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傣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傣族 > 傣族医药概览 > 正文
  • 第四节毒病、血病类(傣语:拢少聋类)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09-27 09:40:31
  • 核心提示: 拢少聋为傣医一类症候群的总称。凡属化脓性炎症;咳、喘、衄血、咯血、呕血,便血、尿血以及结石等,均属该类症候范围。
    现归纳介绍如下:
    咽痛(毒热型,傣语:少聋勒)

        拢少聋为傣医一类症候群的总称。凡属化脓性炎症;咳、喘、衄血、咯血、呕血,便血、尿血以及结石等,均属该类症候范围。
        现归纳介绍如下:
        咽痛(毒热型,傣语:少聋勒)
        临床表现:发热身痛,咽痛,吞咽困难,扁桃腺红肿,口渴心烦,便秘溲赤。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泻火。
        处方一:老虎楝根10g,黑面神根10g,旋花菜根10g,四棱豆根10g
        用法:米汤磨服,日服3次。
        处方二:毛栝蒌果10g,胡椒2g。
        用法:碎细用蜂蜜调匀制成小丸,日服3次。
        处方三:山火黄极茎6g,下田菊根6g。
        用法:磨水,日分服3次。
        处方四:老虎楝3g,花叶假杜鹃根3g。
        用法:磨水,日分服3次。
        处方五:黑种草籽3g,姜花3g,蜜蜂花3g,辛姜3g,羚羊角0.2g,生藤3g,红豆蔓3g。
        用法:混合研细末后用蜂蜜调匀,开水冲服,日服3次,连服数日。
        处方六:黑面神根10g,木鳖子5g,蚕豆根10g,老虎楝10g,格叶根10g,熊胆适量。
        用法:水煎,日分服3次。也可晒干混合研粉后吹喉,或只用熊胆粉吹喉。
        咽痛(风热型,傣语:害姐火)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或汗出,头痛,口干而渴,咽喉红肿疼痛。
        治疗方法:疏风清热。
        处方:牛蒡子10g,芦根10g,牛马藤5g,石菖蒲5g,大黄草5g,鸡冠花根5g。
        用法:诸药晒干混合研细,开水送服,日分服3次。
        咽痛(腑热型,傣语:否冻先)
        临床表现:咽干辣痛,口臭口渴喜冷饮,口舌生疮,肚腹疼痛,按之坚韧有块,大便秘结。
        治疗方法:通腑泻热。
        处方一:毛叶巴豆根5g,绿色藤5g,鱼眼草5g。
        用法:混合晒干研细末,开水送服,日内分服3次。
        处方二:毛叶巴豆根5g,巴豆2g,黄手山牵牛10g,绿色藤5g,黑心树根10g,胡椒2g,
    黑甘蔗汁10g,芋头5g。
      用法:水煎,日分服3次。
      牙痈(傣语:黑蚌)
      临床表现:初起牙龈肿胀,坚硬,胀热疼痛,遇冷则痛稍减,咀嚼时痛甚,渐渐形成脓肿,
    自觉牙高起,疼痛难忍,时有流浊脓,流后肿痛稍有减轻。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消痈排脓。
        处方一:柠檬根或叶10g,饭米适量。
        用法:混合捣烂,含服口中。
        处方二:旱莲草5g,金银花5g,大蒜3g,辛姜5g,胡椒1g。
        用法:混合研细,用布包成小团,口含有效。
        囊痈(傣语:夯蚌)
        临床表现:阴囊肿胀疼痛,局部发烫,伴恶寒发热,口渴饮冷,小便赤涩等。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清泻肝火。
        处方一:光叶巴豆叶5g,石莲子2g,望江南叶3g,鸡蛋花5g,紫雪花叶3g,胡椒3g,青
    蒿芝叶5g,食盐2g,黑种草籽3g。    
        用法:混合研细,加适量桔子水做成小丸。一日2次,每次1~2丸。
        处方二:雅叫哈顿散10g,蚕豆根20g,淘米水适量。
        用法:捣烂混合调匀,包敷患处,一日1次,连包数日。
        处方三:雅叫哈顿粉适量。
        用法:用淘米水调匀后擦敷患处,一日数次。
        淋病(傣语:姆杀灰勒)
