蚤休各12g,陈皮,白芥子,川芎各9g,茯苓,薏苡仁,丹参各15g,白豆蔻,甘草,天南星各6g。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
11、单味白芥子晒干后研末调酒服,治翻胃,吐食,上气。
12、单味白芥子研成末成丸,调参枣汤服下,治风湿涎痰。
13、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煎水服,治老年咳嗽,气逆痰痞。
14、单味白芥子研成末,用白酒调成糊状包裹,治膝部肿疼,寒痹瘀块。
15、单味白芥子加酒炒热外敷,治受寒咳嗽,肺中风冷,失音不语。
16、单味白芥子煎水外洗,治足气病,湿毒足痒。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533-753878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temp.chang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