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蒙古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蒙古族 > 经典成药 > 正文
  • 镇赫依药物

  • 来源:蒙医药研究 作者: 时间:2014-04-18 17:05:23
  • 核心提示:镇赫依药物 以治疗赫依偏盛导致生理功能紊乱为主要功效的一类蒙药,亦称祛赫依药。
    功用 本类药物大多味甘、酸、咸、辛,具备柔、重、温、腻等效能,是兼有药味功效及本性

    镇赫依药物 以治疗赫依偏盛导致生理功能紊乱为主要功效的一类蒙药,亦称祛赫依药。
        功用 本类药物大多味甘、酸、咸、辛,具备柔、重、温、腻等效能,是兼有药味功效及本性功效的药物。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心神不安,感官不灵,呵欠,畏寒战栗,髋骶骨关节酸痛和游走性疼痛,干呕,头晕耳鸣,心慌,失眠,身心飘浮不定,口、眼睑、面部痉挛,皮肤干糙,全身僵硬,腹胀,便秘等症。常用药有丁香、沉香、土沉香、降香、云南樟、肉豆蔻、兔心、野牦牛心、小茴香、阿魏、草果、印豆蔻、白豆蔻、益智、砂仁、紫硇砂、肉桂、芝麻、亚麻子等。
        服用和注意事项 服用镇赫依药时,一般以数味或多味配伍,并根据不同病位、症状特性及治疗作用,选用如下主药:一般治疗命脉赫依以丁香为主;治疗心赫依以肉豆蔻、兔心、野牦牛心、阿魏等为主;治疗脾赫依以草果为主;治疗肾赫依以印豆蔻、白豆蔻为主;治疗胃赫依以紫硇砂、肉桂为主;治疗赫依热以沉香、土沉香、降香、云南樟为主或加用上述药物。镇赫依药常以温开水、酒、马、驴、牦牛、绵羊、旱獭等动物肉汤及陈牛肉汤送服,并以蔗糖做药引服用。
    (1)查干苏格莫勒(白豆蔻)
      常用镇肾赫依药材。又名苏格莫勒,本名来源于梵语,始载于《智慧之源》。白豆蔻在六良药之中属治疗肾脏病症的良药,药用首载于《百方篇》。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Cagnep或爪哇白豆蔻 A•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 (A•carda-momum auct•nonL的干燥果实。
        产地和性状 白豆蔻生于山沟阴湿处。原产于柬埔寨国和泰国。中国海南、云南和广西现有人工栽培。爪哇白豆蔻生于沟谷或林下阴湿处。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现中国海南和云南南部地区也有人工栽培。一般在7~8月间,果实即将发黄成熟但未开裂时采集果穗,去净残留的花被和果柄,采集后晒干。
        白豆蔻果实类球形,直径1.2~1.7cm;表面乳白色或淡黄色,有浅纵槽纹3条及不明显的钝棱线3条,纵槽纹间有纵的隆起线(维管束)5条,顶端有凸起的柱基,中央呈空洞状,基部有稍凸起的圆形果柄痕,柱基及果柄痕周围均有棕色绒毛。果皮木质硬脆,易裂开,内表面色淡有光泽,有凹入的维管束纹理。果实3室,中轴胎座,每室有种子7~10粒,纵向排列于中轴胎座上,种子呈不规则多面形,背面稍隆起,直径3~4cm,种皮为外被类白色膜状假种皮。种皮灰棕色,表面有细致的波纹;种脐为呈圆形的凹点,位于腹面的一端。气芳香,味辛凉。爪哇白豆蔻为蒴果类球形,具三钝棱,直径0.8~1.2cm;每一棱上的隆起线(维管束)比一般白豆蔻明显;为木质果皮,无光泽;果室3室,每室有种子2~4枚。种子形状同白豆蔻。
