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蒙古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蒙古族 > 传统的疗法 > 正文
  • 蒙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405例临床疗效研究

  •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 时间:2009-03-11 09:27:00
  • 核心提示: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骨髓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而致骨髓机能衰竭的疾病。近几年来,国内外诊治本病有较大进展,但仍有三分之一的病例,使用已知的疗法不能获得缓解和明显进步。1985年辽宁省阜新蒙医药研究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骨髓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而致骨髓机能衰竭的疾病。近几年来,国内外诊治本病有较大进展,但仍有三分之一的病例,使用已知的疗法不能获得缓解和明显进步。1985年辽宁省阜新蒙医药研究所(简称蒙研所)名誉所长邢布利德与其子邢鹤林同沈阳军区总医院陈泊主任合作,开展“蒙医药治疗再障’’的临床研究,取得了预试的成绩。次年在该所副所长齐荣先倡议,海龙宝书记支持下,达成了沈阳军区总医院,蒙研所及阜新县医院协作科研的协议,成立了以邢鹤林、陈泊、齐荣先为首的课题组,由陈泊提出了盲法的前瞻性科研设计。1986年12月经专家课题论证后,被列为阜新市重点科研课题,次年被列为辽宁省卫生厅及省科委科研课题。1987年9月写出阶段性论文“蒙医药治疗再障的初步疗效分析”,相继被选为全国第三届血液学术会议及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医院工作会议论文。至 1990年6月止,按科研设计要求,已进行本课题3年半,现将科研观察病例的405例加以分析。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凡符合下例条件者被选为科研观察病例。

      1.1.1 诊断确切:由沈阳军区总医院或市级以上医院经血液学检查确诊,经科研小组3人以上,按全国诊断标准确定诊断。

      1.1.2 资料完整:有骨髓检查及有关血液学检查。

      1.1.3 能坚持长期治疗,可承受医疗经费。

      1.1.4 自愿接受蒙医药治疗,服从医嘱,并签定自愿合同者。

      本文405例,其中8例为住院病人,397例为门诊观察病例。

      1.2 诊断标准:按1987年6月宝鸡全国再障会议标准。

      1.2.1 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1.2.2 一般无脾肿大。

      1.2.3 骨髓检查至少一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须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成份中应见非造血细胞增多)。

      1.2.4 能除外其它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变。

      1.2.5 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1.3 疗效标准:按1987年宝鸡再障会议修改标准制定。

      1.3.1 基本治愈:贫血、出血消失,血红蛋白男性120g/l,女性100g/l,白细胞4x109/l,血小板80x 109/l,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

      1.3.2 缓解:贫血、出血消失,血红蛋白男性120g/l,女性100g/l,白细胞3.5x109/1,血小板有一定程席的恢复。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或继续进步者。

      1.3.3 明显进步:贫血、出血明显好转,不输血,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月的常见值增长30g/l,维持3个月不降。

      判定以上三项疗效标准均应3个月内不输血。

      1.3.4 无效:经充分治疗后症状血象不能达到明显进步者。

      本组病例采用课题组集体评议方法,按以上标准至少4人参加评定,对骨髓增生型再障进行专门评定。

      1.4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口服蒙药,同时间断输血者37例。 蒙药投入根据蒙医理论进行辨证分型。

      1.4.1 脾型:面色苍白、消瘦、消化不良,常有出血现象,脾脉大多虚弱,舌苔白厚,投蒙药“再障1号”。

      1.4.2 肝型:面色发黄,尿黄,恶心欲吐,头晕,头重脚轻感,多有发热,肝脉虚,舌苔黄,投蒙药“再障二号”。

      其中“再障1号”主含草果仁、石膏、地丁、木鳖子、小青皮、白蔻仁、茜草、广木香、麦冬、石莲子、栀子、降香、广枣、西红花、麝香等。共为细面,炼蜜为丸,每丸重5克,每次1丸,日服3次。“再障2号”含红花、石膏、熟季花、木鳖子、沉香、紫草、茜草、猫儿眼、五灵脂、栀子、建莲子,共为细面,炼蜜为丸,剂量,服法同上。

      1.5 检验方法:在治疗前做血象,骨髓象及其它有关鉴别诊断所需项目,治疗后每1个月做1~4次血象检查,并对检验结果进行标准化,如采用氰化高铁法检测血红蛋白值(库尔特血球计数仪)者。则标准化值为hb值—(2+3)/2。疗效判定以治疗前一次与治疗后最近一次血象为判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2 一般情况

      405例中,男性258例,占63.7%;女性147例,占36.3%;男女之比为1.75:1。年龄最小3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5年,中位值1~2年。既往经西药治疗162例,骨髓移植失败2例,切脾后复发 1例,经中西医相继或同时治疗者239例。首治病例1例,非首治病例404例。