        临床表现:外生殖器流出白色粘液,有臭味,反复难愈。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
        处方:腊肠树根10g,柠檬树根10g,清明花根10g,黑心树根10g,蔓荆子10g。
        用法:水煎,日服3次。
      梅毒(傣语:拢罕卧索卧西卧怀)
      临床表现:口舌及外生殖器溃疡流脓恶臭,反复发作,伴全身不适。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
      处方:槟榔青根5g,四棱豆根5g,黑面神根5g,茅草根5g,蚕豆根5g。
      用法:米汤磨服,日分服3次。
      疮疡(傣语:拢罕尖少聋)
      临床表现:颜面、口腔及全身各处溃疡,流脓发痒,锨赤肿痛,发热烦躁等。
      治疗方法:清热托毒。
      处方:雅叫哈顿粉15g,飞机草10g,白甘蔗眼5g,桔子叶10g,黑甘蔗眼5g,铁树叶10g,
    寡妇叫角草10g,土蜂窝5g,旱莲草10g,燕子窝10g,葫芦须5g,黑蜂巢5g。
        用法:诸药混合捣烂,用猪油和淘米水调匀后加热,包敷于手部寸口脉处和足部趺阳脉处。
        口腔溃疡(傣语:拢少聋卧索)
        临床表现:口腔溃疡,面部湿疹多并发感染流黄水,重则伴发热及全身不适。
       治疗方法:清利湿热。
        处方一:槟榔青树皮10g,红蓖麻根10g,纤穗柳皮10g,姜黄5g。
        用法:诸药取鲜品捣烂,加适量甑脚水搅拌,数分钟后用净布过滤,取滤液含服,日含数次,连用数日。
        处方二:竹叶兰根茎2g,黑面神根2g,老虎楝根2g,七叶莲根2g,山大黄2g。
        用法:诸药晒干研细,开水送服,日服3次。
        皮肤溃疡感染(傣语:冻郎)
        临床表现:皮肤溃疡化脓继发感染,伴发热、全身不适等。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利湿。
        处方:雅叫哈顿粉30g。
        用法:①将此药溶化于柠檬汁中,擦洗全身,一日1次;②用千张纸树皮水煎与雅叫哈顿粉调匀,擦洗全身;③用开水或糖水送服该药,日服3次,每次2~3g。
        皮肤脓肿(气血不足型。傣语:宾飞不卧农害黑农)
        临床表现:局限性皮肤脓肿,内已成脓,外不易溃,漫肿无头,或酸胀热痛。
        治疗方法:托里透脓。
        处方一:桃子皮20g,石灰水10g。
        用法:桃皮捣烂后加入石灰水擦于患处,脓便会排出。
        处方二:大叶火桐树20g。
        用法:磨水擦患处,一日数次。
        皮肤脓肿(阳虚型,傣语:宾飞没米喝)
        临床表现:皮肤脓肿,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口不渴等。
        治疗方法: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处方:金丝杜仲20g。
        用法:磨水擦患处。
        皮肤脓肿(热毒型,傣语:宾飞喝波)
        临床表现:颈、背、膝盖、肘关节处皮肤脓肿溃烂,疼痛红肿,伴发热恶寒,全身不适。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处方:银叶巴豆5g,决明5g,牛角5g,芝麻5g,紫花地丁5g。
        用法:诸药烤黄研细,加芝麻油调匀,擦敷患处,日擦数次。
        蜂窝炎(傣语:飞骂啊)
        临床表现:背部皮肤开始呈疼痛性硬块,颜色深红。以后出现一个溃孔并从中流脓。周围皮肤潮红水肿,局部痛剧,伴发热及全身不适,若失治误治,则预后不佳。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
      处方:喀西茄根5g,蜜哆啰籽5g,大葱10g,蛇藤10g。
      用法:①喀西茄根和蜜哆口罗籽磨水服,日分服3次;②诸药混合捣烂外敷患处。
      鼻腔脓肿(傣语:飞卧奶郎)
      临床表现:鼻腔内小脓肿,时流脓,局部疼痛。甚则头痛、畏寒、发热,全身不适。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排脓。
      处方:余甘子汁5ml,柠檬汁5m1。
      用法:两药混匀后滴鼻,1次3~5滴,一日3次,连续数日。
      舌火(傣语:宁宾冻)
