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蒙古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蒙古族 > 最新进展 > 正文
  • 论“三个转变”与蒙医学院的发展

  • 来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作者: 时间:2009-04-28 08:24:00
  • 核心提示:  今年将迎来母校50华诞。与母校一起长大的我们,此时此刻有许多回味与感慨。蒙医药学院发展到今天已有了4个硕士研究生点、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蒙医药本科专业,在校生规模达到1000余人,这在当初是难以想象到的。

      今年将迎来母校50华诞。与母校一起长大的我们,此时此刻有许多回味与感慨。蒙医药学院发展到今天已有了4个硕士研究生点、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蒙医药本科专业,在校生规模达到1000余人,这在当初是难以想象到的。学院的发展壮大,得益于党的民族政策和中蒙医药政策的关怀,得益于学院一直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更是与全体教职员工多年来艰苦努力是分不开的。回顾原内蒙古蒙医学院的发展历程,对我们印象较深的是学院刚刚成立不久党委提出的“三个转变”指导思想。这在当时对学院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l“三个转变”的具体内容

            “三个转变”即思想转变、组织转变、工作转变。1.1“思想转变”简言之就是从民族医学院的概念向蒙医传统特色的高等教育观念转变。学院党委提出“思想转变”,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使学院的工作顺利转轨,首先要实现思想转变。

            “思想转变”关键在于领导。学院党委多次召开党政班子会议,围绕如何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筹建内蒙古蒙医学院的报告》(内政发[1986]17号)和《关于将内蒙古民族医学院改为内蒙古蒙医学院的通知》(内政发[1987]6号)两个文件精神,以及办好蒙医学院的意义、办学宗旨、主要任务和发展前景等,进行了反复深入细致的研究,最终班子成员有了一个比较共同的认识。大家认为实现思想转变,就必须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上,大家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1)充分肯定和正确对待蒙医药学的科学价值,这是振兴蒙医和办好蒙医学院的奠基石;(2)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发扬的关系,使蒙医药学得到不断丰富和激发新的科学活力;(3)树立和巩固学生学习、继承和发扬蒙医药学遗产的专业思想和事业心,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4)教学、科研和临床三位一体。相互促进是继承和发扬蒙医药学的重要环节;(5)充分发挥我院蒙、西医人才集聚的优势,要有新的探索。新的贡献。1.2“组织转变”就是从不适应蒙医学院的组织建设、师资和干部队伍以及机构设置,向以蒙医为主的要求做好组织建设。

      党委认为组织建设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建设好一支德才兼备,热爱蒙医药教育事业,有组织能力和领导才干的干部队伍。二是建设好一支合格的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三是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以适应蒙医学院的特点和发展需要。1.3“工作转变”,党委要求学院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和总务后勤工作都要贯彻和体现蒙医学院的办学宗旨。加强民族团结,把思想转变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各民族师生和睦相处、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2“三个转变”的历史背景

            1987年2月7日内蒙古蒙医学院成立。学院党委接到上级审批文件(即内政发[1987]6号文件)后,立即着手研究制定蒙医学院的建设规划,在广泛讨论和听取上级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蒙医学院的办学宗旨和任务,即“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中蒙医政策和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发扬蒙医药遗产,有计划地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蒙医学术知识及医疗技术并且具有现代医学基本知识的高级蒙医药人才”。

      内蒙古蒙医药学院的筹建工作几经周折,最后在位于通辽的内蒙古民族医学院的基础上成立。刚刚兴建的内蒙古民族医学院,其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哲里木卫生学校,受当时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困难重重。更重要的思想问题,一是当时大多数教职员工是西医专业人员,思想上难以接受以蒙医为主的办学宗旨;二是在如何继承与发扬蒙医药的问题上,蒙医专业的教职员工的想法也不尽一致。这些因素导致人心不稳,顾虑重重。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如何把全院上下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新的办学宗旨和任务上来,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学院党委及时提出了“三个转变”指导思想,以统领全局工作。

