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拉祜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拉祜族 > 医学理论 > 正文
  • 第七章 拉祜医传统药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1-26 16:21:32
  • 核心提示:夺若节(大将军)
    来源:半边莲科半边莲属植物Lobelia clarata E.Wimm.的全株。
    疏林及地边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鲜用,全株采回在热火灰烧热,洗净用。
    性味功能:辛、凉、有毒

    夺若节(大将军)
      来源:半边莲科半边莲属植物Lobelia clarata E.Wimm.的全株。
      疏林及地边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鲜用,全株采回在热火灰烧热,洗净用。
      性味功能:辛、凉、有毒。解毒药。消炎、止痛、解毒、祛风、杀虫。
      主治用法:主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外用治蛇伤、痈肿。用量6~9g,外用适量热灰烧热捣烂外敷。
        药理:叶研末喷喉治急性扁桃腺炎。全草用于杀蛆。
        多若那此(打着的药、绿相血参、散血草、见肿消)
        来源:菊科植物Gynura pinnatifida DC.的全株。
        野生于箐沟边及岩石缝中或栽培于房前屋后。哀牢山一带各区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全年可采,多为鲜用。
        性味功能:性平,味甘淡。散瘀消肿,活血生肌。有小毒。
        主治用法:跌打损伤,骨折,风湿关节痛,用鲜品捣敷。为止血药,能活血消肿。
        党参(土党参)
        来源:桔梗科植物Campanumoea javanica BL.的根。
        生于向阳山坡,沟谷,林中或灌丛草地。分布云南各地州及哀牢山一带。
        采集加工:以秋冬采集为好,采后不要立即水洗,以免折断,待根内缩水变软后再洗净蒸熟,晒干。
        性味功能:甘平,补中益气,润肺生津。
        主治用法:气虚乏力,脾虚泄泻,肺虚咳嗽,小儿疳积,乳汁稀少,毒蛇咬伤,用根冲细外包。
        土大黄
        来源:蓼科酸模属植物Runmax daiwoo Mak的根、叶。
        生于山脚、路边、田野。各区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叶随用随采。
        性味功能:苦、辛、凉。清热解毒,止血,祛痰,通便,杀虫。
        主治用法:肺脓疡,肺结核咯血,衄血,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便秘;外用治跌打损伤,烧烫伤,痈疖肿毒,流行性腮腺炎,疥疮,湿疹,皮炎。用量根叶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腮腺炎,胆道蛔虫,配野花椒、苦楝根,以醋为引,水煎内服。
      成分:根含蒽醌类。
      药理:本品有止血作用。
      四块瓦
      来源:金粟兰科金粟兰属植物Chloranthns serratns(Thb.)Roem et Schnlt的根及全株。
      生于山坡林下湿润处或沟边草丛中。分布于区乡。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集,将根用全株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辛、苦温。散寒止痛,散瘀解毒。
        主治用法:疥癣,皮肤瘙痒。风寒咳嗽,风湿骨痛,闭经;外用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毒蛇咬伤。用量1.5~2.4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有心脏病,吐血史及孕妇忌服。又为除四害药,5%水浸液可杀灭孑孓。
        成分:全草显黄酮,酚类,氨基酸及糖类的反应。
        山木通(白龙须、木通、女萎)
        来源:毛莨科植物Clematis apiifolia DC.的根、茎、藤。
        多生于村头、地旁、丘陵、山坡、林缘、灌丛中。分布于各区乡。
        采集加工:秋季采收,扎成小把,晒干。
        性味功能:辛、温。消炎消肿,利尿通乳。
        主治用法:肠炎、痢疾,甲状腺肿大,风湿性关节痛,尿路感染,乳汁不下,用量9~15g。妇女月经不调,藤15g,鸡血藤20g,水煎内服。
        酒药草(马鞭草、马鞭梢)
        来源:马鞭草科马鞭草属植物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全草。
        生于林边及旷野草地。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集加工:夏、秋采收,洗净切段,晒干备用。多为鲜用。
        性味功能:苦、微寒。清热解毒,截疟杀虫,利尿消肿,通经散瘀。
        主治用法:疟疾,感冒发热,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肝炎,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尿路感染,阴道肿痛,月经不调,血瘀经闭,牙周炎,白喉,咽喉肿痛;外用治跌打损伤,疔疮肿毒。用量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成分:全草含两种内酯类物质,马鞭草甙,马鞭草醇。此外,尚含有醇甙及鞣质,挥发油。
        药理:①本品针剂对控制疟疾症状和抑杀疟原虫方面效果较好;②马鞭草甙(Verbenalin)对哺乳动物有持久的促进乳汁分泌的作用;③马鞭草全草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水茄子(猴栗)
        来源:七叶树科Aasculus assamica Griff的果实、花、叶、树皮。
        生于山间林中,箐沟边。哀牢山一带及云南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秋冬季采收,收成熟果实,晒7~8天,再用文火烘至足干,用时除去果皮,取种子。
        性味功能:甘、温。入肝、胃、肾经。有理气止痛、宽中、通络、消炎的功效。
        主治用法:①塞性胃痛、腹胀,配香附,石菖蒲,乌药,甘草等水煎服,用量10~16g;②睾丸炎,配伍用水煎内服;③经前腹痛,乳房作胀,配川芎,当归,路路通等。
        万能解毒药【独蕨)
        来源:中国蕨科Onychium japonicum(Thunb)Kuntre.的全株。
        附生于石壁、杂木树干上、阴湿岩石上。哀牢山一带各县均有分布。云南、广西等地有产。
        采集加工:全年可采,洗净去毛,晒干用或者鲜用。
        性味功能:味微苦,性凉。有清热利尿,抗菌收敛,止血,解毒的功效。
        主治用法:急性胃肠炎等各种食物、农药及药物中毒。用本品3~5g,碾粉冷水送服或水煎内服。
        恶实(牛蒡)
        来源:菊科牛蒡属植物Arctium lappa L_的果实和根。
        生于路旁、沟边或山坡草地;有栽培。全国各地广有分布。
        采集加工:果实秋后采,去杂质晒干;根四季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果实:辛、苦、寒。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散结解毒。根:苦寒、辛。清热解毒,疏风利咽。
        主治用法:果实: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流行性腮腺炎,疹出不透,痈疖疮疡。用量4.5~9g。根: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疮疖肿毒,脚癣,湿疹,用量9~15g。
        成分:果实含牛蒡甙,水解生成牛蒡子素。叶含挥发油,粘液质,维生素c;根含多量菊糖。
        药理:①水煎液对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②对动物稍有利尿作用。
        金时代(竹根上、万年青)
        来源:百合科植物Rohdea japonica(Thunb.)Roth.的根状茎或全草。
        各地有栽培。哀牢山一带野生山间、林下湿地。
        采集加工:秋冬季采挖根状茎,除去须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备用,全草全年可采。
        性味功能:甘、苦、寒、有小毒。强心利尿,清热解毒,止血。
        主治用法:①心脏病水肿:配海金沙,天仙藤等;②白喉引起的心肌炎,心力衰竭:鲜根茎40g,切细,加醋lOOml,浸2天后去渣过滤,再加冷开水lOOml,使每毫繁升浸液相当于原药0.2g,l~2岁2ml,3~4岁3ml,5~6岁4ml,7~9岁5ml,10~12岁6ml,13~17岁7.5ml,18岁以上10~15mi,以上全日量分6次服,每4小时1次,首次量加倍;③扁桃体炎:鲜根茎15~31g,水煎服;④咯血:根茎15g,水煎服;⑤毒蛇咬伤,疔疖肿毒,鲜根茎捣烂外敷。
        成分:根茎含万年青甙A,万年青甙B,万年青甙C。干叶含总甙约0.46%,其中除含万年青甙A,B,C外,尚含万年青甙D,B一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
        药理:①万年青甙能增强心肌的收缩力;②对肠胃及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可增强收缩;对横纹肌有松弛作用;③酊剂用试管稀释法:1:512对白喉杆菌,1:12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及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本品醋剂作用弱于酊剂,煎剂无效。
      豹节(五加皮)
      来源:五加科五加属植物Acanthapanax spinosus Mig.的根皮及叶。
      生于山间灌木丛中。哀牢山广泛栽培。
      采集加工:栽后3~4年夏、秋采收,挖取根部,除掉须根,削皮,抽去木心晒干;或切片
    晒干,备用,叶鲜用。
        性味功能:辛、温。祛风除湿,强筋壮骨。
        主治用法:风湿关节痛,腰腿酸痛,半身不遂,跌打损伤,水肿。用量9~15g。
        成分:五加的根皮中芳香成分为4一甲氧基水杨醛。此外,尚含有鞣质,花生酸,软脂酸,亚麻仁油酸,维生素A样物质及B等。短梗五加的根中含强心甙,生物碱,挥发油,菸酸;叶中含强心甙,挥发油及皂甙。
