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于红河上游的彝、傣、哈尼、拉祜等民族中,均承传着有关人类先民生息繁衍的神话、诗歌和故事,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为探讨各民族的历史渊源提供实证。如花腰傣神话《开天辟地》中有这样的讲述:世上最初没有天地,到处是一片混浊,只有水和空气。水和空气上升,凝结成一个足智多谋的“匹法”(天神),“匹法 ”创造了16层天空和大地。开初,大地不稳,他们从身上搓下一些汗捏成6根柱子和1头大象,撑稳了天地。后来,“匹法”又捏狮子、黄牛、大象等动物,顶住天的四方,形成了天地。天地造好后大地上只有茫茫海水和光秃秃的山梁,“匹法”又派了男、女二神,他们打开“吗巴嫚”(仙葫芦),把籽撒向天空,天空就出现了日月星辰。把葫芦籽撒向大地,大地上就有了森林和人,女神捏女人,男女配成双,大地上有了人。花腰傣洪水神话《南桐冬》,讲述了喃姆和阿洛兄妹遭受洪水淹天的灾难后,兄妹躲进一大葫芦里生存下来,然后经老牛、公鸡等作证后成婚,繁衍后代。洪灾后,使荒芜的大地重新有了人类。在与花腰傣相邻的哈尼卡多支人的《莫弥唆咯》(送丧者魂灵到“莫尼”)中,唱述到将丧者之魂要送过一条传说中叫“黑墨照洛”(疑为今元江)的大河时,就有这样的唱述:“滔滔洪峰墨照洛,要涉此江不容易,傣家哨公如水猫,请来船家把船划;船到江中抖三抖,三撑两划落彼岸;送只银铃谢船工,回首再来把情叙。”从花腰傣“雅摩”送丧者魂灵的路线中,也可以粗略地了解到红河上游傣族先民迁徙的路线。如新平漠沙一带的傣族丧者魂灵的路线大致是:丧家(出发点)—本寨家周围—漠沙江边—元江—“ 烧恨者发拉”(传说中元江有一刻有丧者名字的地方),到此折回,到元江曼莱后回新平曼线—关圣—曼勒—“达提”(今马龙河瀑布) —戛纳(今腰街) —戛洒—米纳(水塘) —勐僚(今玉溪坝) —“勐千”(今昆明坝),到了“勐千”后,转到一个叫“勐待”的地方。传说“勐待”是一个聚居着成千上万孤魂野鬼的原始森林,丧者的灵魂要从此处上天,上了天后,还经过几站要寨。第一站要涉过条水急浪高,又宽又长的大河,叫“单哈南荒”;第二站叫“三十干挡扒,那里有三十条通往上天各处的叉道汇拢;第三站叫:“等海三摆哈”,即月亮上那棵有300根枝条的大榕树下;最后一站就是已逝先祖归宿的地方,叫“勐发”,传说“勐发”是一个山川秀丽,牛羊成群,五谷丰饶的坝子。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