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疗法是在人体体表指定穴位给以温热刺激,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峻疗法。灸疗能封闭脉道之要隘,使病邪不致流窜于脉道。止痛,镇赫依,使不消化者消化,能攻破剑突痞,除疖痛,消肿,使黄水干涸。特别是守护脏腑之门,使胃火升举,神志清明,凡用其他疗法不能治愈的疾病,灸法一般皆可收效。
蒙医灸疗法根据病情及治疗部位的不同选择灸疗穴位和灸疗方法。灸疗穴位分为固定穴位和非固定穴位两类。固定穴位是指有专门名称和固定部位的穴位,人体常用灸疗固定穴位有71个,其中头部及四肢穴位29个,腹部穴位22个,背部穴位20个。
常用灸疗法有白山蓟灸、西河柳灸、火把灸、蒙古灸等四种。白山蓟灸又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直接灸是将白山蓟扎制灸柱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间接灸是将白山蓟扎制的灸柱和穴位表皮之间另放其他物质再施灸,如隔姜灸、隔蒜灸等。或将白山蓟制成灸条点燃一头,置于距穴位表皮约1寸空间施灸;西河柳灸取一条西河柳,长约10cm,直径约1cm,用刀将皮削光(根据所需两头直径可以不同),然后将西河柳放入芝麻油锅或豆油锅内煮沸,取出一条置于所选穴位上热熨。在穴位上垫两层纱布,即隔布灸。为保持热力不断,可以交替使用两条西河柳。此法主要适用于食道癌、胃癌等疑难危重疾病。一般每处灸10~30分钟,但可根据病情及患者的体质适当延长;火把灸是将棉花揉成圆球状,大小根据施术部位的面积而定,把揉球蘸于芝麻油点燃后,直接置于病痛部位。当患者感觉灼痛时,换棉球再灸,以局部皮肤稍起红晕为度。此灸法主要适用于后背部炭疽、乳腺癌等重病或疼痛较剧烈者;蒙古灸将小茄香与黄油搅拌后,放进铁锅里用温火加温,其色变黄后取出,用白净羊毛毡包裹,置于应灸部温熨。或将一小块白净的羊毛毡,浸泡于黄油内煮开后取出缚于施灸部。
灸疗属热性,凡是巴达干、赫依所转化之的一切寒性疾病,均适用灸法治疗。如消化不良、胃火衰败、浮肿、水肿、炭疽、癫狂、健忘症、新旧疮疡、气血相捕之病、黄水降于肌肉、骨骼及关节之病、一切脉病等。
凡属于希拉性热症、血症、五官之门、男女生育脉道(续种脉、阴毛上际的动脉)等症,皆禁忌火灸施治。
灸疗法有直接灸法和间接灸法两种。直接灸法是指把灸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根据施灸程度,可分为疤痕灸和无疤痕灸。疤痕灸使放在穴位(皮肤)上的灸炷充分燃烧时局部皮肤被烧伤起泡最后留疤痕。此灸法主要用于痼疾、疑难病、癫狂病等症;无疤痕灸不使灸炷燃完,当患者感觉灼痛时,换灸炷再灸,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此法主要用于慢性寒病、赫依病,如呼吸急促、泄泻等;间接灸法是指不是把灸炷直接放在皮肤上,而是中间放一层垫或留一空隙施灸。隔姜灸将鲜姜切成薄片,用针穿数孔后放在穴位上,其上放灸炷施灸。燃热时换灸炷再灸,如此反复施灸至皮肤红晕为止。此法特别是对寒性呕吐及下泻、关节痛等有良效;隔蒜灸将蒜切成薄片垫于灸炷下施灸,灸法同隔姜灸;隔盐灸把盐研细末后塞满脐窝,再放姜片,其上放灸炷施灸;卷炷灸将灸炷卷成细长条,点燃一头置于距穴位皮肤约1寸空间施以间接灸,至感觉灼痛为止。
施灸时按温热刺激的轻重程度分为如下四个等级。
【深灸法】以灸炷在选定之穴位上,连灸二十壮以上。此法主要适用于疖痛、痞瘤等疑难病症。
【烧灸法】如上法灸十五壮。此法主要适用于灰色巴达干病、黄水病、赫依性心病等症。
【烤灸法】如前灸五至七壮。此法主要适用于赫依病、虫病、脉病、尿闭、水肿等病症。
【微灸法】这是用小灸炷一枚灸,感惊痛时即移去。此法主要适用于幼儿患者。
灸毕以后,伤口上涂紫药水,用纱布包扎。如发烧可令服二十五味冰片散或四味姜黄汤则体温可降;如灸痕发炎肿胀时,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用纱布包扎,适当应用消炎药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