        药理:①能抑制动物踝关节肿胀,有抗关节炎的作用及镇痛作用;②本品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③本品有抗利尿作用;对性腺、肾上腺内分泌有兴奋作用;④五加皮有调血压作用;⑤五加皮能对大鼠加速体内糖原的形成,或有降血糖的作用,可以治疗轻中型糖尿病;⑥本品有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
      狮子草(天门冬)
      来源: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Asparagus Lucilus Sinde.的块根。
      生于阴湿的山野林边,山坡草丛中或丘陵地带灌木丛中,也有人工栽培。
      采集加工:栽培2~8年,立秋以后采挖,洗净泥土,除去须根,用水煮裂,剥去外皮,切
    段,晒干备用或鲜用。
        性味功能:甘、微苦、寒。养阴清热,润燥生津。
        主治用法:肺结核、支气管炎、百日咳、口咽干、热病口渴、糖尿病、大便燥结;外用治疮疡肿毒,蛇咬伤。用量6~12g;鲜品捣烂敷患处。
        成分:含天冬酰胺,5一甲氧基一甲基糖醛,果糖,B一谷甾醇,粘液质等。
        药理:①所含天冬酰胺,经动物试验有镇咳和祛痰作用;②抑菌试验:本品煎剂对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
      蛇谷包(天南星)
      来源:天南星科天南星属植物Arisaema consanguineum Schott.的块茎。
      生于山野潮湿地方、林下。全国大部分省区有分布。
      采集加工:秋季茎叶黄后采挖,除去须根,刮净外皮,晒干。
      性味功能:苦、辛、温。有毒。祛风定惊,化痰散结。胆南星:苦、平。化痰熄风,定惊。
      主治用法: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破伤风,癫痫;外用治疔疮肿毒,毒蛇咬
    伤,灭蝇蛆急性炎症。胆南星:小儿痰热,惊风抽搐。用量:制南星3~9g;胆南星6~lOg。天南星外用适量,研粉醋调敷患处。
        麻醉拔牙:取本品lOg,生半夏lOg,草乌log,白胡椒lOg,水煎口含10分钟后拔牙,不
    能内服。
        成分:块茎含有皂甙,安息香酸,粘液质及多量淀粉。果实含类似毒芹碱样物质。
        药理:①祛痰;②镇静;③镇痉;④镇痛;⑤鲜天南星提取液对Hela细胞有较强的抑制率,对小白鼠的肿瘤有抑制作用。
      老鸦瓜(王瓜根)
      来源:葫芦科栝楼属植物王瓜Trichosanhes Cucumeroides Maxim的根。
      生于山坡灌丛,溪边草地等处。
      采集加工:深秋挖根,洗去泥土,切段晒干备用或鲜用。
      主治用法:毒蛇咬伤,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痈疮肿毒,跌打损伤,小便不利,胃痛。用量12~16g;外用适量,研末水调敷患处;龟头溃烂:(梅毒性阴茎头溃烂)鲜根60g,冰片3g,共碾末,敷于用冷开水或淡盐水清洗的患处,外贴磺胺软膏,每日换药1次。
        成分:根含山柰甙,氨基酸,胡萝卜素,蛋白质,胆碱等。种子含脂肪油,油中含王瓜酸,及a,B一二氨基丙酸等。
        梅子(乌梅)
        来源:蔷薇科樱桃属植物梅Prunus mume Sieb et Lucc的果实。
        多为栽培于村寨旁。
        采集加工:5~6月果青黄时采收,用火炕烤2~3昼夜可干,再闷2~3天,使色变黑即得,
    或鲜用。
        性味功能:酸、涩、温。敛肺涩肠,生津止渴,驱蛔止痢。
        主治用法:肺虚久咳,口干烦渴,胆道蛔虫,胆囊炎,细菌性痢疾,慢性腹泄,月经过多,癌瘤,牛皮癣;外用治疮疡久不收口,鸡眼。用量3~4g。外用适量,烧成炭研细粉外敷,乌梅肉湿润后捣烂涂患处。胆蛔虫:本品12g,木香10g,苦楝根皮(鲜)12g,槟榔lOg,枳壳10g,生大黄12g,水煎服,每日一剂空腹服。
        成分:未成熟的果实含苹果酸,枸橼酸,酒石酸,琥珀酸,J3一谷甾醇,醋醇,三萜成分等。种子含腈甙类,苦杏仁甙。此外尚含脂肪油,花含挥发油,油中含苯甲酸醛,苯甲酸等。
        药理:①乌酶对豚鼠的蛋白质过敏性及组织胺休克,有对抗作用,对组织胺性哮喘则无对抗作用;②本品对离体动物肠管则有抑制作用;③抑菌:乌酶制剂在体外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寒心花(石蒜)
      来源:石蒜科石蒜属植物Lycoris radiata Herb的鳞茎。
      多野生于山野阴湿处,丛林下或河岸边、也有栽培的。分布于云南各省区。
      采集加工:每年秋季将鳞茎挖出,选大者洗净晒干入药,小者做种。野生者四季均可采挖,
    鲜用或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辛、甘、温。有毒。消肿,杀虫。
        主治用法:外用治淋巴结结核,疔疮疖肿,风湿关节痛,蛇咬伤,鲜鳞茎捣敷涌泉穴或脐部可消水肿;也可作灭蛆、灭鼠用。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成分:鳞茎含有十多种生物碱,总生物碱约0.1%,石蒜碱,石蒜胺碱,石蒜伦碱,加兰他敏,多花水仙碱,伪石蒜碱,双氢石蒜碱,高石蒜碱,石蒜西丁,石蒜醇,此外,尚含多糖类,如葡萄糖一果糖,用于胃痛腹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腰痛,跌打损伤等病。用量6~15g。
        吊兰(石斛)
        来源:兰科石斛属植物Dendrobium officinale K.Kimura et Migo的全草。
        附生于山地密林中的大树上或石壁上。我国南部及西南部广布。
        采集加工:全年可采。去净须根,芦头和叶,用开水烫过,边晒边搓,晒至足干备用。
        性味功能:甘、淡、微咸、寒。滋阴益胃,生津液,为强壮剂。主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等。治阳痿、夜汗及消耗性诸症。胃酸缺乏症,用此药15g,麦冬20g,糯稻根15g,水煎服,一日1~2剂。
      香蒲(石菖蒲)
      来源:天南星科菖蒲属植物Acorus gramineus Soland.的根状茎。
      喜生于山间浅水石上或溪流旁的岩缝中。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及西藏。
      采集加工:早春或冬末挖出根状茎,剪去叶和须根,洗净阴干备用。
      性味功能:辛、温。开窍,益智,宽胸,豁痰,去湿,解毒。
      主}台用法:湿痰蒙窍,神志不清,健忘,多梦,癫痫,耳聋,胸腹胀闷;外用治痈疖。用量3~9g。适量外用,鲜品捣烂外敷。治牙痛、出血用根磨细粉涂擦,煎汤作水浴可治皮肤病,熏洗痔疮有效。
        成分:鲜叶及根状茎含挥发油0.5%~0.8%,油中主要成分为细辛醚,含量86%,B一细辛醚。此外,尚含有氨基酸和糖类。
        药理:①石菖蒲中挥发油,用小剂量对动物有镇静作用,并能增强戊巴比妥钠的麻醉作用;②抑菌试验:本品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山白芷(白芷)
        来源:伞形科当归属植物兴安白芷Angelica dahurica Benth.et Hook.f.ex Franch.et
    Savat.的根。
        生于山坡,路旁,林缘,河边,溪边。哀牢山一带野生资源较多。
        采集加工:秋季叶黄时采收,挖出根后,除去须根,洗净泥土,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辛、温。祛风散湿,排脓,生肌止痛。
        主治用法:风寒感冒,前额头痛,鼻窦炎,牙痛,痔漏便血,白带,痈疖肿毒,烧伤。用量3~9g,外用适量。
        成分:兴安白芷的根含香豆精类化合物,如白芷醚,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珊瑚菜素。白芷素有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
        药理:白芷毒素小量能兴奋延脑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和迷走神经,故能使呼吸增强,血压上升,脉搏变慢。对脊髓亦有兴奋作用,大量能引起强烈间歇性惊厥,继而全身麻痹。
        甜根草(白茅根)
        来源:禾本科白茅属植物白茅Lmperta sglindrica Beanv.Var.major c.E.Hubb.的根状茎。
        喜阳耐旱。多生于路旁,山坡,草地中。全国各地均产。
        采集加工:冬、春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和鳞片状的叶鞘,洗净,切段或扎把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甘、寒。清热利尿,凉血止血。
        主治用法:急性,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衄血、咯血、吐血、尿血,高血压病,热病烦渴,肺热咳嗽。用量15~30g。
        成分:根状茎含两种三萜类化合物:芦竹素,白茅素,薏苡素或豆甾醇,菜油甾醇,B一谷甾醇。此外,尚含有多量蔗糖,葡萄糖。
        药理:①白茅根水煎剂对家兔有利尿作用;②白茅花水浸剂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缩短凝血时间及出血时间的作用。
        山桐(白背叶)
        来源: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白背叶Mollotus apelta Mwll.Arg.的根及叶。
        生于平原、丘陵及山地下部的灌木或草丛中。
        采集加工: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叶多鲜用,或夏、秋季采集,晒干研粉。
        主治用法:根:慢性肺炎,肺脾肿大,子宫脱垂,脱肛,白带,妊娠水肿。叶:外用治中耳炎,疖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用量根15~30g;叶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或干叶研末敷患处。肺脾肿大:用鲜根皮lOOg,猪肠一条水煎,每天1次,连服6天见效。
        成分:根显酚类,氨基酸,鞣质的反应。
        药理:抑菌试验:以白背叶根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啊木哪节(白花地丁)
        来源:堇菜科堇菜属植物白花地丁Viola oatrini DC.的全草。
        生于丘陵地带和山坡,路边,草地。全地区广布。
        采集加工:5~6月间果熟时采取全草,洗净,晒干备用或鲜用。
