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颖等运用金鸡胶囊治疗盆腔炎80例,治愈率100%,疗效显著。梁晶等果用内服金鸡冲剂外用康妇消炎栓法治疗慢性盆腔炎73例,总有效率达97.3%。陆璇霖运用千斤拔、黄芪、桂枝等组成的芪桂千斤拔汤内服外用治疗痹症80例,取得满意效果,总有效率为90%。
千斤拔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少。范宝荣报道一附件炎患者因服用妇科千斤片而出现固定型药疹,停药后好转。2千斤拔在傣医中的研究概况1 药物基源:大叶千斤拔Flemingia macrophvlla(Willd.)Prain.直立灌木,高0.8~2.5m。幼枝有明显纵棱,密被紧贴丝质柔毛。叶具指状3小叶;托叶大,披针形,先端长尖,被短柔毛,具腺纹,常早落;叶柄长3~6em,具狭翅,被毛与幼枝同;小叶片纸质或薄革质,顶生小叶片宽披针形至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基出脉3,两面除沿脉上被紧贴的柔毛外,通常无毛,下面被黑褐色小腺点,侧生小叶稍小,偏斜,基部一侧圆形,另一侧楔形,基出脉2~3条;小叶柄长2~5mm,密被毛。总状花序常数个聚生于叶腋,常无总梗;花多而密集;花梗极短;花萼钟状,被丝质短柔毛,裂齿线状披针形,较萼管长l倍,下部l枚最长,花序轴、花梗、苞片均密被灰色至灰褐色柔毛;花冠紫红色,稍长于萼,旗瓣长椭圆形,翼瓣狭椭圆形,一侧略具耳,瓣柄纤细,龙骨瓣长椭圆形,先端微弯,其部具长瓣柄和一侧具耳;雄蕊二体;子房椭圆形,被丝质毛,花柱纤细。荚果椭圆形,褐色,略被短柔毛,先端具小尖喙;种子12.2大叶千斤拔在傣医中的应用1.1治“鲁短、接短、斤毫冒兰”(急、慢性腹泻,腹痛,不思饮食,消化不良)取大叶千斤拔根20g,止泻木根(埋木)20g煎服。1.2治“割鲁了多文多约,纳勒冒沙么”(产后体弱多病,月经不调),取大叶千斤拔根25g煎服。1.3大叶千斤拔的现代研究1.1资源评价:饶伟文等通过对千斤拔的品种进行调查,提出蔓性千斤拔、大叶千斤拔和宽叶千斤拔是当前千斤拔药材的主流品种。经对3种千斤拔的药材性状,组织结构,化学成分预试,TLC、紫外光谱比较,以及浸出物、总黄酮含量测定,急性毒性与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3者所含成分大致相似,药理作用无明显差异,认为可等同入药。1.2化学成分:预试验分析推测千斤拔属植物中含有黄酮、酚类、鞣质、糖类、甾醇、生物碱和氨基酸类等成分,其中以黄酮类成分含量较高。陈敏等从蔓性千斤拔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和1个烷酸的混合物,其中2种为首次分离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蔓性千斤拔素C(I)和蔓性千斤拔素D(1I),其余为已知物,分别鉴定为5,7,3,4~四羟基~6,8一双异戊烯基异黄酮(III)、flemichin D(IV)、nC22一(230烷酸(V)、8一谷甾醇(vI)和羽扇豆醇(vII)。化合物III和IV对 P388白血病细胞上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刘建华等利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蔓性千斤拔根茎中提取了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一质谱一计算机联用系统对挥发油化学组成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分析鉴定了39个化学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是Italicene30.136%,其次为含雪松烯类物质,分别为a-雪松烯5.348%,B一雪松烯5.186%,γ-雪松烯5.011%等。
拔乙醇提取物显著抑制正常大鼠角叉菜胶性和蛋清性足肿胀;显著抑制巴豆油性小鼠耳部水肿;抑制大鼠白细胞游走,表明具有抗炎作用。千斤拔显示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是其消瘀血、祛风湿的药理学基础之一。饶伟文等利用昆明小白鼠,对蔓性千斤拔、大叶千斤拔、宽叶千斤拔的水煎液做了急性毒性与药效学比较,结果表明,3种千斤拔均属无毒类;与蒸馏水对照组相比,除镇痛、抗炎作用外,免疫增强作用、抗疲劳、抗缺氧等指标,均有增强趋向。
大叶千斤拔为傣医常用药材,味微苦而香,性平,入土塔。具有调理土塔,消食化积,收敛止泻的作用。主要用于“鲁短、接短,斤毫冒兰”(急慢性腹泻,不思饮食,消化不良),“割鲁了多文多约,纳勒冒沙么”(产后体弱多病,月经不调)。而中药千斤拔系蝶形花科千斤拔属多种植物的根,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强筋壮骨、消炎止痛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腰肌劳损、气虚脚肿、肺虚久咳、白带、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症,被广泛用于妇科、风湿痹痛等类型的中成药生产。近年来由于需求大幅增长。对资源开发量大,导致许多资源日渐减少,目前需加强对千斤拔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寻找千斤拔新药源,为今后对千斤拔的研究与发展提供相关依据。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