      临床表现:舌炎,红肿疼痛,进食饮水时疼痛更甚。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
      处方:苦荞根10g,平卧土三七10g。
      用法:水煎取汁,将烧红之铁块蘸入药液中,日分服3次。
      舌疮(傣语:令蚌)
      临床表现:舌肿大麻木,生疮起疱。
      治疗方法:清心泻火。
      处方:余甘子树皮15g,艾纳香根15g。
      用法:取鲜品捣烂,布包,分成若干小包含服口中。
      白喉(傣语:少聋勒张卧虎喝)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头痛身疼,气憋,咽痛声嘶,咽部有白色假膜形成,不易擦去。本病有传染性,预后不佳。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
        处方:香椿皮5g。
        用法:米汤磨服,同时可用之擦患部。
        耳疮(傣语:姐呼)
        临床表现:耳部灼热疼痛,张口、咀嚼牵拉耳廓,压迫耳屏时疼痛加剧,检查见外道局限性红肿,隆起如椒目。
        治疗方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处方:黑面榕根5g,野菊花5g,米碎叶根5g,蚕豆根5g,光叶菝葜2g。
        用法:碎细加适量开水浸泡,过滤后取药液滴耳,一日数次,连续数日。
        急性脓耳(傣语:呼卧农)
        临床表现:起病较急,耳内疼痛,并见耳鸣,听力障碍,耳内发胀,剧痛之后,流出脓液。
        治疗方法:疏散风热,解毒消肿。
        处方:雅叫哈顿散适量,大蛇胆适量。
        用法:用冷开水溶解后滴耳,一日数次,连用数日。
        慢性脓耳(傣语:呼糯)
        临床表现:耳内流脓,经年累月,缠绵日久,或时流时止,止而复流。脓液或稀或稠。听力下降或失聪。
        治疗方法:健脾渗湿,补托排脓。
        处方:闭鞘姜全草10g,艾纳香叶5g,藤篾5g。
        用法:用健康人尿磨汁混合滴耳,1次3~5滴,一日3次,连用数日。
        紫癜(傣语:拢良)
        临床表现:起病急,多见发热,全身不适,面浮。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紫斑,可融和成片,常呈对称性。
        治疗方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处方一:黑心树根10g,半枫荷根10g,黑甘蔗20g。
        用法:水煎,日服3次。
        处方二:余甘子树根20g,雅叫哈顿散15g。
        用法:水煎余甘子树根,取此煎液分3次送服雅叫哈顿粉。
        腿痈(傣语:哈满)
        临床表现:大腿漫肿坚硬疼痛红肿,伴发热、畏寒、全身不适。数日后痛处破溃出脓。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
        处方一:槟榔青树皮20g,苦冬瓜10g。
        用法:捣烂后与石灰水混合,包敷患部,一日1次。
        处方二:羊耳菊5g,称钩风5g,大葱5g。
        用法:取一半水煎或磨水服,另一半用鲜品加石粟和淘米水捣烂,加热后包敷患处。
        处方三:树头菜树皮30g,野香橼叶30g,蛇藤30g。
        用法:取鲜品混合捣烂后加猪油及淘米水,加热后包敷患部,一日1次。
        骨髓炎(傣语:姐路)
        临床表现:四肢骨疼,局部红、肿、压痛、流脓,时有碎骨片流出。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
        处方:腊肠树10g,洗碗叶树根10g,使君子根10g。
        用法:水煎,日服3次。
        脱疽(傣语:拢兰哈想姐)
        临床表现:发于四肢远端,初生如粟,色白发凉,麻疼,日久黯红微肿灼热,筋骨腐烂,疼痛剧烈,甚则溃而自脱。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处方:黑种草籽10g,巴豆叶10g,黄姜10g,姜黄10g,青菜30g。
        用法:诸药取鲜品捣烂后加芝麻油适量拌匀,包敷患处,一日1次,连包数日。
        淋巴结肿大(傣语:骂恋)