        性味功能:微苦,寒。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用法:痈疖,丹毒,乳腺炎,目赤肿痛,咽炎,黄疸型肝炎,肠炎,毒蛇咬伤。用量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成分:含甙类、黄酮类及酸,主要为醋酸及不饱和脂肪酸类等。
        药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甲型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亦有抑制作用。
        娜若节(白花蛇舌草)
        来源: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Helyotis diffusa Willd.的全草。
        多生于潮湿的田边、沟边、畦畔路旁及草地。分布于云南及长江以南地区。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功能:甘、淡、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
        主治用法:恶性肿瘤,阑尾炎,肺炎,泌尿系感染,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喉炎,跌打损伤;外用治疮疖痈肿,毒蛇咬伤。用量15~60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成分:全草含乌索酸,齐墩果酸,对香豆酸,豆甾醇。
        药理:水煎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
        玉叶金花
        来源:茜草科玉叶金花属植物Mussacnda Pubes Cens Ait.f.的藤与根。
        生于较阴的山坡、沟谷、溪旁及灌丛中。广布于我国东部、南部和西南部。
        采集加工:全年可采收,鲜用或洗净晒干,切碎备用。
        性味功能:甘、淡、凉。清热解暑,凉血解毒。
        主治用法:中暑,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肾炎水肿,肠炎,子宫出血,毒蛇咬伤。用量15~30g。
        成分:叶、茎含豆甾醇,J3一谷甾醇,三萜酸类阿江酸。
        小英雄(瓜子金)
        来源:远志科远志属植物瓜子金Polygala glamerala Laur.的根和全草。
        生于山坡、路旁草地上。各县乡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四季或夏、秋季均可采挖,洗净晒干备用或鲜用。
        性味功能:根及全草辛、甘、温。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活血散瘀,强心,并用于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
        成分:全草含苏漆内脂(Suchildctone)、漆苏内酯(Chisnlactone)及赛菊芋色素
    (helioxantlin C20H12 06)。
      苦凉菜(龙葵)
      来源:茄科茄属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的全草。
      生于田边、路旁、坡地阴湿肥沃的草地上。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功能:苦、寒、有小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治用法:感冒发热,牙痛,慢性支气管炎,痢疾,泌尿系感染,乳腺炎,白带,癌症;外用治痈疖疔疮,天疮,蛇咬伤。用量9~30g,鲜品捣烂敷患处。
        成分:全草含甾类生物碱;茄解碱,茄微碱,茄达碱等。
        药理:①龙葵果酒浸膏,氯仿提取物及水溶部分,经动物试验证明,均有明显祛痰作用;②龙葵果乙醇提取物有显著的镇咳作用;③龙葵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仙鹤草
        来源:蔷薇科龙芽草属植物Agrimonia pilosa Leded var japonica Naka.的全草或地下冬芽。
        生于山野、草坡、路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全草:于夏秋开花枝叶茂盛时,割取全草,切段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苦、涩、平。全草:收敛止血,消炎止痢。冬芽:驱虫。
        主治用法:全草:呕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胃肠炎,痢疾,肠道滴虫。外用治痈疖疮疔,阴道滴虫;冬芽:绦虫病。用量9~30g;外用适量,鲜草捣敷或煎浓汁及熬膏涂局部。
        成分:全草含仙鹤草素,仙鹤草内酯,并含黄酮甙类;木犀草黄素一7一B—D一葡萄糖甙,芹素一7一B—D一葡萄糖甙和维生素C,维生素K,鞣质及挥发油。冬芽含酚性物质鹤茅酚。
        药理:①仙鹤草素有止血作用;②冬芽及根有较强的驱绦虫作用;③仙鹤草药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④仙鹤草素对小鼠、大鼠、家免有调整心率,增加细胞的抵抗力,降低血糖等作用。
        根巴拉结(仙人掌)
        来源:仙掌科仙人掌属植物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 Haw.的全株。
        生于村边石上、海滨沙滩等处。我国南方常有栽培。
        采集加工: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苦、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健胃止痛,镇咳。
        主治用法: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痢疾,咳嗽;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痈疖肿毒,蛇咬伤,烧烫伤。用量鲜品30~60g,外用适量,去刺捣烂敷患处。
        成分:茎含槲皮素一3一葡萄糖甙,树脂,酒石酸,蛋白质。果实含蛋白质,糖。种子含脂肪油。花含异鼠李素和槲皮素的甙等。
        药理:抑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有高度抑菌作用。
        日开夜合草(叶下珠)
        来源: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Phgllanthus nrinaria L.的全草。
        生于山坡、路旁或田坎埂上,较干燥的地方则呈紫红色。分布于长江流域至南部各省区。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集全草,去杂质,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微苦、甘、凉。清热利尿,明目,消积。
        主治用法: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结石,肠炎,痢疾,小儿疳积,眼结膜炎,黄疸型肝炎;外用治青竹蛇咬伤。用量15~30g;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伤口周围。
        成分:全草显酚类,三萜类反应。
        药理:叶下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抑制作用较强,对溶血性球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水灯心(灯芯草)
        来源:灯芯草科灯芯草属植物Luncus effusus L.的茎髓。
        生于原野潮湿地带及沟渠旁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秋初割下全草,顺茎划开皮部,剥出髓心,捆扎成把,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甘、淡、凉。清心火,利小便。有清热镇静之功。
        主治用法: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尿路感染,小便不利,疟疾。用量,全草3~9g;茎髓3~9g。
        成分:茎髓含三肽类为了一谷氨酰一谷氨酸,并含芹素及多糖类。
        地胆草(mus ton lois ie)
        来源:菊科地胆草属植物Elrhantopus scaber L.的全草。
        多生于丘陵、坡地、路边。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去杂质,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功能:苦、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治用法: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眼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肾炎,疖肿,湿疹。用量15~30g;外用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孕妇慎服。
        成分:全草显生物碱、黄酮甙、酚类及氨基酸的反应。
        药理:抑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香竹根(玉竹)
        来源:百合科假万寿竹属植物Disporopsis perryi(Hwa)Diels.的根状茎。
        生于山林阴湿处及丛林下。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秋冬季采挖,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性平,味甘。养阴润肺,生津止渴,填精髓。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病后虚弱,产后气血虚弱。
        山大蒜(百合)
        来源:百合科百合属百合Liliam browuii F.E.Brown Vat.Colehesteri wils.的鳞茎。
        生于山坡草地、林边及湿润肥沃土壤上。
        采集加工:鲜茎繁殖2年后秋季采收,洗净,在鳞茎上部横切一刀,鳞茎片即散开,用开水烫或蒸5~10分钟,至百合边缘柔软或背面有极小的裂纹时,迅速捞出,用清水洗净去粘液,摊开晒干。