        性味和功能 白豆蔻味辛、苦,性温、腻、锐、轻、燥。具有祛肾寒,镇赫依,助胃火,消食,开胃,止呕功能。主治肾赫依、肾痼疾,肾达尔干,尿闭,腰痛,赫依瘀症,失眠,消化不良,呕吐等病症。
        成分和药理 白豆蔻的种子含挥发油、少量皂苷、色素和淀粉等。挥发油中含1,8-桉叶素(1,8-cineole) 达66.81%,β-蒎烯(β-pinene)、α-蒎烯(α-pinene)、(丁香烯(caryophellene))、龙脑乙酸酯(bornyl acetate)、α-松油醇(α-terpineol)、芳樟醇(linalool) 、此外还含有4-松油烯醇(terpinene-4-ol)、α-榄香烯(α-elemene)、α-樟烯(camphenen)等。叶含挥发油、挥发油中含柠檬烯(limonene)、α-松油醇、β-蒎烯、樟烯、对-聚伞花素(p-cymene)。
        爪哇白豆蔻种子含挥发油、挥发油中含1,8-桉叶素(68.56%)、葛缕酮、α-蒎烯、芳樟醇、对-聚伞花素、此外还含有香桧烯(sabinene)、月桂烯(myrcene)、月桂烯醇(myrcenol)、1,4-桉叶油素(1,4-cineole)、柠檬烯、3-蒈烯(3-carene)、β-松油醇、樟脑(camphor)、龙脑(borneol)等。叶子所含挥发油、其成分主要为1,8-桉叶油素(80.03%)、少量的柠檬烯、α-蒎烯,α-松油醇,β-蒎烯,樟烯及对-聚伞花素等。
        应用 白豆蔻与螃蟹、冬葵果、白硇砂等利尿药及利肾三果等补肾药配伍,为十味豆蔻散的君药,可治疗肾寒腰痛,肾、膀胱结石,尿潴留等症;可配槟榔、石榴、荜茇、肉桂等补肾,助胃火药物配成七味槟榔散以治耳鸣、眼花、肾寒等症;治疗肾痼疾可配菥蓂子、蒺藜等利尿药物,天冬、紫茉莉等补肾,祛寒药物,配制二十一味达尔干散;治疗赫依瘀症可配天冬、黄精等滋补壮阳药物,肉豆蔻、丁香等镇赫依药物,是配制七味豆蔻补益散的君药;治疗失眠,可配香旱芹、荜茇等镇赫依药;治疗胃火衰弱、消化不良等症,可配石榴、肉桂、荜茇;治疗妊娠中毒性恶心呕吐可配甘草、白云香等止呕药,制成蜜剂服用。多用于配制汤、散、丸剂等内服药。
    (2)哈热阿嘎茹(沉香)
    常用清赫依热药材。阿嘎茹一名来源于梵语,意为清心热,呈黑色,故得此名。哈热阿嘎茹之名始载于《智慧之源》。沉香在三种阿嘎茹中属上品,药用首载于《医经八支》。为瑞香科常绿乔木沉香A-quiria agallocha Roxb含有黑色树脂的木材。
        产地和性状 沉香野生或栽培于热带地区。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和地区。中国台湾也有人工栽培沉香。一年四季均可采收,割取其有树脂的木材、除去不含树脂的部分,阴干即可。
        沉香多为长条状或者片状,一般长10~20cm,宽厚1~3cm。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花纹不明显,微有光泽,并有黑色油状物,呈点状凝结于表面。质地坚硬,沉水、半沉水或浮水,不易折断。断面呈刺状,黑棕色。有特殊香气。
        性味和功能 沉香味辛、苦,性凉、重、钝、腻、柔、燥。具镇赫依、清热、镇刺痛等功能。主治命脉赫依病、心赫依热、心跳、心刺痛,气短,失眠症等。
