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灸疗源远流长,在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完善其内涵,使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疗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医疗水平、条件要求的提升,蒙医灸疗不能满足人们的医疗要求,难以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要求。为此笔者结合临床和科研体会就灸疗衰退原因和改进发展提出拙见,供同道之借鉴。
1蒙医灸疗衰退的内在原因
1.1产生疼痛:蒙医灸疗的最大缺点就是直接灸所造成的创伤与疼痛,尤其是直接灸的深灸法和烧灸法、烤灸法更为甚。在《四部医典》中有:“前胸施灸痛至后背,后背施灸痛至前胸,义恶心”的记载。在蒙医《甘露四部》中记载:“疥痈、痞施灸近二十次,灸熟”。《蓝琉璃》中亦有:“对疥痈、痞施熟灸,灸火连续两壮以上灸至熟为止。对灰色巴达干病、黄水病、赫依性心病等灸火连续十五壮如上述灸烧灸”的记载。后世医家已意识到灸疗给病人带来痛苦,于是采用一些辅助方法来减轻施灸时造成的痛苦。如《寿世保元》记载:“着艾火,痛不可忍,预先以手指紧罩其穴处,要以铁物压之,即止”。明·龚信在《古今医统》中提出“用药制过的纸擦之,使皮肉麻木”,然后再施以灸法。从以上的记述中可知,灸疗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1.2带来创伤:蒙医灸疗的直接灸疗法中,无论是深灸法还是烧灸法、烤灸法均不可避免地给患者造成创伤。蒙医将局部损伤称之为“灸疮”,中医称为“灸花”(清代《针灸集成》)。古人对发灸疮极为重视,认为疮发与否和疗效密切相关。如蒙医《蓝琉璃》记载:“灸炷周围出现小水泡则为烧灸好”。中医也认为只有灸疮发,才能治愈疾病,否则不能凑效。如清代李守先在《针灸易学》中夸张的说:“灸疮必发,去病如把抓”。所以这种在灸疗过程中产生的“灸疮”给患者带来的创痛和损伤是显而易见的。1.3烟雾太大:蒙医灸疗还有一个缺点就是烟雾太大.尤其施灸十五至二十壮时其烟雾缭绕,使人感到呼吸困难。对儿童或上冷吸道疾病的人史是加重病痛,无法忍受。而在提倡优化环境的今天人们更是无法在此环境中接受治疗。所以久而久之也就被弃置。1.4耗时较长:蒙医灸疗治病历来主张大病重病宜早灸、多灸,所谓多灸,主要指灸疗壮数多少而言。蒙医《甘露四部》中记载:“对黄水病、赫依性心病施烧灸法十五壮”。《昭若图堪布临床精粹》痞病方中也记载:“灸二十一壮或灸七天”。蒙医灸疔治病动辄几壮甚至几十壮,历时较长,使患者难以承受,必定给临床使用和传承发展带来很大的限制。1.5误灸可带来不良反应:古代由于人们受时代的限制,对蒙医灸法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所以在医疗过程中,由于误灸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并不罕见。《蒙医药选编》中记载:“稀拉性热症、血症、五官疾病、男女生殖脉道疾病等,皆禁忌施灸……在阴毛上端的动脉处施灸可丧失生育能力,故不能施灸”。明根巴雅尔在《蒙医疗术》中也记载:“……灸后一天不能喝凉水,如喝水则影响灸效”。总之,热症施灸虽然不可一概而论,但因误灸而导致的不良事件也给蒙医灸疗的使用和发展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
2蒙医灸疗衰退的外部原因
2.1重药轻灸:蒙医灸疗发展至今,却有被蒙药取代的危险。一方面由于蒙医灸疗破皮损肉使人疼痛,不易被人接受,另一方面是蒙成药的迅速发展。人们原本可通过服几天甚至几次粒药、汤药或片剂即能治愈疾病,就不愿意接受疼痛、耗时、烟熏、火燎的灸疗在身上留下终生印痕了。2.2重针轻灸:早在泰汉时期,灸疗便盛行。如《黄帝内经》中对灸疗的起源、适应症、处方及禁忌症记载颇多,即有:“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列。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病,其治宜灸,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的记载,实为适合北方地域、气候、生活习惯和经济的疗法。