        性味功能:甘、平。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主治用法:肺结核,咳嗽,痰中带血,神经衰弱,心烦不安。用量6~15g。小儿急惊风,
    山大蒜花晒干水煎。
        成分:鳞茎含少量蛋白质、淀粉、脂肪及微量秋水仙碱。
        背娜食(百部)
        来源:百部科百部属植物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的块根。
        野生于山坡丛林中。分布于滇南大部分地区,也有栽培。
        采集加工:栽种2~3年采挖,春季萌芽前或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将块根挖出;野生者在9月至翌年4月均可采挖。挖出后洗净,去须根,在沸水中浸烫,以刚刚烫透为度,晒干。
        性味功能:甘、苦、微温。有小毒。润肺止咳,杀虫,止痒。
        主治用法: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百日咳,阿米巴痢疾,钩虫病,蛔虫病,蛲虫病,皮肤瘙痒,湿疹,皮炎,并可用于灭虱灭蛆。用量3~9g。外用适量,水煎,酒浸洗或研末调涂。
        成分:根含多种生物碱;百部碱、对叶百部碱、异对叶百部碱、次对叶百部碱、斯替明碱、斯替宁碱,叶及茎含有生物碱百部弗林。
        药理:①镇咳作用;②为接触性杀虫剂;③抑菌试验:对结核杆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区胜(芝麻)
        来源:胡麻科芝麻属植物Sesamum indicum L.的种子。
      滇南民族地区广泛栽培。
      采集加工:秋季采收成熟种子,去杂质,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今中药通用黑芝麻,味甘,性平。有滋补肝肾,养血润肠,通乳的功能。
      主治用法:肝肾不足,虚风眩晕,贫血,风痹,瘫痪,大便燥结,须发早白,妇人乳少。
      药理:根据有关资料报导,黑芝麻中之亚油酸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降低,有防治心冠状动脉硬化的作用。
      马蹄根(观音莲)
      来源:蕨类植物莲座蕨科莲座蕨属Angiopteris lata margm‘ata Ching.带叶柄的根状茎。
      生于林下山谷、水边等阴湿处。滇南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全年可采,去杂质切片晒干或研粉备用。
      性味功能:苦、涩、寒。清热利湿,止血,止痛。
      主治用法:肠炎,痢疾,胃、十二指肠溃疡,肾炎水肿,肺结核,咯血,崩漏,跌打肿痛。
    外用适量,捣烂或磨汁敷患处。
        何首乌
        来源:蓼科蓼属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nub.的块根。
        生于山坡石缝间或路旁土坎上。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集加工:春秋季采挖,洗净泥土,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苦、甘、涩、温。补肝肾,益精血,养心安神。生用润肠,解毒散结。
        主治用法:神经衰弱,贫血,须发早白,头晕,失眠,盗汗,血胆固醇过高,腰膝酸痛,遗精,白带。生用治阴血不足之便秘,淋巴结结核,痈疖。用量10~20g。
        成分:块根含卵磷脂及蒽醌衍生物,以大黄酚、大黄素为最多,其次为大黄酸、大黄素甲醚等。
        药理:①能促进血细胞的新生及发育;②能阻止胆固醇在体内积沉;对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布菜子(牡蒿)
        来源:菊科艾属植物Artemisi japonica Thnub.的全草。
        生于山坡林下,路边草丛中。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在未开花前采收,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苦、甘、平。清热,凉血,解暑。
        主治用法:感冒发热,中暑,疟疾,肺结核潮热,能清血热、肝热,治五痨七伤,高血压病;外用治创伤出血,疔疖肿毒。用量10~15g;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成分:全草含挥发油约0.33%。油中含有古巴烯,金合欢醋酸酯,三环岩兰烯等。
        药理:全草的乙醇、丙酮提取液对红色毛鲜菌有抑制作用。
        哑巴藤(鸡矢藤)
        来源:茜草科鸡矢藤属植物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的根或全草。
        生于丘陵、平地、林边、灌丛及荒山草地。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夏采全草,秋冬采根,洗净晒干。
        性味功能:甘、微苦、平。祛风利湿,消食化积,止咳、止痛、降压。
        主治用法: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外伤性疼痛,肝胆、胃肠绞痛,黄疸型肝炎,肠炎,痢疾,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肺结核咯血,支气管炎等。外用治皮炎,湿疹,疮疡肿毒。用量12~20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成分:分离出猪殃殃甙,鸡矢藤甙,鸡矢藤次甙,去乙酰猪殃殃甙,三十烷,氢醌等。
        灵芝菌(灵芝)
        来源:多孔菌科灵芝属植物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的子实体。
        均附生于栎及其它阔叶树的根部或枯干上。各地区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秋季采收,洗净,阴干备用。
        性味功能:性温、味淡。滋补强壮,神经衰弱,头晕失眠,消化不良,高血压病,冠心病,血胆固醇过高病,肝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矽肺,风湿性关节炎等用之,每次用量10~25g。
        可波法(芭蕉头)
        来源:芭蕉科芭蕉属植物芭蕉Musa busjoo siebet Lucc.根茎花蕾。
        生于房前屋后、山坡等地。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广为种植。
        采集加工:根部及茎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夏秋季采花蕾,多为鲜用。
        性味功能:淡、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凉血、止痛。
        主治用法:感冒咳嗽,头痛,高血压病,胃痛,腹痛,肝炎,痢疾,崩漏,胎动不安,尿路感染,水肿。外用治中耳炎,创伤出血,痈疖肿毒。用量20~50g;外用适量,鲜根捣烂敷或研粉调敷患处。取芭蕉汁滴入耳治中耳炎。
        谷浆树(构树)
        来源:桑科楮属植物Broussonetia payrife-ra L.Vent的乳液、根皮、树皮、叶、果实及种子。
        生于旷野村旁或杂树林中,各村寨广为栽培。
        采集加工:夏秋采乳液、叶、果实及种子,冬春采根皮、树皮,鲜用或阴于备用。
        性味功能:子一甘、寒。补肾、强筋骨、明目、利尿。叶一甘、凉。清热、凉血、利湿、杀虫。皮一甘、平。消肿利尿,祛风湿。
        主治用法:子一腰膝酸软,肾虚目昏,阳痿,水肿。用量6~12g。叶一鼻衄,肠炎,痢疾。用量10~15g。皮一水肿,筋骨酸痛,用量15~20g,外用割伤树皮取鲜浆汁外擦治神经性皮炎,癣症。
        阿磨结(杨梅树)
        来源:杨梅科杨梅属植物Myrica rubra sieb et Luce.根、树、皮、果。
        生于山坡杂木林中,及阔叶林中,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根及茎皮全年可采,去粗皮切片晒干备用。果夏季成熟时采,鲜用,干用或盐渍备用。
        性味功能:根、树皮一苦、温。散瘀止血,止痛。果一酸、甘、平。生津止渴。
        主}台用法:根、树皮一跌打损伤,骨折,痢疾,胃、十二指肠溃疡,牙痛。外用治创伤出血,烧烫伤。果一口干,食欲不振。树皮、根、果15~30g,根皮外用适量,研粉撒敷或食油调敷患处。
        成分:树皮内含黄酮类物质,杨梅皮甙及其甙元杨梅皮素,另含大麻甙等,此外,尚含鞣质。果实含有机酸,微量的杨梅皮素,糖类及蜡质。心材含树胶,叶含挥发油及鞣质。
        药理:①利尿作用;②止血;③本品树皮、根皮水煎液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作用。
      阿pie陆节(陆英、八棱麻)
      来源: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Sambncus javanica Reinw.的根、茎、叶。
      生于村边、路旁、阴湿肥沃地或灌丛杂草中。各地民间医生常栽培。
      采集加工: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用或鲜用。栽培品第一年秋季可采少量根,第二年以后全年可采。
        性味功能:甘淡、微苦、平。根:散瘀消肿,祛风活络。茎、叶:利尿消肿,活血止痛。
        主治用法:根:跌打损伤,扭伤肿痛,骨折疼痛,风湿关节痛。茎、叶:肾炎水肿,腰膝酸疼;外用治跌打肿痛。用量根茎均可为30~60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成分:茎、叶含绿原酸,叶并含乌索酸,a一香树精,B一谷甾醇。此外,并显黄酮甙、鞣质及还原糖反应。种子含氰甙类。
        田线草(跌线草)
        来源:禾本科狗牙根属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Pers.的全草、根状茎。
        生于道旁和草地。
        采集加工:夏秋采集,分别晒干。
        性味功能:甘、平。清热利尿,散瘀止血,舒筋络。
        主治用法:上呼吸道感染,肝炎,痢疾,泌尿道感染,鼻衄、咯血、便血、呕血、脚气水肿,风湿骨疼,荨麻疹,半身不遂,脚麻木,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骨折,疮痈,小腿溃疡。用量全草15~30g,根状茎30~60g,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鲜嫩叶捣烂敷患处。
