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傣族,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把它同泼水节联系在一起。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此外,还有开门节和关门节。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因为节日里有泼水活动,汉族约定俗成为泼水节,时间是公历4月。许多人问为什么与汉族的元旦、春节不一样,那是因为傣历的岁首在6月,傣历6月就是公历的4月。节期一般为3天。第一天傣族称“宛麦”,相当于除夕。第二天傣语称“宛恼”,在傣历中属“空日”,民间认为是恶神捧玛点达拉乍头颅腐烂日。第三天傣语称“宛帕雅晚玛”,意为“日子之王来临”,标志着新一年的开始。关于泼水活动的来历传说不一,其中最流行的一种传说说:恶神捧玛点达拉乍降灾人类,他的7个女儿大义灭亲,用发弦弓勒下了父亲的头。恶神的头落地生火,7个女儿只好轮流抱头直到腐烂。为了纪念7个姑娘的壮举,庆祝灾难的免除,人们泼水相庆,表示祝福。新年节的内容十分丰富,有赶摆、放高升、龙舟竞渡、丢包、堆沙、放火花、飞灯等。傣族群众还要赕佛诵经,祭祀祖宗。
关门节从傣历的九月十五日(公历7月中旬)开始,历时3个整月。节日来临,傣族群众要端上用各色蜡光纸粘制的花树、蜡条、年糕、糯米饭以及纸糊的小亭、小塔、古代使用的各种佛器,成群结队地涌向佛寺,举行拜佛诵经活动。各家各户置办酒席会餐,制作各种糕点招待亲朋好友。节日期间,不举行婚嫁,不建盖新房,村寨内不举行重大娱乐活动。人们除集中精力搞生产以外,要定期拜佛。虔诚信佛的老年男女,身穿白衣、头扎头巾,每周到佛寺内举行一次傣语称为“煞星”(意为礼佛斋戒)的活动。一般是周六之日带上食物与拜佛用品到寺内居住,清扫寺院,拜佛诵经、滴水,在下周一返家。参加“煞星”的人,男女分居,自觉斋戒,多行善事;参加寺内滴水,聆听高僧讲解教规教律。关门节期间还要举行一次盛大的“赕坦”(献经书)活动。每户均要抄写一部经书,送进佛寺,跪于佛祖像前请僧侣诵念。“赕坦”时,寺内人来人往,诵经之声不绝于耳。夜里,僧侣往往还要开展赛鼓活动,其气氛如同过年。
当3个月的关门节期满之后,秋收已经基本结束,傣族群众又像过关门节一样,于傣历十二月十五日这天举行“开门节”庆祝活动。这天,人们要带纸花、蜡条、钱币、食物与古代佛器模型云集在佛寺内拜佛。各家办酒席、做糕点招待亲朋好友。夜里,云集在佛寺院内放火花、飞灯、赛鼓,庆祝关门节结束开门节开始。从此,人们又可以起房盖屋,走亲串戚,男女婚恋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