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傣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傣族 > 民族概况 > 正文
  • 古歌谣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11-04 08:21:48
  • 核心提示:傣族古歌谣是一种来源于傣族先民即兴创作的诗歌。傣族民间歌谣大体可划分为八类,即:古歌谣、劳动歌、生活歌、仪式歌、情歌、祝福歌、习俗歌、儿歌。每一类都有上百种歌谣。它是傣族居住环境和现实生活的标本,是傣族诗歌文学的萌芽和奠基石,是贝叶文化丰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傣族古歌谣是一种来源于傣族先民即兴创作的诗歌。傣族民间歌谣大体可划分为八类,即:古歌谣、劳动歌、生活歌、仪式歌、情歌、祝福歌、习俗歌、儿歌。每一类都有上百种歌谣。它是傣族居住环境和现实生活的标本,是傣族诗歌文学的萌芽和奠基石,是贝叶文化丰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傣族同其他民族一样,也经历了从远古到当代的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傣族先民为了谋求生存,与大自然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创造了本民族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在人类社会的初期,傣族的原始先民就创造了自己的古歌谣。傣族人民非常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古代文化,称这些古代文化为“甘哈墨贯”。古歌谣是目前所发现的傣族最早的文学,在傣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傣族古歌谣,就其产生的时代来说,属于三个时期的作品,即采集经济时期、狩猎经济时期和农耕初期。就其所反映的内容来说,又可粗略地分为三个方面,即生活方面、劳动方面和婚烟制度方面。

        反映采集生活时期的歌谣有《叫人歌》、《睡觉歌》、《关门歌》、《下雨歌》、《蟋蟀歌》、《燕子歌》、《公鸡歌》、《拔刺歌》、《吃菌子歌》、《打水歌》、《过河歌》、《蜈蚣歌》、《哭哀歌》、《摘果歌》等。这些古歌谣内容简单朴实,完全是古代先民采集生活的自然流露,语言和音节也跟日常口语一样,但带有一定的韵律和乐感。如《摘果歌》唱道的那样:“我们住在山脚,我们睡在山洞。两边都是大森林,大森林里野果多,有甜的有酸的,有红的有绿的,有大的有小的。”

        采集生活时期以后,便逐步过渡到狩猎生活时期。反映狩猎生活时期的歌谣有《麂子歌》、《狩猎歌》、《虎咬人》、《欢乐歌》等。狩猎生活时期,人们与大自然中的凶猛动物搏斗,因而更加困难和激烈,但获得猎物后也很快乐。如《欢乐歌》这样唱道:“人们多高兴,人们多欢乐,唱唱跳跳去打猎。绕着山坡走,顺着山梁行,到了打猎处,大家就分开。男的排成队,女的排成行,进林去叫吼。”这是原始狩猎的生动画面,也是原始劳动的忠实记录。这种原始的狩猎方式,在傣族历史上延续了很长时间,形成了难以改变的习惯。直到近代,傣族群众仍然保留着这种“撵山”的狩猎方式。

        反映农耕时期生活的歌谣有《配偶歌》、《抬木头歌》、《斗楼梯歌》、《闹火塘》、《挖井歌》、《破蔑歌》、《穿牛鼻子歌》、《离别歌》、《纺线歌》、《攀枝花歌》等。这些古歌谣,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农耕初期傣族先民建寨定居,从事饲养和耕种的劳动生产状况。其中《配偶歌》反映了这个时期的婚宴制度。《配偶歌》唱道:“草会开花,树会结果。斑鸠有丈夫,猴子有老婆。人类要配偶,不能再混乱。兄妹配成双,男女成一对。”远古时期婚宴制度的演变,大都遵循着一条共同规律,即由群婚过渡到对偶婚。这首《配偶歌》就是这种转变的反映。

      此外,还有的傣族古歌谣反映了远古时期大自然给人类造成的深重灾难,是傣族先民对大火烧天和洪水泛滥的回忆,如《大火烧天》、《洪水泛滥》和《地裂了山崩了》等。

        傣族古歌谣,是傣族贝叶文化远古时代的文学,是古代傣族在采摘食物、狩猎的生产过程中,结成简单的社会关系,并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自然、认识自己、发展人类的语言和思想创造出来的艺术,对于我们研究傣族的古代历史和古代文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