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千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的全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病理变化主要为红骨髓的脂肪化。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其发病原因主要为药物因素(如氯霉素、磺胺类等)、电离辐射、毒物及生物因素等。
1、 病例选择
笔者自2003年-2005年收治了64例该病患者。诊断标准根据1987年中华血液学会第四届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修订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所选择的慢性再障患者64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16~64岁,平均42岁,病程8个月一1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将64例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l例。治疗组予血康丸(配制方法为:草果、甘松、白豆蔻、西花、诃子、沉香、茜草等21味,共研细末,过筛混匀,制成5g重蜜 丸)每日3次,每次l丸,同时口服康力龙,每次2mg,每日3次,服3个月为l疗程,连续用药3个疗程;对照组单纯应用康力龙,每次2mg,每日3次,疗程同上。为保护肝功能同时口服肌苷片及多种维生素片。
3、 疗效判定标准
基本治愈: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血红蛋白100一120g/L(男120g/L,女tOOg/L)以上,血细胞4×109/L左右,血小板正常或接近正常,随访2年以上没有复发者n缓解: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不需输血,血红蛋白100~120g/L(男120g/L,女1O0g/L)以上,白细胞3.5×109/L左右,血小板也有一定程度增长,随访6个月病情稳定或继续进步者。明显进步:贫血和出血症状明显好转,不输血、血红蛋白较治疗前1个月内常见值增长30∥L以上,维持3个月不降。
4、 治疗结果
治疗组33例,病例基本治愈8例,缓解9例。明姓进步 lO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1.8%。对照组31例病例中基本治愈3例,缓解6例,明显进步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51.6%。经过统计学处理两组问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5、 典型病例
王某。男,25岁,辽宁省朝阳市人。该患者于1999年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而色发黄,四肢出现散在出血点而到中国医大附属医院就诊,经骨穿及活检等检查诊断为慢性再障,予康力龙、左旋咪唑和输血治疗病情缓解。于2006年3月上呼吸道感染后病情加重,面色苍白,乏力,时有鼻腔出血及四肢散在出血点,服用上药及汤药后无明显好转。于2006年6月经其他患者介绍慕名来我院血液科就诊,榆杏后仍诊断为慢性再障,当时白细胞2×109/L ,血红蛋白45g/ L、血小板10×109/L,服药1个疗程后患者自觉症状减轻,血象:白细胞3×109/L,血红蛋白75/L,血小板40×109/L,继续服用3个疗程症状消失,血象正常,骨髓形态学榆查恢复正常,现在已正常工作。
6、 讨论
慢性再障在蒙医学以“宝日”病理论为基础,解释血液是由积聚五行的饮食被摄人体内之后,先由“腐熟巴达干”磨碎食物,继则“消化希拉”将磨砰的食物加以腐熟分解;“平火赫依”,分别清浊,使糟粕移入大肠,饮食精华则由胃肠吸收入肝脏,生成正常的血液。其中驻在肝脏之“变色希拉”使其各自色索转变。成为其自身的颜色,而在此过程中,脾的升清降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蒙药血康丸具有清肝热、调脾胃、平衡三根、止血之功效。同时服用康力龙,作为基础用药,现代医学认为其疗效可靠,是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运用最广泛的药物,所以具有可比性。蒙药血康丸具有疗程短、见效快、费用低、复发率低、简便、实用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