      3 疗效分析

      按1987年全国再障宝鸡会议标准,基本治愈65例,占16.0%;缓解62例,占15%;明显进步105例,占 26.0%;无效173例,占42.7%”。基本治愈及缓解率31.3%。为便于与全国各单位进行参照,特按临床血液学所订标准统计如下:基本治愈65例,占16.0%;缓解62例,占15.3%;明显进步105例,占26.0%;稳定141例,占34.8%;无效32例,占7.9%,总有效率92.1%。

      4 疗效与因素分析

      4.1 疗效与年龄

      幼少组治愈缓解率为35.21%,青年组为26.2%,壮年组为34.58%,老年组为18.18%。以幼少年及青壮年疗效较好,年过57岁以上的慢性再障疗效较差。

      4.2 疗效与性别:405例中,男性258例,基本治愈32例,缓解31例,明显进步80例,稳定89例,无效 26例。女性147例,其中基本治愈33例,缓解31例,明显进步25例,稳定52例,无效6例。男性基本治愈缓解率为24.4%,女性为43.5%。本组病例中3~17岁女孩43例,基本治愈缓解22例,治愈缓解率高达 51.2%,但女性缓解率高于男性,而与国内资料男性疗效优于女性相异。

      4.3 疗效与病情轻重

      4.3.1 按国际再障研究组(iaasg)提出的重症再障标准,将405例分为轻、重两型。重型153例,其中基本治愈5例,缓解6例,明显进步29例,稳定102例,无效11例。轻型252例,其中治愈60例,缓解56例,明显进步76例,稳定39例,无效21例。重型的基本治愈缓解率为7.2%,轻型为46%。经统计学分析,轻、重不同类型的疗效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说明轻型病例疗效明显优于重型患者。

      4.3.2 贫血程度:按血红蛋白40g/l以下为重度贫血,40~80g/l为中度贫血,80g/l以上为轻度贫血。

      贫血轻者治愈缓解率为65%,贫血中度为28.8%,重度贫血为12.4%。贫血程度与疗效间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说明贫血轻者疗效最佳,中度贫血次之,重度贫血疗效较差。

      4.3.3 疗效与骨髓增生程度:按宝鸡再障会议诊断标准,将再障分为骨髓增生减低与增生活跃两类。 骨髓增生活跃的117例中,基本治愈及缓解者共37例,治愈缓解率为31.62%,骨髓增生减低的288例中,基本治愈和缓解病例为90例,治愈缓解率为31.25%,两者未见统计学差异(p<0.005)。而无效者的比率,以骨髓增生型再障为高,为11.1%,增生减低者为6.6%,反以增生型再障无效者较骨髓减低型为多。此亦与国内报导有异。说明蒙药对慢性再障的疗效与骨髓增生程度有同样的作用,对骨髓增生减低者其疗效并非全差。

      4.3.4 疗效与病: 病程1年以内的191例,基本治愈及缓解共74例,治愈缓解率为38.74%,病程1至5年的117例中,基本治愈及缓解32例,治愈缓解率为27.35%,病程5年以上的97例,基本治愈和缓解21例,治愈缓解率为 21.65%。病程长短与疗效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1),说明病程在1~5年者,治愈缓解率为 34.42%,明显优于5年以上的病例。尤其是病程短于1年的病例效果较好。

      4.3.5 服药时间与疗效:按服药时间分析,服蒙药半年以内174例,其中基本治愈和缓解率为 19.54%,1年以内156例,基本治愈及缓解率为37.18%,1年以上者75例,基本治愈缓解率是46.67%。服药起效时间,最短20天,一般多在3个月以后,其好转顺序,先有症状好转,输血间隔延长,乃至不需输血,继而血红蛋白增加,部份病人血小板有所增多,但部份病人血小板增加缓慢,而仅达到缓解的疗效。少数病例在治愈后复查骨髓象,见骨髓象接近或恢复正常。亦有少数病例临床虽已达到基本治愈标准,而骨髓象仍未恢复正常。

      4.3.6 住院与门诊治疗的疗效:住院病例8例,其疗效为缓解2例,明显进步3例,稳定2例,无效1例。门诊病例397例,其疗效为基本治愈65例,缓解60例,明显进步102例,稳定139例,无效31例。

      经ridit检验,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可能因为服用蒙药与住院与否关系不大。本组病例住院病例少,也与其治疗方法有关。1日3次蒙药丸,许多病人宁愿在家服药,而不愿住院,尤其是超过3个月以上的住院,我们给予补助,也只有2例住6个月,1例稳定,另1例进步。 4 药物副作用:405例中腹泻2例,出血点增多2例,皮肤发痒3例,可自行缓解。死亡2例,均死于脑出血。

