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南部六盘山区的西海固原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
采药的人噢!种药的人噢!
穿的是破破烂烂,看病的先生呀,穿的是绸绸缎缎。
炕上躺的病人噢!呻呻唤唤。
旧社会回族人民深受阶级压迫,地位低下。这首民歌生动地描述了采药人、种药人的艰辛生活及缺医少药给病人带来的疾病痛苦。
靠山识草药,近水知鱼性。
好药治病,劣药害人。
适时是宝,过时是草。
当季是药,过季是草。
过去不识中药草,任意羊吃当柴烧。
今日认识中药草,满山遍野都是宝。
这些民谣、谚语反映了山区回族人民采药的实践经验。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
春采防风秋采蒿,独活开花质量糟。
花象灯笼叶象韭,五月开花六月朽。
九月中旬采麻黄,十月上山采花椒。
知母黄芪随时采,唯独春秋质量高。
春秋挖根夏采药,浆果初熟花含苞。
种枝老熟茎叶茂,虫石贝壳随时找。
麻黄长在疙瘩梁,要挖授草到沟旁。
细辛长在密林下,要采冬花串河套。
悬崖石壁有卷柏,阴湿地方有贯众。
半夏南星溪边长,车前葶苈路边寻。
回族采药人在长期采药中将采药季节、中草药生长地区习性、采药的方法编成歌谣,这些歌谣虽经过加工但仍可以看到回族采药人的纯朴、敦厚的语调色彩。
采得半边莲,敢伴毒蛇眠。
七叶一枝花,无名肿毒一把抓。
贝母知母款冬花,专治咳嗽一把抓。
家有鸡冠草,不怕血山倒。
家有金毛狗(脊),不怕刀割手。
家有长虫草,不怕血山倒。
打得地下爬,快寻祖师麻。
这些民歌生动、通俗、利用口头医学总结了对咳嗽病、出血病、外伤病等治疗经验。临床实践证明,这些药物确有疗效。
庄稼是枝花,全靠肥当家。
种药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水流根,雨流心。
早晚浇水药苗笑,中午浇水药苗燥。
这些中药的民歌民谣总结种药过程中浇水、施肥的重要性,为种植中草药提供了经验。
肉质性清凉,绒毛治外伤。
乳汁多含毒,芳香止痛良。
空心驱风寒,有刺排脓疮。
线条叶凉血,心形性味刚。
竹形叶利水,黄花解毒强。
腥臭杀虫痒,色红理血长。
在山区,广大药农、药工有着丰富的识药、采药、用药经验,他们将药材的生长与药物的作用联系起来,基本上符合祖国药学“四气”“五味”的规律。如生地、元参新鲜根茎清热滋阴降火,马齿苋、仙人掌清热解毒,西瓜解暑,荸荠止渴性味清凉。蒲黄、花粉、骨碎补绒毛,止血。大戟科白狼毒、续随子的茎中乳汁有毒。木香、玫瑰花、水菖蒲行气止痛。紫苏、白芷、升麻茎秆中空药用部分有解表祛风寒作用。皂角刺、三棵针、杠板归排脓愈疮。白茅根、麦冬、知母、百合叶形呈线条状有清热凉血作用。大黄、二丑、黄药子叶呈心形有攻下解毒驱逐外邪作用。竹叶、鸭跖草质轻味淡,有利水作用。败酱草、蒲公英、大黄、黄连、黄芩等,有的花为黄色,有的根皮色黄有解毒消炎作用。青蒿、洋金花、百里香有腥臭味,常用治疗皮肤瘙痒。鸡血藤、红花、荭草、鸡冠花色红有活血止血作用等。当然,这些表象的描述还缺乏更多的药理及临床验证,有待进一步加工完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