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连性小肠梗阻属于外科常见急腹症,具有病因复杂,变化较多,可引起一系列局部或全身的病理变化,若临床上重视不够或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该病属于蒙医“肠阻症”的范畴。我们从2005年1月.2008年3月间共收治本病200例,均采用西医非手术疗法或此基础上加用蒙药安消六味散胃管注入、灌肠导下治疗,发现蒙药治疗组疗效显著,观察治疗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自2005年1月~2008年3月间,本科收治黏连性小肠梗阻200例,所有病人入院时均经腹部平片确诊,符合黏连性小肠梗阻或不完全性小肠梗阻(无较窄性肠梗阻征象均为观察对象,排除其他原因肠梗阻)的诊断标准。1.2一般资料:200例黏连性小肠梗阻中,男性96例,女性104例;年龄为6-86岁,平均年龄为42.7岁。均有腹部外科手术史,其中阑尾切除者62例,胃大部切除28例,肠切除者37例,胆道手术者29例,脾切除者ll例,妇科手术者15例,其他腹部外伤术后18例。将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蒙药组),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查无明显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禁食水、胃肠减压、低压灌肠、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抗感染。2.2治疗组:尊蒙医治疗“肠阻症”的盛下清赫依,通肠道为主的原则,在按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一下蒙药治疗方法。(1)选用顺下清赫依,通肠道的蒙药六味安消散5克水煎100毫升每日4次,经胃管注入,注药后闭管2小时再开放胃管,期间严密观察病情,若病情加重则立即胃肠减压。(2)同时蒙药六味安消散6克水煎200毫升,保留灌肠30分钟左右,每日3次。直至肛门排气、通便、腹胀消失为止。对症状无明显好转,反而加剧,且出现下列症状者,即行手术治疗;①出现肠绞窄的症状及体征;②腹痛腹胀进行性加重。剧烈呕吐,合并腹膜炎;③腹部有固定压痛,X线检查提示有孤立胀大的肠袢;④腹穿穿出血性液体,出现发热或休克者。
3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消失,肛门排气或排便,进餐后无反复。好转:症状减轻,胃肠功能部分恢复,X线腹平片液气平面减少宽度缩小。无效:症状体征未明显好转或加重,中转为手术治疗。统计病人排气、胃管拔出、住院时间,统计两组的治愈、好转、无效病例数。
4结果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保守治疗有效。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87%,对照组72%,经秩和检验,治疗组治疗的平均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u=7.5,P<0.05),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治疗组66%,对照组40%,经x2检验,治疗组的治愈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x2=14.1 P<O.005)。
在保守治疗有效的病例中治疗组在肛门排气、胃管拔除以及住院时间上均早于对照组,统计学上经t检验有极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7.08、6.52、8.96,P<0.01),见表2。
5体会及讨论
5.1发病机制:黏连性肠梗阻为普外科临床常见病,占各类肠梗阻的40%一60%,多发于腹部外科手术后,其次妇科盆腔手术后,也可继发于腹部外伤、结核等。形成黏连的原因很多,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黏连形成的机制是机体纤维增生的炎性反应。腹腔内任何原因引起的炎性反应,均可导致局部水肿、充血、释放组胺、多种激肽与其他血管活性物质,大量纤维素渗出并沉积在浆膜面形成一网络状物,其中含有许多多核白细胞、其他炎性细胞及纤维网络使邻近的浆膜面黏合在一起,其后出现成纤维细胞。局部的炎症反应是否形成纤维性黏连的决定因素之一是局部纤维分解速度,如纤维网络迅速吸收,纤维增生将停止而无黏连形成,反而成纤维细胞竟产生胶原素,成为纤维黏连的基础㈨。5.2蒙医治疗机制:黏连性肠梗阻属于蒙医“肠阻症”范畴。是由于种种原因,恶血激增,或受伤之后瘀血不化积于体内,以及脏腑内血未能及时排除,至恶血与黄水相互瘀阻于脉道,使下清赫依之功能紊乱进而导致下清赫依衰败,矢气不通而发病。治疗以顺下清赫依、导泻法导下、行气活血、清血希拉热、燥黄水、通肠道为原则。
治疗方法较多,我们选用,六味安消散注入胃管、并用此药灌肠导泻方法。六味安消散以山奈、大黄、诃子、光明盐、碱、土木香等配合组成。其功能为:消食导滞、和胃润肠。主治新旧不消化症、痧症、胃火衰败、大便秘结、反酸、下清赫依病等。本方性平,方中大黄润肠,适用于大便秘结;光明盐补益胃火、消食;碱祛巴达干、适用于反酸及大肠虫症;土木香、山奈,治积食不化、胃火衰败等。
其作用机制主要为改善肠道运动及肠血流量,影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效缓解腹胀及肠麻痹,保护肠黏膜,防治肠源性内毒素吸收。
六味安消散保留灌肠导泻,使下清赫依作用于肠道,增加肠蠕动,引发排便反射,使肠内积聚之秽浊一举排除,从而达到通肠道,治疗梗阻的目的。
通过观察研究表明,治疗组在禁食、胃肠减压、灌肠、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治疗的基础上,用蒙药六味安消散胃管注入、灌肠导下,取得良好的疗效。胃肠功能的恢复和临床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并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
此法能使多数肠梗阻患者在非手术治疗情况下得以缓解。既减少了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又能减轻其经济负担,更可避免再次手术造成进一步腹腔黏连,同时又可为手术治疗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但肠梗阻的病情复杂、变化多,故治疗当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如出现肠绞窄,坏死的先兆,及时中转为手术治疗。
综合上述,用蒙药胃管注入、灌肠导泻法在小肠黏连性梗阻治疗方面弥补了传统蒙医服药之不足,胃管注入、灌肠直接作用于梗阻肠管的近远两端,增加促进药物吸收,从而提高了疗效。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