        临床表现:因外伤感染,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伴畏寒、发热、全身不适。
      治疗方法:疏风清热解毒。
      处方:旋花菜根10g,洗碗叶树根10g。
      用法:磨水擦患处,一日多次,连用数日。
      耳后淋巴结肿大(傣语:兵拢泄卧告乎)
      临床表现:耳后淋巴结肿大,触痛,发红,但不流脓,伴发热,数日后自行消失。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处方一:茶叶汁适量,姜黄适量,难妮怕适量。   
      用法:诸药混合捣烂,包敷患部。
      处方二:雅叫哈顿粉适量,芝麻油适量。
      用法:二者调匀后包敷患部。
      颔下淋巴结肿大(傣语:雅敢蚌)
      临床表现: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不流脓,伴畏寒发热,全身不适。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处方:香茅草50g。
      用法:水煎,日分服3次。也可取鲜品捣烂外擦患处。
      颈淋巴结肿大(傣语:宾宾懒竹响)
      临床表现:颈淋巴结肿大,呈紫红色,不疼,时有时无,有的还破溃流脓,形成窦道。本病反复发作。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消痈排脓。
        处方:刺天茄5g,大口木兰5g。
        用法:研细末,加酒调匀,包敷患部。
        风热咳嗽(傣语:雅解呼)
        临床表现:咳嗽不爽,痰稠而黄,口渴咽痛,伴头痛发热,恶风汗出。
        治疗方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处方一:板蓝根叶10g,大靛叶10g,旱莲草叶10g,鱼眼草10g,刺天茄叶10g,野茄15g。
        用法:取鲜品混合捣烂,加淘米水和猪油,加热后包敷寸口脉和趺阳脉处,一日1次。
        处方二:大白角20g,拔毒10g,蟋蟀草10g,决明10g,野牛皮2g。
        用法:水煎,日分服3次。
        燥热咳嗽(傣语:黄奶哎唆象)
        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难出,鼻燥咽干,或有恶风发热,痰中带血。
        治疗方法:清燥润肺止咳。
        处方:洗碗叶树皮10g,臭菜树皮10g,聚果榕皮10g。
        用法:水煎,日分服3次。
        小儿肺炎喘嗽(傣语:汪囡害黄喝缅)
        临床表现:小儿发热、咳嗽,气促喘憋,呼吸困难,鼻翼扇动。
        治疗方法:宣肺平喘。
        处方:岩芋叶10g,洗碗叶10g,青菜籽10g,野芋10g。
        用法:混合捣烂,包敷于左手指头。
        咳嗽(傣语:哎)
        临床表现:咳嗽。
        治疗方法:宣肺止咳。
        处方一:槟榔青树皮10g,聚果榕10g,姊妹树皮10g,大米20g。
        用法:水煎,日服3次。
        处方二:姊妹树根20g,紫微根20g。
        用法:水煎,日服3次。
        处方三:旱莲草全草10g,黑甘蔗眼10g,臭牡丹根10g,雅叫哈顿粉10g。
        用法:前三药水煎取汁送服雅叫哈顿粉,一日3次,每次3g。
        处方四:千张纸根10g,旋花茄根15g,毛罗勒根15g。
        用法.:水煎,日分服3次。
        处方五:旱莲草全草2g,辛姜5g,雅叫哈顿散适量,胡椒2g,鸭嘴花根2g。
        用法:捣烂含服。
        咳嗽(痰湿犯肺,傣语:骂货奶火)
        临床表现:咳嗽痰多,痰白而稀,胸脘作闷,或胃纳不振,神疲乏力。
        治疗方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处方:石菖蒲5g,黄秋葵根5g。
        用法:混合研细,开水送服,日服3次。
        咳嗽(气滞血瘀,傣语:哎暖设啦)
        临床表现:咳嗽日久,胸闷不适,夜卧不安。
        治疗方法:行气活血。
        处方:马鹿草根10g,檀香5g,决明根10g,降香5g。
        用法:水煎,日服3次。
