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子(蒙药名:宝德•朱如拉)
药材来源:大戟科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生于向阳干旱而炎热的山坡或疏林中。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台湾,中南半岛、印度及尼泊尔等国也有。
味、性、效:味酸、涩、甘,性凉,效钝、糙。
功用:祛“巴达干•协日”,凉血,明目,调元,生津。用于肝胆热,消化不良,口渴,目赤。
瞿麦(蒙药名:高优•巴沙嘎)
药材来源:石竹科植物瞿麦Dianthus superbus L.或石竹D.chinensis L_的干燥地上部分。
味、性、效:味苦,性寒,效轻、淡、钝、稀。
功用:凉血,止刺痛,解毒。用于血热,血刺痛,肝热,痧症,产褥热。
附注:
内蒙古作“巴沙嘎”用的药主要有下列几种:①瞿麦,用的最多;②闹羊花,是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Rhododendron moUe(B1.)G.Don的干燥花和花序,但因其有毒,近年用者渐少;③玄参科植物疗齿草Odontites serotina(Lam.)Dum.的带花全草,呼伦贝尔盟、锡林郭勒盟等地用;④玄参科植物毛果婆婆纳Veronica eriogyne H.Winkl或长果婆婆纳V.ciliata Fisch.的地上部分,阿拉善盟用;⑤巴彦淖尔盟用仙鹤草代。另外可能还有用别的植物的。藏医所用“巴沙嘎”主要有玄参科婆婆纳属植物和罂粟科紫堇属(Corydalis Vent.)植物,品种之多约有10种以上。据《晶珠本草》记载:“《图鉴》中说:哇夏嘎树大叶厚;花白黄色,有光泽。味苦,性凉,功效止刺痛,治肝热病、血分病、赤巴病。如上所述,哇夏嗄树大如沙棘嫩苗;茎空有髓,分枝处如鸟爪,有节;花白黄色,聚生顶端。”此段描述与鸭嘴花原植物符合;又据《迪庆藏药》调查及考证;以及《晶珠本草》记载,正品应为鸭嘴花。
紫草(蒙药名:别日木格)
药材来源:紫草科植物假紫草Arnebia guttata Bunge的干燥根。
生于荒漠化小针茅草原及猪毛菜类荒漠中,喜生沙砾质土壤。分布于我区巴彦淖尔盟、阿拉善盟以及新疆、甘肃等地,前苏联西伯利亚、阿尔泰地区、蒙古也有。
味、性:味甘、微苦,性凉。
功用:清肺热,凉血,止血,透疹。用于肺热咳嗽,肺脓肿,痰中带血,各种出血,肾热尿血,尿癃,口渴,麻疹。
丹参(蒙药名:乌兰•温都苏)
药材来源: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h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
味、性:味苦,性凉。
功用:活血,止痛。用于脉热,血热,心绞痛,经血不调。
紫檀香(蒙药名:乌兰•赞丹,赞丹•玛日步)
药材来源:豆科植物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 Willd.的干燥心材。秋季采收,除去边材,锯成条块,阴于。
生于坡地疏林中或栽培。分布于广东、海南岛、云南南部,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也有。
味、性、效:味涩、咸,性凉,效钝。
功用:清血热,调理气血不和,消肿。用于血热,血瘀刺痛,产褥热,气、血合并症,肝火,心热,肿块。
苏木(蒙药名:扫门•毛都)
药材来源:豆科植物苏木Caesalpina sappan L.的干燥心材。生于较温和的平坝或坡地。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贵州、云南等省,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也有。
味、性、效:味甘、咸,性凉,效轻。
功用:凉血,活血祛瘀,调经,消肿止痛。用于经闭腹痛,产褥热,血热头痛,眼红,外伤肿痛。
附注:今藏医多用豆科植物数种锦鸡儿(如鬼箭锦鸡儿Caragans jubata(Pall.)Poir.或川青锦鸡儿C.tibetica Kom.等)的根或木部心材。
紫草茸(蒙药名:思斯格,假吉格)
药材来源:胶蚧科昆虫紫胶虫Laccifer lacca Kerr所分泌的胶质。紫草茸是紫胶虫寄生于以黄檀属(Dalbeogia spp.)、火绳属(Eriolaena spp.)等为主的几十种植物而分泌的胶质。主产于云南、四川、台湾等地,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也有。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