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内科学是蒙医学领域里以研究六基证和脏腑病为主的一门重要学科。其范围很广,疾病种类繁多,包括基本病(基证)、脏腑病、慢性病、脉管病、神经病、杂病、老年病、中毒症等八
1.发病机制
“赫依”、血相搏,“黄水”受损是白脉病的主要内因。生活环境寒冷,超负荷的体力活动,外伤,心理活动过重,情绪过于激动等因素使三素失平衡,“赫依”、血相搏“黄水”受损累及白脉,使白脉传导受阻、功能失调引起精神障碍或运动失调等病变。
2.临床分型
按病变形式可分热性白脉病、寒性白脉病、肢体麻痹症和瘫痪症。
3.总症状
头晕头痛,失眠,情绪不安,肌肉酸痛,口眼歪斜,语言障碍,肢体麻木、肿胀、抽搐,颈项强直,半身不遂,瘫痪。个别患者精神失常。
4.治疗原则
通白脉,改善“赫依”、血的运行,调理火温。
5.治疗方法
常用药有珍珠丸、十三味麝香丸、十五味云麝丸等,可用清热舒筋汤引服或开水送服。外治法有温泉浴、药浴。热性者加三果汤和十三味大红汤,寒性加九味犀角散用四味石榴汤引服,昏迷病人可用六味阿魏散烟熏,针刺人中穴、头顶穴和足心穴。
血脉病
血脉病是由于血脉闭塞、功能紊乱,“赫依”血流通受阻引起的血管疾病。
1.发病机制
血与“协日”病变是引起血脉疾病的主要内因。炎热季节辛热性饮食过度,体力活动用力过猛,长期站立,受伤,大怒等因素致使血“协日”受累发生病变,恶血潴留血管闭塞,血流受阻,营养供给不良而发病。
2.临床分型
可分热性脉管病、寒性脉管病、出血症、高血压症。
3.总症状
病变血管怒张变粗,周围肿胀酸痛。头部血管发病则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
4.治疗原则
通脉、利血,改善“赫依”血流通。
5.治疗方法
早投十七味三果汤煎服,午投十三味大红汤,晚投六味栀子散苏木汤引服。头痛加“查格杜尔”丸和十三味红花丸开水送服。心悸加五味肉蔻散。热性血脉病加七味清血红花散开水送服,在患脉放血。寒性血脉病加健脾归津散、三果油剂开水送服,温泉浴及温药浴治之,患处温罨。出血症加八味止血红花散和五味血余炭散、珍珠丸。高血压症加十味荆芥散四味土木香汤引服,在肘外脉放血。
六、神经精神病
神经精神病是脑白脉功能失调、情志所伤引起的一类疾病。其临床表现以神经精神活动的改变为主,突出地表现在病人的行为、知觉、思维、情感、智能等方面。如兴奋躁动,情感失调幻觉妄想、痴呆等。此类疾病主要包括有情感病、癫狂病和癫痫病。
情感病
情感病是一种从情感活动状态的过分高涨或低落为基本症状的精神病。主要由“赫依”太过影响白脉流通引起,具有易发作、易缓解、反复发作的特点。
1.临床表现
(1)热性情感病:基本的症状是病态的情绪高涨。患者象处在梦幻中,行动反常、荒诞。无缘烦躁生气、哭喊乱骂、与人纽缠等,自制能力极差。有的病人视力模糊、耳鸣耳聋、声音嘶哑等全身症状。严重病人可毁物伤人、突然晕厥。
(2)寒性情感病:基本的症状是情感忧郁。动作迟缓、满面愁容,对任何事物都兴致索然。不言不语、闭目呆坐,视力模糊、幻视、幻觉,四肢麻木和耳聋。
2.治疗原则
镇“赫依”、安神、通白脉。
3.治疗方法
药物有十五味沉香散、珍珠丸、三十五味沉香散、十三味槟榔丸、十一味补心丸、十三味麝香丸等,可根据病情对症选用。同时可在“赫依”穴火灸和针灸。热性者早投十五味沉香散煎服,午投七味清心红花散开水送服,晚投珍珠丸用三十五味沉香散煎汤引服。寒性者早投十五味沉香散煎服,午投七味广枣散加六味安消散开水送服,晚投十一味补心丸或十三味槟榔丸用三十五味沉香散煎汤引服。
癫狂病
癫狂病是多种形式的精神活动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是由“赫依”太过与“巴达干”、“协日”相搏侵袭心脏和损害白脉系统所致。临床上可分“赫依”型、“协日”型、“巴达干”型、聚合型、精神意识型五种。
10/11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