      子黄花(迎春药)
      来源:木犀科茉莉花属植物子迎春Jasminum wuaiflorum Lindl.的叶、花。
      我国长江流域各省有栽培。
      采集加工:春季采花,夏季采叶。晒干备用或鲜用。
      性味功能:叶一苦、平。解毒消肿,止血、止痛。花一甘、涩、平。清热利尿,解毒。
      主治用法:叶一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口腔炎,痈疖肿毒,外阴瘙痒。用量36~39g。外用鲜叶捣烂敷患处或水煎坐浴。花一发热头痛,小便热痛,下肢溃疡。用量3~9g。外用研粉,调麻油搽敷患处。
        成分:枝、叶含紫丁香甙,迎春花甙,苦味质等。
        咳给区(金钱吊葫芦)
        来源:防己科青牛胆属植物青牛胆Tinospora sagittata Gagnep.的块根。
        生于山谷、溪边、疏林下、山坡草地或石缝中。
        采集加工:秋季采挖块根,洗净切片,烘干备用或晒干备用。
        主治用法: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急性胃肠炎,胃痛,细菌性痢疾,痈疖肿毒,淋巴结核;内用治毒蛇咬伤。用量3~lOg;外用适量,磨汁涂患处。
        成分:块根含掌叶防己碱等生物碱,预试块根并显黄酮甙,氨基酸及糖类的反应。
        药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酸性分枝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鱼腥草
        来源: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全草。
        生于背阴山地、林边、田埂及洼地草丛中。分布于长江以南及西藏等省区。
        采集加工:野生品夏秋采收,栽培品植株1尺以上开花时,割取茎叶,晒干或鲜用。
        性味功能:辛、凉。有小毒。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主治用法:扁桃体炎,肺脓疡,肺炎,气管炎,泌尿系感染,肾炎水肿,肠炎,痢疾,乳腺炎,蜂窝组织炎,中耳炎;外用治痈疖肿毒,毒蛇咬伤。用量20~4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成分:全草挥发油约0.05%,油中含甲基正壬酮,香叶烯,癸酸,癸醛,特异的腥臭气是由于癸酰——乙醛及月桂醛的存在,其癸酰乙醛的亚硫酸氢钠加甙物为鱼腥草素。
        药理:①除抗菌作用外,在提高机体免疫力上有很重要的意义;②有镇痛、止血作用,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③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流量;④槲皮甙释稀化有强的利尿作用,有防止毛细血管的脆性的作用。
        乌Pumagi虎杖
        来源:蓼科蓼属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的根、根状茎或茎、叶。
        生于山沟、溪边、林下阴湿处。民间医生常栽培。
        采集加工:根部于春、秋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根状茎及茎、叶要春夏季采收。
        主治用法:肝炎、肠炎、痢疾、扁桃体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炎、尿路感染,闭经,便秘;外用治烧烫伤,跌打损伤,痈疖肿毒,毒蛇咬伤。用量9~15g;外用适量,研粉调敷患处。
        成分:根含蓼甙,水解后生成大黄素和葡萄糖。全草含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虎杖甙,大黄素嫩茎的酸味主要为草酸等。
        药理:①止血、镇痛;②对创面绿脓杆菌感染,有抑制其扩散作用;③能降低糖尿病发生率和死亡率;④对卡他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⑤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有泻下作用;⑥大黄素、虎杖甙能镇咳,虎杖甙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
        羊奶果
        来源:胡颓子科Elaeagnns viridus Servett var delavayi Lecte.的实、根、叶。
        生于山坡疏林下或林边灌丛中、水沟边等。云南各地区县均有分布。
        性味功能:根——苦、平。祛风利湿,行瘀止血。叶——微苦、平。止咳平喘。果——甘、酸、平。消食止痢。
        采集加工:夏季采叶,四季采根皮,立夏果实成熟时采果,分别晒干备用。
        主治用法:利尿排石,止咳定喘,行气止痛。主治慢性肾炎,胃痛,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用量每次6~9g,水煎服。
        姜黄(郁金)
        来源:姜科姜黄属植物郁金Curcuma aromatica Salisb.的块根。
        生于杂林下阴湿处,水沟边及沿河一带均有生长。
        采集加工:冬季、春季当地上部分枯黄后采挖,取下根端块根,洗净,用开水煮后晒干。
        性味功能:辛、苦、寒。行气解郁,凉血破瘀。
        主治用法:胸闷胁痛,胃酸胀痛,黄疸,吐血,尿血,月经不调,癫痫,用量12~36g。
        成分:郁金石块根含挥发油约6%,油的主要成分为姜黄烯65.5%,倍半萜烯醇,鞣酸
    25%,茨烯0.8%。
        药理:挥发油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
        小红参(茜草)
        来源:茜草科茜草属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根。
        多生于山坡、林边、灌丛、草丛阴湿处。分布全国。
        采集加工:秋季挖根,洗净,稍浸,闷透,趁鲜切片晒干。
        主治用法: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月经不调,经闭绞痛,风湿关节痛,肝炎;外用治肠炎,跌打损伤,疖肿,神经性皮炎。用量6~20g;外用适量,研粉用敷或水煎洗患处。
        成分:根含蒽醌类茜草酸,水解成甙元茜素及葡萄糖。此外,尚含紫色素及伪紫色素。
        药理:①茜草根的温浸液能缩短家兔血液凝固时间,而有轻度止血作用;②对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③茜草根煎剂给小鼠灌胃,有镇咳及祛痰作用。
      独叶一枝箭(瓶尔小草)
      来源:瓶尔草科瓶尔小草植物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vulgatum L_的全草。
      生于林下和山坡灌丛中、田边阴湿处。分布于海拔1 750~2 000m之间。
      采集加工:夏末秋初采收,洗净,晒干。
      性味功能:微甘、酸、凉。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小儿肺炎,脘腹胀痛,毒蛇咬伤,疔疮肿毒;外用治急性结膜炎,角膜云翳,眼睑缘炎。用量9~15g,水煎服同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马蹄草(积雪草)
      来源:伞形科积雪草属植物Centella asiatica L.Urb.的全草。
      生于路旁、田埂、沟边及较低湿的草地上。
      采集加工: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功能:甘、辛、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生肌,利尿。祛风散寒,消瘿瘤。
      主治用法:感冒,中暑,扁桃体炎,胸膜炎,泌尿系感染,结石,传染性肝炎,肠炎,痢
    疾,断肠草、砒霜、蕈中毒,跌打损伤;外用治毒蛇咬伤,疔疮肿毒,带状疮疹,外伤出血。用量15~60g。外用适量,鲜草捣敷或绞汁涂患处。
        成分:全草含五元环三萜类,此外,尚含有生物碱,氯化钾及硝酸钾等。
        竹叶菜(鸭跖草)
        来源:鸭跖草科鸭跖草属植物鸭跖草Conmelina communis L.的全草。
        喜生于阴湿处,如山坡、山间、水沟附近湿润草地上。我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春秋二季全草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甘、淡、微寒。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主治用法: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泌尿系感染,淋症,急性肠炎,痢疾;外用治麦粒肿,疮疖肿毒。用量30~60g;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成分:花瓣含花色甙类;习飞燕草甙为飞燕草素一3、5二葡萄甙,阿优巴甙,及鸭跖草素,后者为含镁的复杂花色甙。
        药理:①鸭跖草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均有抑制作用;②本品有明显降温作用。
        家桑叶(桑)
        来源:桑科桑属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叶片、果实、树皮。
        生于村旁、田间、地埂或山坡。分布于全国各省区。
        采集加工:春、秋采挖,剥取根皮,刮去黄棕色外皮,晒干切丝用。
        性味功能:桑白皮——肺热喘咳,面目浮肿,小便不利,高血压病,糖尿病,跌打损伤,用量12~20g;桑叶——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用量lO~12g。
        成分:桑白皮一含桦木酸及四种新的黄酮类衍生物。桑叶——含胡萝卜素,腺嘌呤,胆碱,异槲皮素,胡萝卜碱,麦角甾醇。维生素B,糖,鞣质等。
        药理:桑叶——有降压和利尿作用。桑白皮——利尿作用;有镇静作用;有降压作用。
        四丫菜(萍)
        来源:萍科萍属植物萍Marsilea guaclia L.的全草。
        生于池边、沟边及水田的静水浅水中。当有水时,叶柄没入水中,叶片漂浮水面。各区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春、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功能:甘、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安神,截疟。
