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的生态观念中,大象、马鹿和孔雀是吉祥的动物。大象和孔雀,还被傣族视为是西双版纳的象征,傣族人民的象征。
野象崇拜,起源于傣族的图腾崇拜。傣族认为自己是象的后裔,生活中处处有象崇拜的民俗。在乐器中有大象腿形的象脚鼓,傣族在节日里都喜欢跳象脚鼓舞。佛教传入后,象又变成了佛的威仪动物。据说佛“进止如象”,“菩提犹如象王”。傣族还把白象奉为“神”,非常的敬畏,可能是佛教信仰有关。白象在佛教中是高贵的象征,如释迦牟尼。据说,佛入母胎时化作了白象形,表示佛本性善良柔和具有无边的法力。佛经中讲,象有大力,表示身堪重负;呈白色,代表无烦恼杂念,其牙代表菩提无漏六神通;四足表示如意。西双版纳的大象是亚洲象种,白象很少。其力大无比,性格温和,很聪明,通人性。傣族很早就学会将野象进行驯养,供人乘骑,用来开荒,搬运木料。在古时候,傣族还乘骑大象,行军作战。在傣族的传统中,不滥杀大象。所以,西双版纳的亚洲象数量,名列全球之首。
马鹿因为毛色呈金黄色,西双版纳带傣族称它为金鹿。傣族特别是景洪坝子的傣族对马鹿情有独钟,感谢马鹿引导他们的祖先找到了澜沧江畔这块肥美的坝子定居下来,世代繁衍生息。有一则传说故事讲到:远在3000多年前,傣族首领叭阿拉武一行在狩猎中见到一只毛色金黄的马鹿。他们追追停停,停停追追,金鹿忽现忽隐,始终追不上。金鹿一直把叭阿拉武一行人引到当今景洪这块坝子后才消失。景洪坝森林茂盛,水源充足,风景优美。阿拉武认为是神的恩赐,便带领部众定居下来。他们砍倒荆棘,烧掉野草,修通道路,开垦农田,建筑竹楼,把景洪坝子建成美丽富蔗的地方。马鹿成了傣族崇拜的图腾。
孔雀是傣族民众心中的吉祥鸟。民间流传着学多关于孔雀的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叙事长诗中美丽善良的孔雀公主形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傣族人民。傣族崇拜孔雀,既与傣族的图腾有关,又与佛教有关。在佛教中,孔雀象征佛教能啖尽众生一切五毒烦恼,孔雀尾可以除去一切灾祸。傣族喜爱孔雀,他们从不猎杀孔雀。有的人家还将孔雀驯养在庭院里,给人们带来一片祥和安乐的气氛。当你进入西双版纳,你会看到村寨中、寺庙内、屋顶上、道路旁、公园里处处有栩栩如生的孔雀雕塑。节日里,傣族青年男女都要跳起优美动人的孔雀舞。在原始森林公园,你会看见自由嬉戏的孔雀。在湖边,那三五成群的孔雀,正在开屏媲美。
傣族的图腾很多,与佛教有关的动物也很多,作为传统文化流传下来的只有象、鹿、孔雀。这三种动物在傣族的意识中,从来都是崇高神圣的,历来受到保护。这种保护意识是通过宗教观念表现出来的,是贝叶文化生态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西双版纳生态平衡具有积极的作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