        咳嗽(肺阴虚,傣语:骂化勒)
        临床表现: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或咯血,口燥咽干,午后潮热,手足心热。
        治疗方法:养阴清肺,化痰止咳。
        处方:无柄新乌檀10g,姊妹树茎10g,曲枝叶下珠10g,白饭树10g,大叶头桐树10g,石菖蒲10g。
        用法:水煎,日服3次。
        咳嗽(肝火犯肺,傣语:骂货多冻)
        临床表现:气逆咳嗽,面红喉干,咳时引胁作痛,甚则伴尿失禁。
        治疗方法:清肝泻火,润肺化痰。
        处方一:圆锥南蛇藤10g,下田菊根10g,鸡矢藤根10g,旱莲草10g。
        用法:水煎,日服3次。
        处方二:光叶巴豆5g,苏木5g,蔓荆子5g,薇子5g,鸭嘴花根10g,夜花5g,拔毒散10g。
        用法:水煎,日服3次。
        处方三:铁冬青树根10g,小叶臭黄皮树根10g,黑心树根10g,含羞草根10g,刺桐树根
    10g。
        用法:水煎.3次分服。
        处方四:长管假茉莉10g,使君子10g,红牡丹根10g,辛姜5g,鸭嘴花根10g。
        用法:水煎,日服3次。
        哮喘(风热犯肺,傣语:吸火)
        临床表现:喘促气急,甚则鼻翼扇动,初起感胸闷、气憋、干咳,常于夜间突然发作,呼吸困难,张口抬肩。
        治疗方法:清热宣肺平喘。
        处方:雅叫哈顿粉5g,洗碗叶树5g,辛姜5g。
        用法:将洗碗叶树木质部研细,辛姜捣烂,三者混合用布包后含服口中。
        哮喘(痰浊阻肺,傣语:骂火吸火)
        临床表现:喘咳痰多而粘,咯出不爽,胸中窒闷,恶心纳呆。
        治疗方法:祛痰降气平喘。
        处方一:圆锥南蛇藤15g,秘脂藤10g,银背巴豆10g,构树10g。
        用法:水煎,日服3次。
        处方二:地洞金莲叶5g,扭索麻5g,芒果皮5g。
        用法:诸药晒干研末,米汤送服,日服3次。
        失音(傣语:巴磨米心)
        临床表现:失音,或虽能发音但声音嘶哑。
        治疗方法:宣肺开闭。
        处方:毛叶巴豆2g,荜茇3g,降香茎3g,紫雪花2g,甘草5g。
        用法:晒干混合研细,开水冲服,日服3次。
        口干(傣语:少聋勒)
        临床表现:经常口干口渴、咽喉肿痛。
        治疗方法:养阴润肺。
        处方:鸡草齿5g,甜根子草5g,蚕豆根10g,青香10g。
        用法:米汤磨服,日服3次。
        病后阴伤(傣语:害唆喝象没米喃来)
        临床表现:热病后期,口唇干裂,口燥咽干,喉痒声嘶。
        治疗方法:清肺润燥。
        处方:黑甘蔗眼10g,下田菊10g,决明草10g,拔毒散10g。
        用法:水煎,日服3次。
        黄疸(傣语:岸打棱)
        临床表现:目黄,身黄,小便发黄,神疲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油腻,右上腹不适,腹胀便溏或低热。
      治疗方法:清热利湿。
      处方一:大飞扬30g。
      用法:水煎,一部分内服,另一部分用于擦洗全身。
      处方二:小叶铁屎米树根5g,鱼眼草5g,金丝杜仲5g,冬瓜5g,竹叶兰5g。
      用法:米汤磨服,日分服3次。
      处方三:螃蟹洞的土(烧红)10g,玉米轴(烧焦)2个,蚯蚓屎(烧红)5g,狗牙花根
    10g。
        用法:水煎,一部分内服,日服3次;另一部分用来洗脸,面向西方,自上而下洗。内服外用,连用数日。
        慢性支气管炎(傣语:害哀边腊鲁)
        临床表现:素有咳嗽,气候转变时加剧或复发。
        治疗方法:行气降逆止咳。
        处方一:洗碗叶树皮10g,奶子藤根10g,食盐1g,姜5g。
        用法:开水泡服,日服多次,连服数日。
        处方二:铁冬青根5g,檀香1g,降香2g。
        用法:诸药用粗糙碗底加米汤磨成汁后混合,日分3次服完。
        便秘(肠胃积热,傣语:徐见徐面徐管见)
        临床表现: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