        主治用法:泌尿系感染,肾炎水肿,肝炎,神经衰弱,急性结膜炎;外用治乳腺炎,疟疾,疔疮疖肿,蛇咬伤。用量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成分:全草含环阿片甾醇。
        热妈那此(益母草)
        来源: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益母草Leowurus sibiricus L.的全草、果实。
        生于山野、河滩草丛中及溪边湿润处。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集加工:夏、秋间花开时,割取地上全草,除去杂质,切段,晒干。
        性味功能:苦、辛、微寒。调经活血,祛瘀生新,利尿消肿。
        主治用法:月经不调,闭经,产后瘀血腹痛,肾炎浮肿,小便不利,尿血;外用治疮疡肿毒。用量9~30g;外用适量,研粉或鲜品捣烂敷或水煎洗患处。
        成分:全草含生物碱,益母草碱是胍的衍生物约占0.01%~0.04%,具有收缩子宫的作用。并含水苏碱,益母草碱。
        药理:①有兴奋子宫的作用;②有显著利尿作用;③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
      盐霜果树(盐肤木)
      来源:漆树科漆树属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的根、叶、花、树皮。
      生于山坡、丘陵及灌木丛中。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根全年可采,夏、秋采叶,晒干。
      性味功能:酸、咸、寒。清热解毒,散瘀止血。
      主治用法:根:感冒发热,支气管炎,咳嗽咯血,肠炎,痢疾,痔疮出血;根、叶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痔疮。用量15~60g;外用适量,鲜叶捣敷或水煎洗患处。
        成分:初步分析显黄酮甙,酚性物质,鞣质,脂肪油及树脂类化合物反应。
        假地兰(狗响铃)
        来源:云实科野百合属植物Crotalria ferrnginea Grah.的全草。
        生于山坡草丛、田边、路边草地中,各地均有分布。
        性味功能:性温,味甘。解毒透疹,补中益气。
        主治用法:治耳鸣耳聋,’肾亏遗精及妇女干血痨等。
        肾亏遗精:全草适量与猪腰子炖服。
        血虚耳鸣:全草适量,朱砂、茯神,加冰糖煎服。
        舒筋树(接骨木)
        来源: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接骨木Sambucus racemosa L.的全株。
        生于山坡灌丛中或沙滩上。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甘、苦平。接骨续筋,活血止痛,祛风利湿。
        主治用法:骨折,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炎,痛风,大骨节病,急、慢性肾炎;外用治创伤出血。用量15~30g,外用适量。
        药理:有显著的利尿作用,也有抗乙型脑炎病毒和脑髓心肌炎病毒的作用。
        假槐花(望江南)
        来源:云实科决明属植物望江南Cassia occidentelisl L.的种子和茎、叶。
        生于路旁、山坡、草丛以及灌木丛中。全国大多数省区有栽培。
        采集加工:10月左右采收成熟果实,脱粒除去杂质,晒干;茎、叶鲜用或于夏季采收,晒干。
        性味功能:甘、苦、平。有小毒。清热解毒,止血散瘀。
        主治用法:目赤肿痛,口腔糜烂,习惯性便秘,痢疾腹痛,慢性肠炎;茎、叶外用治蛇、虫咬伤。用量种子9~15g;茎、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成分:含大黄素,柯桠素,鞣酸,毒蛋白,脂肪,粘液质等。叶含微量的蒽醌衍生物,近期报道有山扁豆素。
        药理:①种子中含大黄素,有致泻作用;②根煎剂有改善消化作用,消除痉挛,并有驱虫作用。
      梅格乐结(蛇莓)
      来源:蔷薇科蛇莓属植物蛇莓Ducheanea indica(Andr)Focke.的全草。
      生于山坡草丛、田边及路旁。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
    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夏秋采收,鲜用或洗净晒干。
        性味功能:甘、酸,凉。清热解毒,舒肝。
        主治用法:感冒发热,咳嗽,小儿高热惊风,咽喉肿痛,白喉,黄疸型肝炎,细菌性痢疾,月经过多;外用治腮腺炎,毒蛇咬伤,眼结膜炎,疔疮肿毒,带状疱疹,湿疹。亦可试用于癌症。用量9~3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并可用杀灭孑孓及蝇蛆。
        药理: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伤塞杆菌,白喉杆菌均可抑制。
        续随子(木狼毒)
        来源: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imm.的种子及全株。
        生于山坡向阳处,多为栽培。
        采集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挖取全株,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晒干备用,或全株鲜用。
        性味功能:辛、温、有毒。消肿,破血散结。
        主治用法:水肿胀满,小便不利,便秘,血瘀经闭,毒蛇咬伤。用量1.5~4.5g,多入丸、散剂用,体虚及孕妇忌服。
        成分:种子含黄酮甙,大戟双香豆素,白瑞香素,脂肪油约50%,并含有大戟醇,大戟甲烯醇,大戟双香豆素,大戟甾体,a一大戟甾醇及p一大戟甾醇。
        药理:①有泻下作用;②从茎、叶破处流出的乳汁,接触皮肤或粘膜,则诱发炎症和糜烂。
        羊耳菊
        来源:菊科旋覆花属植物羊耳菊Inula Cappa DC.的根或全草。
        生于向阳山坡草地或灌木丛中。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割全草,春、秋季挖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功能:辛、微苦、温。散寒解表,祛风消肿,行气止痛。
        主治用法:风寒感冒,咳嗽,神经性头痛,胃痛,风湿腰腿痛,跌打肿痛,月经不调,白带,血吸虫病。用量15~50g。
        成分:含挥发油,油中含香芹酚及其异构体,百里香酚,另含达马树脂醇乙酸酯,及甾醇类物质并呈黄酮类反应。
      娥若扁(商陆)
      来源:商陆科商陆属植物商陆Phytolacca esculenta Van Hontt.的根。
      生于路旁疏林下,或栽培于庭院。分布于全国大部分省区。
      采集加工:野生品于春、秋采挖,栽培品2~3年后,于9月下旬,挖取根部,除地上茎,
    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功能:苦、寒,有毒。泻水,利尿消肿。
        主治用法:水肿,腹水,小便不利,子宫颈糜烂,白带多;外用治痈肿疮毒。用量3~15g,并可用炖鸡或猪肉吃;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脾胃虚弱者及孕妇均忌内服。
        成分:根茎叶均含商陆毒素,氧化肉豆寇酸,皂甙和多量硝酸钾。根并含商陆碱及淀粉约15%。
        药理:动物实验证明,煎剂或酊剂均有轻度的镇咳作用。
        磨骂区(黄精)
        来源:百合科黄精属植物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ee.et Hemsl.的根状茎。
        多生于山地阴湿林中,或灌丛中。全省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野生品,春、秋两季采挖;栽培品,栽后3~4年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采收,挖出根状茎,除去须根,蒸10~20分钟后取出,晾晒,边晒边揉至全干。
        性味功能:甘、平。补脾润肺,养阴生津。
        主治用法:肺结核干咳无痰,久病津亏口干,倦怠乏力,糖尿病,高血压病。外用黄精流浸膏治脚癣。用量10~30g。
        成分:①黄精根状茎含菸酸,醌类成分,粘液质,淀粉和糖类;②丝黄精根状茎含强心甙。
        药理:①动物实验证明,黄精具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②黄精水煎剂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对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黄精的结晶成分对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制作用。
      儿多母苦(黄药子)
      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块根。
      生于山野丛林中间。也有栽培。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采集加工:冬前采挖块茎,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功能:苦、平。凉血,降火、消瘿,解毒。
      主治用法: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咽喉肿痛,止血,咯血,百日咳,癌肿;外用治疮疖。
    用量9~15g;外用适量,捣烂或磨汁敷患处。
        成分:早期文献报告块根含少量薯蓣皂甙,薯蓣毒皂甙,鞣质,苦味质,糖类及大量淀粉。
        药理:①黄药子对缺碘食物所致的甲状腺肿具有一定的疗效;②对于动物饮用含小量硫氰酸钾所致的轻度甲状腺肿有治疗作用;③水煎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平地木(紫金牛)
      来源: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Ardisia japonica Blume的全株。
      生于低山区较稀疏的林下或竹林下。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四季均可采集,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辛、平。止咳化痰,祛风解毒,活血止痛。
