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亚玛病是以鼻塞、流涕、鼻周及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亚玛病。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但其病情错综复杂,不易治愈。我们于2004年1月~2006年1月进行了以查格得日为主剂治疗鼻亚玛病的临床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将2年来临床上所遇280例鼻亚玛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80例,其中男102例,女78例;年龄在12-60岁之间。对照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在13-58岁之间。两组患者在患者来源、年龄、性别、病情轻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2.诊断标准
2.1病史:鼻塞、头痛、有脓涕,或鼻痒、喷嚏频发、清涕涟涟;或仅患头痛疑为鼻源性者。
2.2鼻腔检查:鼻黏膜充血、肿胀、肥厚,鼻甲肥大,鼻道变窄,鼻腔见分泌物或体位引流鼻道有脓性分泌物。偶有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见清涕。
2.3鼻窦CT或X线平片,可见鼻甲肥大,窦口复合体狭窄,无明显解剖异常,或多鼻窦黏膜肥厚,密度增高。
2.4排除鼻腔息肉、鼻窦息肉、牙源性鼻窦炎、鼻肿瘤及伴有严重的鼻中隔偏曲患者。
3.疗效标准
痊愈:自觉症状消失,检查鼻黏膜肿胀消退,分泌物消失;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黏膜肿胀基本消退,黏脓分泌物明显减少;有效:自觉症状减轻,黏脓分泌物减少;无效:自觉症状及检查均无明显进步,但无加重者。
4.治疗方法
4.1治疗组:以蒙药查格得日为主剂进行辨证治疗。巴达干赫依偏盛者症见鼻塞、涕多、头痛头昏、嗅觉减退,或有消涕及阵发性喷嚏。查见鼻黏膜充血肿胀或苍白水肿,鼻腔常有稀薄分泌物或黏脓性分泌物。脉虚数,舌红或白,尿清如水。药用查格得日15粒用土木香四味汤3g或七珍汤3g,水煎送服,每日2次。并适当辅以大剂汤及七雄丸等口服。础苏希拉偏盛者症见鼻塞、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时有脓涕。查见鼻黏膜充血肿胀,鼻甲充血肥大,时有鼻窦区压痛。可伴有发热、而目发赤等症状。脉和而紧,舌苔黄腻,尿黄味大。药用查格得日15粒用三味天灵盖汤3g、土木香十味汤3g水煎送服。每日2次。并适当选用六锐丸及十八味清肺丸等。
4.2对照组:以鼻炎康为主,鼻腔点减充血剂,适当选用抗生素,如罗红霉索、头孢氨苄胶囊等。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病情轻重等情况适量选用。
5.结果
治疗组共治疗患者180例,痊愈136例(75.6%),显效25例(13.9%),有效11例(6.1%),无效8例(4.1%);对照组共治疗患者100例,痊愈57例(57%),显效8例(18%),有效10例(10%),无效15例(15%)。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95.5%,对照组85%。见表1。并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表1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180 136 25 11 8 95.5%
(57.6%) (13.9%) (6.1%) (4.1%)
对照组 100 57 18 10 15 85%
(57%) (18%) (10%) (15%)
6.讨论
6.1蒙医学认为鼻为上行赫依之运行途径,也是病变巴达干的串行之道。鼻为嗅觉器官,主要靠土元素之特性构成感嗅器,司呼吸,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位。体内三根,七素的相对平衡失调时,鼻部受亚玛虫影响可导致鼻亚玛病。根据鼻亚玛病的病因以及临床表现等可视为本病涵盖了现代医学的急慢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本组所选病例,排除了鼻腔息肉、鼻窦息肉、牙源性上颌窦炎以及伴有严重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即均适用于保守治疗的患者。
6.2查格得日出自《医法海鉴》,主要功能为杀黏,燥黄水,止痛。临床上主要用于血希拉性头痛,脑刺痛,三种亚玛虫病,偏头痛,痫风等。是亚玛头虫病的主方。鼻亚玛病也是亚玛病的一种,故本组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
6.3鼻亚玛病在临床上虽然常见,但其病情错综复杂,本组治疗注重分型,对其进行辨证施治。如巴达干赫依偏盛时用土木香四味汤或七珍汤送服主剂,还考虑到近年来过敏因素对鼻病的影响越来越重,故辅以大剂汤调整体素。对提高治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4鼻主呼吸,司嗅觉,是呼吸道之起始部位,蒙医学整体论认为鼻与肺有华与根之联系,故双方疾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肺病的症状有可能表现在鼻部,在本组治疗中适当辅以十八味清肺丸,起到了根与华兼治的效果。
6.5本组治疗所选用的主剂与辅剂均为临床上常用的副作用极小的方剂,给以适当的调剂搭配,辨证施治,既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又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