      5讨 论

      蒙医药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我国蒙医的发祥地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世代相传,并以文娄记载其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遗产。我们在继承和发展蒙医的工作中,开展了“蒙医药对再障的临床疗效”的研究历时3年余。现就诊断,临床疗效和蒙医对再障的认识及治疗加以讨论。

      5.1 诊断问题:本课题按科研设计,诊断均应由沈阳军区总医院血液科负责,治疗由蒙研所承担,疗效由沈阳军区总医院判定,进行盲法科研。但由于病人不通过沈阳而直接来蒙研究,而蒙研所由于条件所限,不能承受大量病人的血液及骨髓检查,而且许多病人苦于往返,迫不得已采用了全国市级以上医院的骨髓报告单为骨髓诊断的依据,为避免各城市、各医院对诊断标准的掌握不一,所以,又采取了课题组集体确诊的方法。无疑这些方法对诊断带来一定的偏性。

      本文405例中,沈阳军区总医院确诊者50例,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确诊者40例,其余分别为全国各市级以上医院确诊的病例。

      5.2 蒙医治疗再障的疗效:通过405例疗效分析,基本治愈缓解率为31.3%,与国内各家报导的中医、西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总平均率相似(1)证实临床血液学对疗效总的估计“三分之一可缓解”的论点是正确的。

      通过临床疗效因素分析,发现病情较轻,血红蛋白在60g几以上,病程较短,服药时间超过半年,年纪较小者,蒙药效果较好。而重型再障或年龄超过57岁,则疗效较差。

      5.3 蒙药治疗再障的适应证:凡病程不太长,血红蛋白在40g/l以上,出血倾向不重的慢性再障,即可服用蒙药。而急性再障或重型再障,或服蒙药半年无效的慢性再障,则不适于此治疗。

      5.4 蒙医对再障的认识:血液是蒙医学理论中的七种体力之一,血液方面的疾病为“血症”或“血分病”是六种基本类型病之一。蒙医学无再障病名,但有血病一词。蒙医的理论是血生于肝,即驻胃脘的“平位风”分离饮食的精华与糟粕,将其精华输入肝脏,经驻肝脏的“容光胆”将此精华生化为血液。由于饮食、起居不调,情志不畅等,引起人体内胆火和体力失去平衡,则可引起“不消症”,不消症的初期属“浊物不消”,由于浊物不消,则胃脘的“平位风”不能分离饮食之精华,肝脏的“容光胆”不能将此精华生化为血液,造成“精华不消”,成聚、漏、散、突兀四种类型的痼疾,即“即久不消病因变痼疾”。其中的突兀型则导致脾病及合病。合病是风、胆、涎三毒,并以血为主兼有黄水综合为患的痼疾,其症状表现错综多变。《四部医典》论及合病有云“合病人肝则同血症”。合病按其病因病机可分为三种,其一称为“巴达干鲍日”,译为合病涎分淤紫症,在《四部医典》中译为聚合症紫色培根,简称“淤紫症”。我们认为再障类似于淤紫症。淤紫可分为寒热两大类,两者均以血分病变为主。其发病部位有自点和他点,自点有四,其中“其点在肝症象如血病”。他点又分内外,可在皮肉、脉道、四肢关节、头部及肺心脾肾造成病变。淤紫按其证候又分扩散、增展、突兀、卷聚四大类别。扩散还可分为内散与外散,增展又分穿与未穿(穿即出血);突兀又分优与未优:卷聚又有新卷与旧卷之分等。

      我们按以上理论,选药配伍,组成方剂,将其症候分为肝、脾两型。淤紫症是合病,“如土难养久病易沉涎”。所以,本病在蒙医学中亦属疑难病症。医治此病须从病因、缘起、病点、分期、类别、症象、治疗方法和预后八个方面去分析而施治。对合病入脾的患者采用主方“再障1号”;对合病入肝的患者,主方为“再障 2号”,无论合病入肝或入脾,若有以下症状较突出或由病情转化而出现,在服“再障1、2号”同时,加服散剂如同药引。腹胀:加服广木香、栀子、石榴、熟季花、白蔻仁、荜茇(即蒙药“如达柔巴”);食欲减退:加服甘草、香菜籽、梨干、大米、茴香籽、蔓荆子(即蒙药“兴阿柔巴”);发烧:加用沉香、肉豆蔻、广枣、红花、石膏、白檀香、降香、桔梗、青木香、苦参、山奈、勾膝、柯子、栀子(即蒙药“阿嘎日召阿”),鼻或齿龈出血,加服柯子、川楝子、栀子、紫草、茸草、枇杷叶(即蒙药“别立布苏木汤”和“玛日布苏木汤”);失眠:加服沉香、肉豆蔻、广枣、广木香、 (即蒙药“阿嘎日西汤”)。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