      主治用法: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小儿肺炎,肺结核,肝炎,痢疾,急性肾炎,尿路感
    染,痛经,跌打损伤,风湿筋骨酸痛;外用治皮肤瘙痒,漆疮。用量15~30g;外用适量,水煎洗患处。
        成分:全株含岩白菜内酯,矮地茶素Ⅱ,杨梅皮甙,槲皮素,挥发油,鞣质。
        药理:①有明显的止咳作用,祛痰作用显著;②密花醌有驱除绦虫作用;③其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有抑制作用,并对接种流感病毒的鸡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阿坡骂那比(飞天蜈蚣)
      来源:菊科植物Achillea nilsoniana Heimarl.的根及全株。
      多生于山坡草丛或灌丛中。民间草医多栽培。
      采集加工:秋季采收,阴干备用或鲜用。
      性味功能:味苦酸,性平。为镇痛,消炎,杀菌药。并能通经堕胎。外用治毒蛇咬伤,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等。
        主治用法:经闭腹痛用鲜叶15g,水煎服。胃寒痛用鲜叶1~2g,1小时后痛止,效果好。
        掌叶半夏(天南星)
        来源:天南星科天南星属植物天南星Arisaema consanguineum Schotl.的球状块根。
        生于山野潮湿地方,林下。我国大部分省区有分布。
        采集加工:秋季茎叶枯黄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外皮,晒干。
        性味功能:苦、辛、温。有毒。祛风定惊,化痰散结。
        主治用法: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破伤风,癫痫;外用治疗疔疮肿毒,毒蛇咬伤,灭蝇蛆。天南星外用适量,研粉醋调敷患处。
        成分:块茎含有皂甙,安息香酸,粘液质及多量淀粉,果实含有类似毒芹碱样物质。
        药理:①祛痰,天南星水煎剂口服有轻微的恶心反应,从而引起支气管分泌物增加,而有显著的祛痰作用;②镇静;③镇痉;④镇痛。
      小蛆药(小倒钩刺)
      来源:蔷薇科Rnbus delavayi Franch.的叶、根、全草。
      生于山坡及林下。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叶、根、全株入药,四季可采挖,阴干备用。
      性味功能:甘、微酸、平。清热毒,消炎灭菌,活血止血,止痛,消食化积,祛风解表。
      主治用法:清热解毒,除湿止痢,驱蛔。主治扁桃体炎,急性结膜炎,痢疾,疮疹,风湿性关节炎,用量15~25g。驱蛔虫用全株15g,或配伍应用。腮腺炎,乳腺炎,疮疡肿毒,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直格结(两面青)
      来源:紫金牛科两面青Maesa indica(Roxb.)A.DC.的全株。
      生于林下、箐边、路旁较湿润处。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微苦、凉。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治肝炎,腹泻,胃痛,麻疹,高血压。
      头晕药(水杨梅)
      来源:蔷薇科水杨梅属植物南水杨梅Geum japonicnm Thurb var chinense bolle.的全草或根。
        生于阴湿处,岩脚沟边。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或阴干,鲜用随时可采。
        性味功能:辛、苦、平。镇静,降压,调经,祛风除湿。
        主治用法:高血压病,头晕头痛,月经不调,小腹痛,白带,小儿惊风,风湿腰腿痛;外用治痈疖肿毒,跌打损伤。用量9~3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露水草
        来源:百合科Aletris pauciftora(Klotzsch)Hand.Mazz.var.Lamiginosa(Bur.et Fr.)Wanget Tang.的全草。
      性味功能:性温、无毒、味甘。
      主治用法:急慢性风湿,腰膝湿痹,肾炎。
      用法用量:内服。露水草根,牛膝,扁竹,小鸡荷包根,巴焦胎,鸡刺根各60g,煮猪脚
    吃;治风湿关节炎,一次18~30g。
        高脚七
        来源:百合科开口箭属Tupistra Chinensis Baker.
        性味功能:寒、味苦。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主治:白喉,咽喉炎,扁桃腺炎,膀胱热淋,胃痛,牙疼,跌打损伤,骨折筋伤。
        用法用量:①高脚七、寸七、岩笋、大泽兰、散血丹各90g,研细烧包患部;②6~9g水煎内服,治胃疼;12~18g水煎服,治牙痛。
      寸七(石凤丹)
      来源:百合科石凤丹,药用全草。
      性味功能:性平,味苦。驱风镇痉,止咳,平喘,消炎利尿,祛风湿。
      主治:气管、支气管炎,哮喘,风湿骨痛,瘫痪,尿路感染,胃痛,骨折筋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本品配白虎草,苏子,马蹄香,水煎内服,外用鲜品包患部。一次3~6g。
      射干
      来源:鸢尾科Belanicanda Chinensis(Lim.)DC.的根茎。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主治:根为解热解毒药,又为上呼吸道消炎药,有祛痰及利尿之效,治咳嗽气逆,咽喉痛,
    扁桃体炎,肝脾肿胀,水肿,腹痛,女人闭经,采新鲜根作冲剂。治跌打损伤,有通便止痛之效。
        用法用量:射干,黄芩,桔梗,甘草各9g。一日3次。治喉头炎肿,扁桃体炎。一次3~
    6g。
        大泽兰
        来源:菊科Eupatarium japonicum Thunb.
        性味:苦、寒(温平)。
        主治:跌打损伤,骨折,筋伤,劳内伤。
        用法用量:大泽兰,三枝叶尖,炖吃(治劳内伤)内服;外用鲜品包患处。用量21~27g。
        山茶花(大白花)
        来源:杜鹃花科杜鹃花属Phododendron SP.的花。
        性味:味甘,苦,性寒,无毒。红花为佳。
        主治:山茶花为收敛止血药,应用于胃出血,肠出血,鼻出血,咯血,子宫出血。外用治烫伤,研粉调涂患部。
        用法用量:宝珠山茶花(鼓朵)5~6朵,焙干研细为粉外用,搽涂患部(治疗鼻出血,疮
    伤)。水煎内服。干花18~30g,每次水煎或散剂。
        白龙须花(香茶菜)
        来源:唇形科香茶菜属(铁棱角,铁钉角,蛇总管)Isodon amethystoides(Benth)c.Y.Wu
    et Hsuan.根上瘤菌。
      性味:微辛(温无毒)。
      主治:牙痛,腐烂牙痛。
      用法用量:白龙须根菌研细成粉,炖鸡蛋服。内服(治虫牙效果较佳),一次18~54g。
      当哥结(小响铃草)
      来源:豆科野百合属Crotalaria atbida Heyne.
      性味:性寒,味酸。清热敛肺,止咳定喘。
      主治:尿道炎,膀胱炎,气管及支气管炎,肺炎,哮喘。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外用鲜品捣烂敷疖疮肿部。一次40~50g。
      小合脸叶(瓜子金)
      来源:远志科Polygala japonica Houtt.
      性味:甘、温、性凉(无毒)。
      主治:热疯,发烧,气虚,膀胱炎。
      用法用量:小合脸叶,红糖水煎服(治热疯,膀胱炎等)。15~30g。
      丝瓜
      来源:葫芦科Triehosanthes SP.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瓜治痘疮,镇咳祛痰利尿。老丝瓜络为清凉活络,通经解毒,能通乳汁又能止痛,止血,治肠出血,赤痢,妇人子宫出血,睾丸炎肿,痔疮流血。黑烧内服。
        用法用量:老丝瓜络,黑烧,棕桐黑烧烘研细每服16g,一日3次,温水送服。丝瓜络1次量15~30g为煎剂。
        鹇鸡尾
        来源:菊科蓍草属Achillea wilsoniana(Heim.)Heim.
        性味:辛、温。解毒,止痒,舒筋活血。
        主治:牙痛(用鲜品适量含嚼),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15g水煎(治痨伤)。外敷用鲜品捣烂包患部(治:毒蛇咬伤,外出血)。用量9~30g。
        细辛
        来源:金粟兰科金粟兰属Chloranthus japomicus Sieb.
        性味:辛、温。
        主治:风寒头痛,寒饮咳喘,风湿性关节痛。外用治牙痛,口腔糜烂。
        用法用量:①治风寒头痛——细辛12g,白芷9g煎服;②治寒饮咳喘——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茯苓各9g;③关节痛——细辛、桂枝、秦艽各9g。
        月季花
        来源:蔷薇科蔷薇属Rosa ar.
        性味:甘、温、无毒。
        主治:为活血调经药。用于经闭,经期腹痛。能畅血,行气,止痛。捣烂外敷能消肿止痛。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外用鲜品捣烂敷患部。一次12~18g水煎服。
        钻地锋(白花丹)
        来源:蓝雪科蓝雪属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L.
        性味:苦,辣,有毒。
        主治:跌打损伤,骨折,筋伤等。
        用法用量:钻地锋27g,米酒引。用量一次12~18g水煎服。
        木瓜寄生(梨果寄生)
        来源:桑寄生科梨果寄生Scurrula philippinensis(cham,et schle.)G.Don.
        性味:苦,涩,微甘。消炎利水,清热利尿。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等。
        用法用量:木瓜寄生,桃树寄生,石榴寄生,泽泻,滑石敷水去渣,加红糖煮鸡蛋1个内服。一次18~30g。
      鱼紫兰(常山)
      来源:山茱萸科Heluingia SP.
      性味:甘、温。
      用法用量:鱼紫兰,细辛,升麻,防风,臭草,干姜各9g,用松明子烧红糖为引(治解表
    散寒,骨蒸潮湿)。一次量9~18g,一日3次。
      小长山(大黑头草)
      来源:唇形科香属Elsholtzia poncluflora w.w.Smitl.
