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建筑起源于房屋建盖。傣族传统民居都是竹楼,人称“干栏”式建筑。据史料记述,古代傣族竹楼的发明和创建经历了从“绿叶棚”到“狗蹲房”的发展过程。后来受凤凰鸟淋雨的启示,建造了凤凰房,成为傣族历史上的第一间竹楼。传统的竹楼分山下两层,造型独特美观,具有通风干燥,冬暖夏凉的特点。
除了民居建筑竹楼外,傣族村寨的佛寺、佛塔是古代傣族建筑工艺技术的精华。历史上,西双版纳的佛寺最多长达1200多座。佛寺建筑一般由大殿、僧舍、教房和廊亭几个部分组成。佛寺建筑主要类型有单檐单面坡歇山式、重檐单面坡歇山式、重檐三面坡歇山式、重檐五面坡歇山式。佛塔建筑主要有覆钟式塔、金刚宝座式塔、折角“亚”字形塔、须弥座式塔、亭阁式塔、井塔、墓塔。西双版纳的佛寺建筑,除了宏伟壮观的大殿和秀丽挺拔的佛塔外,还有建筑造型别致,形式多样的戒堂和藏经阁。戒堂、藏经楼的建筑造型一般都具有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的特色。它们的建筑形制比较多,主要有方形重檐尖顶式和多角重檐尖顶式两种。方形重檐尖顶的如勐海县勐混乡城子佛寺的临腾戒堂和景洪市小街乡曼景罕佛寺戒堂。多角重檐攒尖顶式的如景真八角亭、曼飞龙佛寺藏经楼、景洪市嘎洒镇曼赛佛寺戒堂等。
西双版纳建筑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傣民族文化圈的艺术结晶,同时又具有明显的中原文化特征。特别是佛教建筑,它是勤劳智慧的傣族人民将中外文化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艺术珍品,是贝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