        成分和药理 沉香含挥发油和树脂,其中醇浸出物达35%~50%;经皂化后,进行水蒸气蒸馏,可得挥发油13%,其主要成分为苄基丙酮(benzylacetone)、对甲氧基苄基丙酮(p-methoxy benzylacetone)、还有倍半萜醇等成分。经蒸馏后的残渣中尚含氢化桂皮酸(hydrocinnamic acid)及对甲氧基氢化桂皮酸等。从受霉菌感染的沉香挥发油中可分离沉香螺醇(Agarospirod)、沉香醇(Agar01)、芹子烷及(Selinane)、α及β-沉香呋喃(agarofuran)等。从未受霉菌感染的沉香挥发油中也可分离出沉香醇及芹子烷等萜类化合物。
        应用 沉香与野牦牛心、肉豆蔻、兔心等心赫依药配用于十七味沉香散,治疗心烦,心悸等命脉赫依病;治疗心赫依热可配清热,补心意气,调和赫依血相搏药物,如红花、天竺黄、牛黄、广枣、肉豆蔻、木香等;心赫依、血性刺痛症可配黑云香、天竺黄、丁香等杀粘,清热、镇赫依药物,用于配制保命丹;治疗胸闷气短,配天竺黄;用于通宣利肺,配北沙参;用于疏通血脉,配红花、紫檀香;用于清心镇赫依配广枣、肉豆蔻、白檀香等。沉香多用于配制汤、散、丸剂等内服药。
    (3)高乐图宝茹(丁香)
     常用镇赫依药材。别名公丁香。因主治命脉病,呈紫色,故名。始见于《蒙文分类辞典》。丁香在六良药中属命脉良药,其药用首载于《医经八支》。为桃金娘科常绿乔木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 的干燥花蕾。
        产地和性状 丁香产于印度尼西亚、坦桑尼亚、马来半岛、越南、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中国海南省及雷洲半岛有人工栽培丁香。丁香花一般于花蕾颜色转为红色时采收,采后晒干即可。
        全形呈研杆状,长1.1~1.8cm,直径0.3~0.5cm;表面深棕色。上部花蕾球形,下部花托类似圆柱形,稍扁,略显纵棱,少数带有花柄。萼片4枚、肥厚。花冠4片、覆瓦状排列。雄蕊多数向花蕾内弯曲,子房3室,位于花托上部,中轴胎座,雌蕊1枚。丁香花瓣香气浓郁,味辣麻舌。
        性味和功能 丁香味辛、微苦,性温、重、柔、腻、稳、燥。具有祛寒功能。助胃火、消食、开胃、解毒、表疹、利咽。主治命脉赫依病,心赫依、癫狂病,疹子、咽塞等症。
        成分和药理 丁香花蕾中含挥发油既丁香油15%~30%。其主要成分为丁香油酚(Eugenol)、-石竹烯(-Caryophyllene)即丁香烯、乙酰丁香油酚(acetyleugenol)、以及少量甲基正戊酮、水杨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葎草烯(-石竹烯)、苯甲醛、苄醇(Benzenemethanol)、间甲氧基苯甲醛(m-Anisaldehyde)、乙酸苄酯、胡椒酚(Chavicol)、-依兰烯(-ylangene)、甲基戊酮、1.8-桉油精、香荆芥酚、环氧丁香酚、简单色原酮衍生物丁香色原酮、丁香色原酮(番樱桃素)(eugenin)、甲基丁香色原酮(番樱桃素亭)(eugenitin)、异甲基丁香色原酮(异番樱桃素亭)(isoeugenitin)、去甲基异甲基丁香色原酮(去甲基化合物异番樱桃酚)(isoeugenitol)、异丁香色原酮等。此外,丁香花中还含三萜化合物如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黄酮类化合物和对氧萘酮类鼠李素(Rhamnetin)、山柰酚等(Kaempferol)。药理实验证明,丁香浸出液具有健胃作用。丁香煎剂对多种致病性真菌、球菌、链球菌,肺炎、痢疾、绿脓、大肠、伤寒等杆菌及流感病毒PR8株等都有抑菌作用。