      性味:辛,味甘,性温,无毒。清凉解表。
      主}台:感冒,发热,心悸,心慌,痧症,风湿骨痛。
      用法用量:马胡树,臭灵丹,大毛叶,小响铃各9g,水煎服。一次18~30g。
      马蹄香
      来源:败酱科微草属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
      性味:性温,无毒。
      主治:为镇咳,祛痰,利尿药。治疗支气管炎,喘息,水肿,风寒咳嗽等症。
      用法用量:马蹄香,甘草各9g,一日3次(治气管炎及小儿喘息)。一次9~15g,水煎内
    服。
        然活
        来源:菊科。
        性味:辛温,咸,无毒。
        用法用量:①风湿关节痛——然活,秦艽,防风,桑寄生,麻疙瘩各9g,水煎内服;②治风寒头痛——然活,柴胡,细辛各9g。一次量6~9g,一日3次。
      剑叶七
      来源:百合科。
      性味:甘,微苦。润肺止咳祛风,接骨。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剑叶七,竹节牙,芭蕉七,寸七,泽兰,捣烂外敷(治骨折,跌打损伤)。12~
    18g,内服。外用鲜品捣烂包患部。
        秀球花
        来源:虎草科Hydrangea macrophytla(Thunb.)Seringe.
        性味:微苦,辛,性寒。
        主治:治喉烂,脊风,疟疾。
        用法用量:①用叶子,常山,草果引各9g水煎,疟疾发作前一小时服;②糖捆花根,配醋磨剂,以鸡毛搽涂喉烂患部涎出即愈。干花或叶内服,一次量6~12g。
        杜仲
        来源:杜仲科杜仲属。
        性味:甘,微苦。
        主治:为强性药,补肝,壮筋骨,安胎,降血压,治肾虚腰痛。
        用法用量:熟地,菟丝子,续断,桃仁(治高血压)。一次6~9g,水煎内服。
        白果(银杏)
        来源:银杏科银杏Ginkgo biloba L.
        性味:味甘,苦带涩。
        主治:果仁为收敛镇静,镇咳。治喘息,头晕,耳鸣,慢性淋病及妇人带下。果皮用于肺结核。
        用法用量:白果仁炒熟去壳,涯山药等份焙干研细粉,每次6~9g,一日3次,米汤送服
    (治慢性淋病、妇人带下)。一次18~30g,去核壳作煎剂,水煎内服。
      牛膝(土牛膝)
      来源:土牛膝Achyranthes aspera L.
      性味:苦、酸、平。
      主治:为利尿药,有强精、通经作用。治脚气,关节炎,使腰腿筋强健,腹痛散,止血,利尿等作用。
        用法用量:牛膝,大黄,防己,牡丹皮,桂枝,甘草各9g,一日3次(治浮肿,有催吐祛
    痰之效)。一次15~30g,水煎内服。
      一活心草(大叶藓)
      来源:真藓科大叶藓Rhoclobryum gigantenm(Hook.)Par.
      性味:性平,味淡。
      主治:心慌,心悸,心脏病。
      用法用量:活心草,胡椒,捣细后塞入猪心内煮,连渣带汤内服。6~9g,水煎或炖冰糖和猪心服。
        益母草
        来源:唇形科Labiatae茎叶籽供药用Leonurns heterophyllus Sweet.
        性味:味甘,辛,苦、微寒(无毒)。
        主治:益母草为强壮通经止血剂。用于生产后子宫收缩无力,子宫出血引起之衰弱,子宫内膜炎等症。
        用法用量:益母草,当归各30g,一日3次(妇人分娩后服之,助子宫整复,起麦角作用),
    一次30~60g,水煎内服。
        天冬(滇南天门冬)
        来源:百合科Liliaceae Asparagus snbscandens nang et s.c.chen.
        性味:甘味,后带苦(苦平)。
        主治:强壮药,有解热镇咳,利尿之效。治痛风及心脏水肿。
        用法用量:天冬、人参、熟地(强壮补精)。天冬9~12g水煎内服。
        五加皮
        来源:五加科五加皮Acanthopanx gracilistylus w.w.Smith.
        性味:性温。
        主治:治阳痿,筋骨痛,疝气,腹痛。制成五加皮酒,治风湿筋骨痛,并有增精力之效。
        用法用量:五加皮,松结油,木瓜,麻疙瘩,研粉,纸包为9g。每一次1包,一日3次,
    温酒送服(治慢性风湿痛)。五加皮15~18g,内服。
      松明油藤(南五味子)
      来源:五味子科南五味子Schisandra hemyi Clarke.的全株。
      性味:酸,微甘、温。
      主治:为收敛性镇咳药。有滋养强身、明目退热敛汗之效。治咳嗽,神虚。
      用法用量:明油藤子,吴萸(汤泡七次)药同炒香,一日3次(治五更泄)。15~30g。
      恶  术
      来源:姜科Curcuma zedoaria(Berg.)Roscoe.药用为芋状根,晒干用。
      性味:苦、辛、温无毒,芳香健胃。
      主治:消化不良,腹痛。头痛,筋痛及妇人非怀孕之闭经。
      用法用量:恶术醋煮,晒干,木香18g,捣细成粉9g,每次用淡醋汤送服12g。一次9~
    18g。
        山  豆
        来源:豆科植物Indigofera bungeuna Stend.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为解热解毒,消炎药。主治急性喉炎,扁桃腺炎,气管炎,喉痛,腹胀,急性热病。有轻泻之效。
        用法用量:①山豆根,升麻,甘草,玄参,水煎500g,一日3次;②山豆根,茵陈,山栀子,生大黄水煎服。一次9~18g。
        山楂
        来源:蔷薇科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性味:味甘、酸。
        主治:为消化药,能增加胃中酸素,促进消化,用于腹胀痛。收敛、镇痛药,用于产妇之腰痛,能收缩子宫,止流血崩漏,脾脏肿大,肠痔便血等症。
        用法用量:①山楂肉15g,当归9g,白芍9g,甘草9g,水煎服,一日3次。②山楂肉15g,
    枳实12g,陈皮9g,黄连9g水煎服。一次18~30g。
        野棉花
        来源:锦葵科Abelmoschws manihot(L.)Mecdic.wg.的全草。
        主治:为特殊消肿解毒药,有抗生素作用。用于化脓性炎肿疾患,肿毒,恶疮止痛。花叶晒干研末,备用。
        用法用量:野棉花叶,干燥研粉,用浓茶调涂患部,可清凉止痛消肿。12~24g,水煎内服。
        亚洛轻(灰毛浆果楝)
        来源:楝科浆果楝属灰毛浆果楝Cipadessa cinerasans(Pell.)Harnd-Mazz.的叶、根。全年可采。
        性味:性凉,味苦。清热解毒,消炎消肿。
        主治:大便秘结,疟疾,胃肠绞痛,感冒,高热不退,烫烧伤,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亚洛轻根泡水服,红糖引(治大便秘结);外用鲜叶加桃叶捣烂调水洗(治小儿皮炎,皮肤瘙痒),一次12~18g。
        臭灵丹
        来源:菊科四棱锋属Laggera pterodonta(DC.)Benth.的全草。
        性味:性寒,味苦。清热解毒,消肿拔脓。
        主治:咽喉炎,口腔炎,支气管炎,疟疾。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红糖引。外用鲜叶嫩尖捣敷或水煎洗(治跌打损伤,烫烧伤,疮疖肿毒,蛇咬伤)。一次18~30g水煎。
        香烟果
        来源:芸香科Citrus medica Limn.
        性味:苦寒,味酸。药用叶果。
        主治:润肺止咳,消炎,止痛,风湿头痛。
        用法用量:香烟果叶6片,鸡爪菜叶7片,红蒿3株,萝卜叶6片,蓖蘑叶6片捣烂烧热包
    太阳穴及印堂穴(梅花针刺后包)每次1夜1包,连包3次(治阴虚,头痛,头疯)。果切片晒干备用,15~18g,内服,外用鲜叶捣烂包头部。
        红蒿
        来源:菊科杯菊属Cyathocline purpurea(Ham.)O.Ktve.的全草。
        性味:性凉,味苦。清热解毒,消炎止血,除湿利尿。
        主治:急性胃肠炎,疹症,膀胱炎,尿道炎,咽喉炎,口腔炎,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一次15~30g,水煎内服。
        野菠萝
        来源:露兜树科Pandanus fuecatus Poxb.药用根、果。
        性味:性凉,味甘淡,清热利尿,发汗止痛。
        主治:感冒发热,尿路感染,肾炎水肿,结膜炎,肝炎,风湿腰腿痛,疝气痛。
        用法用量:本品根配十大功劳,叶上花,白酒引,一日1剂(治急性膀胱炎)。30~60g,水煎内服。
        天清地红【紫金藤)
        来源:紫金藤科朱砂根属Aedisia corymbifera Mez.
        性味:辛、温。祛风湿,消炎,止血,通经活络。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一次9~15g水煎内服,亦可30~45ml加酒500g浸泡7日后内服(治喉炎)。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