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问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一旦发作患者痛苦不堪。自2004年始,采月]外治以温针腰突穴配合口服蒙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1临床资料
64例患者均来自针灸门诊及中蒙医病房患者,均经过腰椎问盘CT或MR/确诊。其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年龄30岁;病程最长1年半之久,最短的1周时间;突出部位以L4—5(最为多见)40例,IJ5~s1为13例,L3~4为8例,多个问盘的3例,伴侧隐窝狭窄14例,伴椎管狭窄7例;主要症状:腰痛难忍,不能站立,行动艰难,有时伴一侧下肢麻木疼痛等。
2治疗方法
2.1温针治疗:取腰突穴为治疗穴位。腰突穴定位以腰椎间盘CT或以MRI诊断为依据,结合以痛为腧的传统法则而确定。这种取穴方法,既充分体现了传统中医针灸经络理论的“局部取穴”与“近治”原则,也符合针刺镇痛临床“同神经节段取穴”理论。操作:令患者俯卧位,将腰突穴常规消毒后,用O.35X40号毫针直刺,缓慢进入穴下。进针过程中,医生要调整针的角度并行捻转手法,当患者有憋胀感,说明“气至病所”,再将切割成1.5cm的艾条插套在针柄上点燃,使其燃烧,此时,除局部皮肤有温热感向周围扩散外,温热顺针体传人病所,并向深部扩散,重者燃尽再加1炷,并配合“神灯”照射20分钟。共留针30分钟后,出针按其孔。每日1次,两周为1疗程。休息3天,继续下1疗程。2.2蒙药治疗:治疗总则,宣通白脉,舒筋活络,行气血。药物选用斯日希丸5粒,早晨温开水送下;如意珍宝丸15粒,中午温开水送下;嘎日迪一13味丸11粒,晚睡前温开水送下。10天为1疗程。休息3天,继续下1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治愈:经治疗症状完全消失,随访未复发者:显效:治疗后症状明皿减轻,活动如常人,偶有不适;好转:经治疗疼痛明显缓解,但时好时坏;无效:经治疗症状无改善者。3.2治疗结果:在针药并用64例患者中治愈49例,占77%;显效9例,占14%;好转4例,占6%;无效2例,占3%:总有效率97%。按突出部位统计,痊愈:L4~5为38例,15..S1为9例,L3—4为2例;显效:L4~5为2例,L5~ S1为2例,L3—4为4例,多个间盘的为1例;好转:IJ5一S1为2例,L3~4为1例,多个问盘的为1例;无效:13—4及多个问盘的各1例。
4体会
腰椎问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学认为,内外因均可导致此病发生。风寒湿三邪客于经络,经气阻滞,迁延日久,经脉失养发生腰脊强痛。督脉贯脊通脑髓,连属肾脏,其分支别行绕臀部到足少阴,与足太阳经的分支相合。督脉(脊髓)又是阳脉之都纲,总督诸阳,是气血、精髓运行的隧道,全身皮肉、筋脉、骨节均依赖于气血、精液、精髓的濡养,又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由此可知,督脉(脊髓)可转输机体的阴精、髓液,上可以补益脑髓,下可以濡养筋脉骨节等。当督脉受损后,经络气血运行迟滞,筋骨、肌肉失去濡润而见腰疼、下肢麻木。现代医学认为,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炎性水肿,并对硬膜囊或神经根造成压迫,使神经根长期充血、炎性水肿而引发此症。此病蒙医属白脉病范畴,认为本病系指分布于脊柱、四肢的白脉受伤,三根失衡,导致脉窍不利,气血运行失畅所致,而久处潮湿之地。或感受风寒或高处坠落等均为诱发因素。
温针腰突穴有针刺和温灸的共同作用,可以振督脉之阳,助膀胱气化,温阳散寒,活血定痛,扶正固本。配合服用斯日希丸、如意珍宝丸及嘎日迪一13味丸,宣通白脉,行气活血。针药并用共同奏温通经脉、强筋壮骨及镇痛之功用,从而使突出周围的循环得以改善,炎性水肿吸收,间盘还纳。临床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治疗效果最好。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