        治疗方法:清热润肠。
        处方一:苦荞全草适量。
        用法:晒干,泡水常服。
        处方二:朱槿20g,黄姜20g。
        用法:捣烂取汁灌肠。
        便秘(气机郁滞,傣语:宾盘腊里徐优不卧)
        临床表现: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甚则腹中胀满,纳食减少。
        治疗方法:理气导滞。
        处方:黑心树叶50g,槟榔青皮50g,野香橼皮50g。
        用法:先蒸熟再晾干备用,泡水常服。
        遗尿(傣语:优令)
        临床表现:夜间尿多、遗尿。
        治疗方法:补肾固涩。
        处方:大黑蚂蚁蛋5g,胡椒2g,蚂蚁堆土10g,姜5g。
        用法:诸药研为细末,拌稀饭吃,日服3次。
        咽痒干咳(傣语:哎火烘)
        临床表现:咽喉发痒,干咳无痰。
        治疗方法:祛风止咳。
        处方:已出小鸡的蛋壳5g,人头发5g,洗碗叶树皮10g,桔子水适量,石菖蒲5g,旱莲草10g,黄姜5g,姜黄5g,牛角5g,构树皮10g。
        用法:诸药取鲜品混合捣烂,蛋壳烤黄研细调匀后包于三阴交和寸口脉处。一日1次,连包数日。
        妊娠鼻衄(傣语:扑允咪噜了姐喝勒兰多)
        临床表现:孕妇上腹疼痛,鼻衄,口渴引饮。
        治疗方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处方:苋菜根15g,旱莲草根15g。
        用法:水煎,日分服3次。
      咯血(傣语:火卧勒)
    临床表现:咳嗽阵作,痰中带血,或见纯血鲜红,咳时胸胁牵痛,烦躁易怒。
    治疗方法:清肝泻肺,和络止血。
    处方一:雅叫哈顿散5g,辛姜5g,囊萼羊蹄甲根5g,胡椒2g。
    用法:胡椒等三药水煎取汁送服雅叫哈顿散,一日3次。
    处方二:毛瓣枣藤5g,紫桂5g,辣蒜5g。
    用法:研细,拌蜂蜜服。日分服3次。
    呕血(傣语:哈卧勒)
    临床表现:呕血鲜红或紫,口苦胁痛,善怒,烦躁不宁。
    治疗方法:泻肝火,清胃热。
    处方一:火烧花树皮20g,白酒适量。
    用法:水煎,日分服3次。
    处方二:马鞭草全草15g,香附子10g,旱莲草全草10g。
    用法:水煎,日分服3次。
    呕血咯血(傣语:姐拿儿哈卧勒)
    临床表现:上腹疼痛,呕血;或胸部闷胀,咯血。
    治疗方法:宁络止血。    ’
    处方一:苦冬瓜5g,青竹标5g,竹叶兰5g。
    用法:米汤磨服,日分服3次。
    处方二:槟榔树根10g,构树根10g,槟榔青树10g。
    用法:水煎,日分服3次。
    处方三:红牡丹根10g,铅弹头1g,香附子5g,射干5g。
    用法:水煎,日服3次。
    二便难(傣语:徐优没卧)
    临床表现:二便难。大便数日一行,尿少难解。
    治疗方法:生津润躁。
    处方:黄瓜子10g,公老鼠屎10g。
    用法:研细加适量芝麻油混匀后,擦敷脐部。
    七窍流血(傣语:勒卧端当细)
    临床表现:因误食有毒物而致七窍流血。
    治疗方法:解毒活血止血。
    处方一:土牛膝根20g,旱莲草全草30g,雅叫哈顿散10g。
    用法:前二药水煎取汁送服雅叫哈顿散,一日3次,每次3g。
    处方二:旱莲草全草10g,辛姜5g,胡椒2g,牛膝根2g,雅叫哈顿散10g。
    用法:前四药水煎取汁,送服雅叫哈顿散,一日3次,每次3g。
    带下尿浊(傣语:宾扭聋)
    临床表现:女性白带多,男性有脓性分泌物从尿道流出,余无不适。
    治疗方法:健脾渗湿。
    处方一:雅叫哈顿散20g,灶心土适量。
        用法:开水送服,日服3次,每次7g。或取灶心土适量,放入凉开水中拌匀,待澄清后取上清液送服雅叫哈顿散,则效更佳。
      处方二:铁芒箕根10g,巴豆根5g。
      用法:水煎,日服3次。
      处方三:臭牡丹根15g,微籽根15g,槟榔仁10g。
      用法:水煎,日分服3次。  
      处方四:玉叶金花根15g,木奶果叶15g,田箐全草10g,桔子叶20g,斑果藤叶15g,蛇藤
    根10g,老虎刺根15g,甘蔗20g。
        用法:水煎取汁加适量蜂蜜拌匀后送服,日分服3次。
        血尿(傣语:优良兰勒兰)
