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蒙古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蒙古族 > 蒙医药概览 > 正文
  • 第八章 蒙医药教育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08-19 09:27:34
  • 核心提示: 蒙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古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在其发展过程中,它吸收了藏、汉医药学之精华,从而形成了具有蒙古民族医药特点的蒙医药

        蒙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古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在其发展过程中,它吸收了藏、汉医药学之精华,从而形成了具有蒙古民族医药特点的蒙医药学。    
        伴随着蒙医药学的发展,蒙医药教育也具有了自己的特点。17世纪以前,蒙医药学知识主要靠家传和师授方式传播。17世纪以后,由于蒙古族地区喇嘛教盛行,建立了许多寺庙,寺庙中设有蒙医药学部,即“曼巴扎仓”,专门从事蒙医药教育。这是当时培养蒙医药人才的重要基地,它对蒙医药学的形成、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以内蒙古东部的瑞应寺、普安寺、云安寺三大寺为例。瑞应寺的医学分院即药王庙(曼巴扎仓),其讲学传医方式主要是师带徒和集体讲经;学习内容主要是医经经文和临证体验等;主要教材是藏文《丹珠尔经》有关医学的章节及藏文《四部医典》;此外还有一套晋升学衔制度。据统计,自药王庙建立起至1948年这260余年间,共培养僧俗医生1 000余名。普安寺和云安寺无药王庙,但主殿大会设有医生席位,其教学内容和方式与瑞应寺相同。据不完全统计,1683—1948年共培养僧俗医生250余人,其中不乏负有名望者。自1896年起,三大寺日趋衰落,到解放前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蒙医药的继承和发展,结束了蒙医药多在寺庙中传授的混乱局面,蒙医药教育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58年内蒙古医学院成立了中蒙医系,蒙医药教育跨入了全国高等教育的行列,从此蒙医的高等教育有了基地。1980年在内蒙古成立了一所以蒙医药教学为主的民族医学院,1987年更名为内蒙古蒙医学院,现设有蒙医系、蒙药系、医疗系三个专业,在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招生。在中等教育方面,蒙医药教育也正逐步发展壮大。1961年内蒙古成立了一所蒙医学校和一所蒙医职业学校,文革中被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得以逐步恢复。近年来,内蒙古5所盟级卫生学校均增设了蒙医药专业,1986年呼伦贝尔盟蒙医学校成立后,这5所学校相继停招蒙医药专业班。呼盟蒙医学校现设有蒙医士、蒙药士、蒙护士三个专业,面向全自治区招生。1988年内蒙古兴安盟残疾人蒙医职业学校成立。199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在内蒙古设立了“国家蒙医培训基地”和“国家蒙药制剂中心”。到1996年止,这些高、中等蒙医药教育机构已为国家培养出蒙医药本科生1 309人(其中内蒙古蒙医学院706人,内蒙古医学院603人),大专生429人,中专生1 232人,这些人遍及内蒙古各地,在防病治病及发展蒙医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发展各级各类蒙医药教育的同时,国家也重视蒙医药教材的编审工作。1985年在通辽市召开了首次医学院校蒙医学教材编写会议。1987年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中等卫生学校蒙医药教材和部分西医学蒙医教材的编写编译会议。到目前为止,已完成蒙医统编教材25门,中专教材17门。目前蒙医药高、中等教育工作已逐步走上了国家正规教育的轨道,并不断探索和深化。但由于起步晚,还需进一步受到重视和得到各方支持。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