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腹泻、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须经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有IBS症状者欧美国家报道为10%一20%,亚洲10%,我国发病率15%,50岁以后首次发病者少见,男女比例约1:2。本病属蒙医慢性肠道疾病范畴。
1一般资料
选来院就诊的IBS典型病例4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20人,对照组20人。治疗组男7人,女13人;年龄27—55岁;病史l-10年。对照组20人中,男8人,女12人;年龄3~60岁;病史9个月~11年。治疗组采用口服蒙药配合传统疗术及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蒙药口服治疗。
2诊断标准
采用国际认同的罗马Ⅱ诊断标准。
2.1在过去12月内至少累计有12周(可以非连续性)存在腹部不适或腹痛;并伴有下列特点中至少2项:①症状在排泄后缓解;②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③症状发生伴随粪便性状改变。
2.2以下症状不作为诊断必备,但属于常见症状,这些症状越多越支持IBS的诊断:①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3次);②粪便性状异常(块状,硬便或稀水样便);③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尽感);④黏液便;⑤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2.3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
3治疗方法
3.1蒙医临床分型
3.1.1赫盛型:腹胀、肠鸣、水样便、乏力、头晕、心悸、失眠、脉浮无力、尿清色淡。
3.1.2热盛型:排便时腹痛、口干、舌燥、脉细数。
3.1.3寒盛型:排便不伴腹痛,排泻物以未消化的食物为主,脉沉迟无力。
3.1.4粘盛型:腹痛剧烈、便中带血、畏寒、高热、脉洪数。
3.2治疗:采用卫护胃肠阳气、除热、辨证论治的原则。
3.2.1赫盛型:口服敖勒盖一13,
3.2.2热盛型:口服3沙日温都苏一13,15粒,音达日一4汤,
3.2.3寒盛型:口服哈日嘎布日3汤,
3.2.4粘盛型:口服巴特日一7,9粒,哈敦嘎日迪一13,15粒,沙日温都苏一13,15粒,音达日一4汤,
对照组使用口服药物,不配合疗术和针刺。治疗期间嘱患者忌食刺激性食物、生冷食物、注意饮食卫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两组疗程均为15天,1个疗程后总结疗效。
4治疗标准
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年内不复发为治愈。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年内复发l-2次者为显效。症状不完全消失,但减轻者为有效。症状不减轻者为无效。
6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蒙医慢性肠道疾病的范畴。虽然肠内希日热未治愈及肠道阳气紊乱造成胃肠消化功能减弱是该病的主因,但久病或原发病以巴达干热盛为主的混合性疾病、治疗热性肠道病时过量使用了寒性药物致使热未除尽却损伤了肠道阳气、轻症的热性肠道病未治愈等因素都是本病发生的原因。该病起病隐匿,症状反复发作或慢性迁延,病程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但全身健康状况不受影响,精神、饮食等因素常可诱发症状复发或加重。在多年的临床中采用口服蒙药调整胃肠功能的同时配合使用蒙医疗术(火针、艾灸)及针刺等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告知患者病情及疾病的性质,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是很重要的,使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平素少食乳制品及大豆等产气的食物以及辛辣等刺激性大的食物。便秘者多食高纤维食物。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