        临床表现:发热,尿色深黑如酱油。
        治疗方法:清热凉血。
        处方:红牡丹根30g,蜂蜜适量。
        用法:红牡丹根水煎取汁,加适量蜂蜜调匀后服用,日服3次。
        尿急尿痛
        1.尿痛(傣语:优姐呼令呼约)
        临床表现:排尿时尿道疼痛,男性叫呼令,女性叫呼约。
        治疗方法:清热利尿。
        处方:桔子树根10g,胡椒粉1g,棉花树根15g,姜粉1g,香茅草根15g,食盐0.5g,姜黄15g。
        用法:水煎取汁,加胡椒粉和姜粉拌匀后服用,日分服3次。
        2.尿痛(傣语:优不卧)
        临床表现:尿急尿痛,尿流中断则疼痛加剧,排尿后缓解。
        治疗方法:泻心导赤。
        处方一:茉莉花叶子20g。
        用法:取鲜品捣烂,包敷于下腹膀胱区处,一日1次,连包数日。
        处方二:刺桐树皮30g。
        用法:水煎,日分服3次。
        3.尿痛(傣语:姐乎领)
        临床表现:排尿时,尿道疼痛,男女均有。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
        处方一:刺矢茄30g。
        用法:米汤磨服。
        处方二:刺矢茄根20g,白鸭嘴花根20g。
        用法:水煎,日分服3次。
        4.尿痛(傣语:优卧勒呼令姐)
        临床表现:男性患者排尿时疼痛,甚则伴血尿。
        治疗方法:利尿止血。
        处方一:刺矢茄根20g。
        用法:米汤磨服,日服3次。
        处方二:腊肠树茎30g。
        用法:水煎,日服3次。
        尿流不畅
        1.尿难(傣语:优不卧)
        临床表现:排尿困难,尿流不畅。
        治疗方法:行气导滞利尿。
        处方:鸭嘴花根10g,丛生竹根10g,小驳骨根5g,槟榔树10g,红豆蔻5g。
        用法:水煎,日分服3次,可常服之。
        2.尿淋漓不尽(傣语:勐杀嘿当囡当聋没)
         临床表现:小腹胀痛,尿淋漓不尽,或如米泔,伴发热,便秘等。
        治疗方法:清热利湿。
        处方一:野六谷叶10g,红蓖麻根10g,排钱草根10g,鱼眼草10g,黑面神根10g,棉花根10g。
      用法:水煎,日分服3次。
      处方二:雅沙里门囡丸15g,红蓖麻根10g,绿色藤根10g,槟榔青皮10g,聚果榕果10g,
    纤穗柳果10g。
        用法:诸药晒干混合研细,用布包好后蒸熟服用,日分服3次,连服三日后停三日再服三日。
        说明:“雅沙里门囡”为傣医常用成方,其组成见“傣医常用方剂”(第四章)。
        处方三:雅沙里门囡15g,棉花籽15g。
        用法:棉花籽研细后泡水,加雅沙里门囡搅匀,取上清液服用,日服3次。
        石淋
        1.尿结石(傣语:优兵赛)
        临床表现:尿中有细小砂石,尿流不畅。
        治疗方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处方:刺矢茄根10g,排钱草根10g,微籽树根10g,红豆蔻根10g,鸡矢藤10g。
        用法:水煎,日服3次。
        2.尿结石(傣语:扭类好门崩)
        临床表现:尿中有白色小砂石,排尿淋漓不尽。
        治疗方法:通淋排石,行气止痛。
        处方一:棉花树根10g,香茅草10g,柠檬10g,黄姜5g,姜黄5g,姜粉5g(后下),胡椒
    粉3g(后下)。
      用法:水煎,日服3次。
      处方二:柠檬叶10g,野香橼皮10g,香茅草10g,槟榔青皮10g,构树根10g,胡椒粉10g。
      用法:水煎,日服3次。
      3.结石嵌顿(傣语:优兵赛耳乎领入南)
      临床表现:结石卡住尿道,尿点滴或无,少腹拘急,多见于男性。
      治疗方法:通淋排石。
        处方:姊妹树皮lOg,棉花茎lOg,红蓖麻根lOg,香茅草lOg,鱼眼草lOg,柠檬叶lOg,姜黄5g。
        用法:水煎,日分服3次,平时用丛生竹根泡水常服。
        4.肾结石(傣语:扭内)
        临床表现:肾结石,腰痛腰酸,排尿时尤甚。
        治疗方法:清热利湿排石。