        应用 丁香与草乌芽、黑云香配用可治疗粘、热、赫依相搏,心刺痛,失眠症等;用于清热可配牛黄、胡黄连、白檀香;用于镇赫依可配沉香、兔心;治疗命脉赫依、胸部腋下刺痛、癫狂、赫依性謇症等可配镇赫依,补心益赫依药物如沉香、兔心、阿魏、广枣之类;本品与硅镁石、代赭石、炉甘石、寒水石等四贵石药配伍,具表疹功能;治疗音哑、咽喉肿痛等症,配用利咽,清热药物如白花龙胆、天竺黄或石灰华、甘草、诃子等。多用于配制汤、散、丸剂等内服药。
     常用镇赫依药材。杂迪一名来源于梵语,始载于《智慧之源》。肉豆蔻在六良药之中属心脏良药,其药用首载于《百方篇》。为肉豆蔻科常绿乔木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干燥种子。
        产地和性状 肉豆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西印度群岛、巴西等国家和地区。中国广东、云南等省也已引种栽培。每年4~6月及11~12月两次采收成熟果实,割开果皮,剥下假种皮,再击破壳状种皮,将种仁放入石灰混悬液浸泡一天,然后低温烘干,或不浸石灰混悬液而直接烘干即可。
        肉豆蔻种仁卵圆形或椭圆形,长约3cm,宽约1.5c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有网状沟纹,背面常有白色石灰粉。宽端有浅色的圆形隆起,为原种脐的部位,另一端有暗色下陷处,为原合点的部位,两端间有明显的纵沟,为原种脊的部位。质地坚硬,难破碎。碎面可见一薄层暗棕色外胚乳向内伸入,与白色的内胚乳交错,形成大理石样纹理。纵切面可见宽端有小形腔隙,内藏小形干缩的胚。气味强烈芳香,味道辛辣微苦。
        性味和功能 肉豆蔻味辛,性温、柔、重、腻。具有镇赫依,助胃火、消食、开胃功能。主治心赫依、心刺痛、心跳、命脉赫依病,癫狂、昏迷,惊吓,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
    成分和药理 肉豆蔻种仁含挥发油5~15%、脂肪油25~40%及淀粉23~32%。挥发油存在于外胚乳中,含α-及β-蒎烯(pinene)、香桧烯(sabinene)、樟烯60~80%、牻牛儿醇、肉豆蔻醚约4%、丁香油酚、异丁香油酚、芳樟醇、龙脑、α-松油醇(α-terpineol)、甲基丁香酚、甲氧基丁香酚、甲氧基异丁香酚、黄樟醚约0.6%、榄香脂素、异三甲氧基苯丙烯、-侧柏烯、二戊烯、香叶醇等。此外,肉豆蔻尚含齐墩果酸。脂肪油主要成分为固体的肉豆蔻酸甘油酯40%~73%及液体的油酸甘油脂约3%。另含甲基丁香油酚。种子含双芳丙烷类化合物。药理实验证明,肉豆蔻醚对大脑有轻度兴奋作用。如本品或其挥发油服用过量,可导致服用患者昏迷、瞳孔放大或惊厥等症。
        应用 本品用于治疗胸闷心悸等心赫依病,可配广枣、木香、土木香、荜茇等补心益赫依,调和体素及赫依血相搏药;治内外、上下周身赫依病的十五味肉豆蔻散、二十五味肉豆蔻散、十四味肉豆蔻散等均以肉豆蔻为君药;治疗心前区不适,昏厥、惊吓、普行赫依病可配镇刺,平喘、清搏热药物如广枣、沉香、白檀香、黑云香、葡萄等;治疗胃火衰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可配盛胃火、消食药如石榴、白豆蔻、荜茇等。多用于配制汤、散、丸剂等内服药。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