时至今日随着经济的发展,地域气候的变化和生活条件改善等,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也不断发生调整和改变。如人们在选择某种治疗方法的时候,不仅重视医疗效果而又越来越注意到身体的美容一即使是不裸露的部位,也不愿留有瘢痕。所以更多的人愿意选择即省时、痛苦小,而且不留瘢痕的针灸疗法了。1.3西医冲击:西方医学的传人虽为我国医学(包括蒙医)的发展带来了一缕清风,对我国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影响,并出现了中(蒙)西等医学并存的局面。但是因为西医学以现代科学为基础,其理论和内容较直观,而且由于西医对疾病的精确诊断和确切疗效,人们很容易接受。如把灸法与西医外科相比较,虽然同为“破皮损肉”的外治法,但西医外科却在近代科学技术(如解剖学等)的支持下较好的解决了手术引发的疼痈、出血和感染,使外科手术在临床上得以迅速发展。灸疗却认为因灸感染的“灸疮必发,去病如把抓”。所以人们选择疼痛小、感染机率低的疗法是理所当然了。
3对重振蒙医灸疗的思考
3.1加强灸用材料的研究:灸疗又称艾疗。艾是灸疗的主要材料,具有无可代替的优势。如果离开了艾,灸法可能就失去了其意义。研究发现,艾灸不仅具有热力学作用,而且还包含儿十种微量元素,以及蒙医公认的行赫依活血、温通脉络、芳香化湿、醒脑开窍等功效。应该说,艾灸之热绝非其他发热物质所能代替,目前很多的灸疗仪器,与其说是灸具,不如说是暖炉。这种经过改进的灸法,不仅穴位治疗的感传作用不能出现,而且也失去了艾的治疗作用,与传统灸法很难相提并论,同日而语。所以要对传统灸法进行改进,首先必须埘传统灸法深入了解、探索与验证,在全而继承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发现和有所提高。3.2运用新技术研制符合灸疗内在本质的器械仪器,提高疗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治疗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痛苦。灸法从直接灸、化脓灸、到隔物灸乃至艾条灸的这一进程,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减轻痛苦、减轻损害。然而至今为止,减轻灸法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还做得很不够。因此,如何借助现代科技,催生一种既无损害而又能达到目前艾灸的治疗效果的新方法,是解决灸法缺陷的努力方向。由于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以及人们对灸疗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应用计算机技术将是灸疗发展的趋势。如计算机控制并携带具有普通灸疗时产生的物理、化学等信息和能量特性的激光穴位照射仪的研制有可能成为未来灸疗器械仪器主要研制内容,它将给予穴位以极为精确刺激的质和量,同时,方法也将更趋简便。
3.3科学审定灸疗穴位,加深其本质研究,使其标准化、客观化:穴位在灸法治疗中占有重要作用,即所谓的灸法其要在审穴,审得其穴,方可起死回生。所以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有必要对目前的众多穴位进行重新审定,一方而淘汰在临床上用之甚少,疗效不显的穴位,另一方面补充疗效确切的新穴位,使穴位定位更加标准化、客观化。同时要加深穴位的本质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灸疗效果。最大限度发挥其优势,我们应对灸疗各种适应症进行严格的筛选,明确特别适宜于灸疗的病种,规范其治疗方法,疗效的提高将是灸法生命力的最终体现。3.4加强理论研究,发掘灸法内在本质:灸疗法受蒙医理论的指导。蒙医理论体系的特殊性也使其在运用当代最新科技方面存在障碍,所以在保留自己特色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重新建构灸疗理论体系,才能更好的利用当代科技。要想让灸法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并被接受使用。就必须用现代科学语言对蒙医及灸法理论进行重新阐释,使之成为不仅具有治疗西医难以治愈疾病的鲜明特色,而且具有阐释临床实践的深厚理论。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