    3“三个转变”的作用评价

            “三个转变”当时作为一个学院各项的指导思想,在蒙医学院建设初期乃至于学院以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1统一思想,稳定人心:内政发(1986)17号文件下达后和蒙医学院建设初期,学院部分西医人员思想有波动。认为在蒙医学院搞西医没有什么前途。针对这种思想,学院党委通过组织召开各种会议和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贯彻落实“三个转变”的指导思想,指出蒙医学院的建设不但需要从事蒙医药的人员,还要需要从事西医的人员和共同课教学人员的积极奉献和共同努力,西医人员从事蒙西医结合研究是很有前途的工作,是我院西医人员今后奋斗的方向。经过广泛动员和交谈沟通,使这些同志思想有了转变,逐步消除了畏难情绪。许多西医专业人员纷纷表示在蒙西医结合方面下功夫,为蒙医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3.2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根据党委“组织转变”的指导思想,学院重点做了一下工作。一是调整干部队伍。1987年4月份开始调整处、科级班子,6月份宣布任职,18个处级单位中蒙古族处级干部原有14人,调整后20人,从原来的41%提高到45.5%,蒙古族科级干部从原来的34%提高到43%。多数单位由热心干蒙医或懂蒙医业务的人员担任领导和行政工作。干部调整后。比较适应蒙医学院的建设需要,使各部门的工作比以往更加显示活力,各项工作走上了正轨。二是调整蒙医药教学和临床机构。按照教学、科研、临床三位一体的原则,对蒙医系、蒙药系和附属医院设置相应的教学科研机构,为顺利开展工作提供组织保证。蒙医系成立了蒙医基础理论、蒙医诊断学、蒙医史、蒙医养身康复、蒙医经典著作、蒙医疗术、蒙医针灸、蒙医内科、蒙医儿科、蒙医外科、蒙医骨伤、蒙医五官科等12个教研室,配备了教研室负责人。蒙药系成立了蒙药学、蒙医方剂学、药用植物学、蒙药炮制学、蒙药鉴定学、蒙药化学、蒙药药剂等7个教研室和相应的实验室。附属医院床位增加到328张,其中蒙医床位128张。成立了蒙医内科、蒙医妇科、蒙医骨伤科、蒙医儿科、蒙医疗术科、蒙医眼科、蒙医外科、蒙医皮肤科、蒙医温病科、蒙医针灸科、蒙药科等11个临床科室,提出了把附属医院建成“以蒙医为主、蒙西医结合”的综合性医院的建设目标。三是加强蒙医药师资队伍建设。引进急需人才,充实师资队伍。从蒙医学院成立到1988年底,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共调入80人,其中,蒙医药专业人员43人,约占53.8%,蒙古族67人,约占83.8%。3.3蒙医药学科建设成为学院的中心工作:学院成立不久着手修订了蒙医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加快了蒙医药教材建设,提出了以蒙医药为主,鼓励蒙西结合研究的科研主攻方向,在科研项目选择和资金安排上优先向蒙医药倾斜。学院的各项工作围绕着蒙医药主体迅速开展起来。1987年12月召开了“内蒙古蒙医学院首届教学研讨会”,1988年9月召开了“蒙医药高等教育10周年教学研讨会”。在校庆10周年之际隆重举行了著名蒙医学家伊喜巴拉珠尔雕像落成仪式,并成立了伊喜巴拉珠尔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奖励基金会。至1992年“高等学校蒙医药专业统编教材”共25门中23门已经出版并应用于教学,填补了蒙医药高等教育没有统编教材的空白。学院创建蒙药学专业后,1994年又增设了蒙医骨伤学专业,并且逐年调整了招生比例,使蒙医药在校生比例逐渐扩大。

      实践证明,“三个转变”是当时蒙医学院党委的一项重要决策,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对于统一教职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使蒙医学院步入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实现办学宗旨和任务,提供了思想、组织和工作上的保证。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