        处方一:蕨菜根lOg,蘑芋3片,胡椒粉2g(后下),姜粉2g(后下)。
     用法:水煎,日服3次。
        处方二:臭牡丹根15g,薇籽根15g,槟榔根lOg。
        用法:水煎,日服3次。
        便血
        1.腹痛便血(傣语:否乃冻)
        临床表现:脐周疼痛,阵发性加剧,并伴有畏寒发热,大便稀溏,解柏油样大便。
        治疗方法:和营止血。
        处方一:蚕豆根20g,黑面神根20g。
        用法:水煎,日服3次。
        处方二:倒心盾翅藤lOg,弯管花lOg,黑面神根lOg,余甘子lOg,滇刺枣根lOg。
        用法:水煎,日服3次。
        2.便中带血(傣语:吸良)
        临床表现:便中带血,血色鲜红。
        治疗方法:凉血止血。
        处方:圆锥南蛇藤lOg,滇刺枣叶lOg,对叶榕叶lOg,土牛膝lOg,野茄叶lOg,阿魏0.2g。
        用法:取鲜品加水捣烂取汁服用,日分服3次,连服数日。
        3.便血(傣语:服干)
        临床表现:便血,血色黯黑。
        治疗方法:温中健脾止血。
        处方:圆锥南蛇藤根lOg,使君子lOg,锈毛野枣根lOg。
        用法:水煎,加适量白酒,日服3次。
        4.便血(傣语:鲁冻拢郎)
        临床表现:解稀黑便,继之出现酱色或暗红色便。
        治疗方法:温中健脾止血。
        处方一:洗碗叶树根lOg,红豆蔻5g,胡椒7粒,姜5g,白酒适量。
        用法:诸药晒干研细,白酒为引,用开水分3次冲服。
        处方二:圆锥南蛇藤根lOg,槟榔树根20g,使君子根lOg,白酒适量。
        用法:水煎,日分服3次。
        5.腹痛便血(傣语:姐冻固冻徐宾勒)
        临床表现:腹部阵发性绞痛,便血。
        治疗方法:清热凉血。
      处方:柠檬根20g,桔子根20g。
      用法:水煎,日分服3次。
      6.二便带血(傣语:徐卧勒优卧勒)
      临床表现:便血尿血,血色鲜红。
      治疗方法:凉血止血。
      处方:圆锥南蛇藤根30g,茅草根30g。
      用法:水煎,日分服3次。
      痢疾
      1.疫毒痢(傣语:宾排冻)
      临床表现:发病急骤,壮热口渴,腹痛剧烈,里急后重,痢下鲜紫脓血。
      治疗方法:清热凉血解毒。
      处方:红牡丹叶lOg,桔子汁lOml。
      用法:红牡丹叶取鲜品捣烂取汁,与桔子汁调匀同服。日服3次。
      2.湿热痢(傣语:拢勐杀灰费)
      临床表现: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甚则发热及全身不适。
      治疗方法:清热化湿解毒。
      处方一:鹊肾树上寄生草lOg,松萝5g,紫雪花根lOg,清明花lOg,榼子藤仁(烤黄)5g。
      用法:水煎,日分服3次。
      处方二:圆锥南蛇藤根5g,老虎楝根5g,黑面神根5g,蚕豆根5g,洗碗叶树根lOg,米碎
    叶5g,称钩肉根5g,辛姜5g。
        用法:诸药晒干研细,开水冲服,日分服3次。
        3.痢疾(傣语:冻排勒拜转宾徐木)
        临床表现:腹痛,痢下脓血后又转为粘液便,日行十余次,伴里急后重,甚则发热及全身不适。
      治疗方法:调气行血导滞。
      处方:狭叶倒提壶根5g,槟榔青树皮lOg,草质观音坐莲5g,芒果皮lOg,姊妹树皮lOg,
    蕨菜根lOg,下田菊根lOg,止泻木lOg,野艾根5g,膏桐根5g,臭木lOg,麻芋5g,紫胶5g,
    儿茶5g,朱槿5g。
      用法:水煎,日分服3次。
      血尿(傣语:优卧勒)
      临床表现:小便热赤,带血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
      治疗方法:清心泻火,凉血止血。
      处方一:腊肠树茎干50g。
      用法:水煎,日分服3次。
      处方二:黑种草籽5g,竹叶兰根5g,木锦树浆5ml,土蜂窝适量。
      用法:晒干研粉,开水冲服,日服3次。
      处方三:五筋子根5g,棉节根5go
      用法:水煎,日分服3次。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