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蒙古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蒙古族 > 传统的疗法 > 正文
  • 蒙医辨证治疗1000例淋巴结核

  •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 时间:2009-03-11 09:58:00
  • 核心提示:  笔者在2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用传统蒙医理论指导。研究出新型治疗淋巴结核系列验方,灵活应用药物和食疗辨证施治,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其千例淋巴结核患者的治疗体会报告如。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千例患

      笔者在2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用传统蒙医理论指导。研究出新型治疗淋巴结核系列验方,灵活应用药物和食疗辨证施治,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其千例淋巴结核患者的治疗体会报告如。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千例患者主要来源于内蒙古牧业地区和蒙古国。

      1.2 诊断标准:1) 淋巴结肿大,液化成脓或破溃成瘘。符合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表现和病情发展;2) 经病理检查和血液化验确诊;3)排除先天性,非结核性增生性赘瘤和其它各种类型的淋巴结肿大,囊肿或慢性瘘道形成等。

      1.3 临床分型:依据病因和病变特点,把结核分为五种类型,1)赫依型:肿块变化和疼痛不定,触之有粗糙感:2) 血希拉型:红肿、发热、剧痛及很快化脓。脉象、小便出现希拉病之症;3)黄水偏盛型:消化不良,体质衰弱,消瘦盗汗,肿块之红肿热痛相对较轻;4) 粘偏盛型:发病中期或后期疼痛剧烈或触之有明显疼痛感,肿块化脓溃破流出粥样脓液的同时,逐渐形成大面积疮瘘,病情加重而不易愈合。偶有由于粘性传染引起高热、燥渴,病情进—步恶化危及生命;5)巴达干偏盛型:肿块坚硬,疼痛柔和,化脓溃破过程缓慢或反复发病多年不愈。偶有瘘道扩大不易生肌收口而形成漫长病变过程。

      1.4 临床归类:依据患者实际体质和寒热虚实,分为寒性和热性两大类。1)寒性:病程长、体质弱、脾胃虚、肿块多为化脓溃破,反复发病以成瘘道,除淋巴病变外,全身结核活动不明显。2)热性:病程短、起病慢,红肿热痛明显,常伴有其他部位和器官的活动性结核,脉弦紧促,大便燥结,口渴,目赤。

      1.5 一般资料:千例患者中,男134例,女 866例;30岁以下者527例,占52.7%,31—50岁者363例,占36.3%,50—70岁者110例,占11%;发病6个月~一年者485例,1~ 3年者443例,3年以上者72例;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为10年。

      2 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1)杀粘、燥黄水、清恶血、消肿愈疮为主,并结合病位、类型、随症施治;2)三期分治法:硬结期(初期),以消肿内治为主,中期(即脓肿期)以消肿溃坚为主;后期也叫破溃期,以清疮生肌为主。3)归类对证法:寒性,应强脾胃、补中气;热性,清胃肠、泻火气。

      首先应放恶血,用传统蒙医放血疗法。常用放血脉窍主要是舌脉和发病最附近之脉。放血前1~2天,寒性配以希拉汤;热性配以查干汤,连服数剂,常规放血之后,24小时内给予花椒、冬葵果等量煎汤,用来开通脉窍。隔日黎明时,根据患者体质情况,服用十三味阿拉格斑布脉泻丸5—7粒,2小时之后加用催泻剂进行泄泻。发病初期,亦即硬结期,一般用药l一3次便可痊愈。

      如用上述疗法未能治愈或淋巴结肿块化脓时,调制药用马骨、鱼肉、姜活、瑞香狼毒、寒水石为主,加用五味甘露方温浴施治。如脓肿已溃破成疮,则用十一味萨拉玛日药条放人疮瘘内。清除腐肉和脓液,止痛。待疮瘘清理之后。放人八味巴拉都格生肌散,能使肉芽迅速生长,疮瘘收口,疾病痊愈。

      归类对证主要是依据寒热不同类型和患者的临床表现服用对证药物或食疗。如寒型应以补脾健胃暖胃的五味清浊散或四味石榴散,胃寒胀气时给予十三味石榴散,女性患者还应给予调经去寒的药物。有条件的可长期服用酸马奶用于补虚抗痨。热型病应在治疗前连服两天查干汤或十五味沉香散,治疗期间应对症给予三红汤、十八味水银丸,注意务使大便燥结,给予清胃肠的药物。食疗上应根据疗程进展,配以鲜羊肉汤和四骨汤、酸马奶以巩固疗效。

      3 结 果

      3.1 疗效标准:痊愈:肿块消失或疮瘘全部愈合,随访6个月,未有复发;好转:肿块未能全部消失或疮瘘未能全部愈合,或愈合后又复发;无效:治疗后临床表现和体征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在千例患者中痊愈957人,治愈率达95.7%;好转共43人;有效率达 100%。硬结期治愈率为99.5%;脓肿期治愈率为99.5%。治愈天数最短7天,最长为28天,平均治愈天数为14天。

      4 体 会

      淋巴结核是由粘毒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此病属蒙医学“粘痈”范畴,起因乃恶血、黄水和粘毒。古典著作《兰塔布》载有:“恶血、黄水隐伏之首,由赫依所包卷聚集,与人体共生之虫结合,钻人肌肉、骨骼、脉道而称痈疽。”临床上主要以淋巴结肿大和多发生在颈部、耳前耳后、腋下、大腿根部等皮肉薄之处,逐渐蔓延变大,起初皮肤颜色没有变化,后期化脓、溃破成瘘为特征。在千例患者中,均用西医方法或其它方法治疗效果不显或无效而来就诊。应用传统蒙医系列验方十三味阿拉格斑布脉泻丸、十一味萨拉玛日药条、八味巴拉都格生肌散为主方治疗淋巴结结核,归类对症、辨证施治、配合酸马奶、鲜羊肉汤、四骨汤等食疗,明显地缩短了疗程和提高了疗效,同时发扬了传统蒙医特色,优于或有别于其它治疗方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