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布依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布依族 > 布依族医药概览 > 正文
  • 第一节 民族概况及医药简史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2-23 10:20:00
  • 核心提示: 布依族族源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的古越人,史称“百越”,布依族属“百越”族群系的“骆越”支系。汉代以后,骆越之名被“僚”、&l

        布依族族源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的古越人,史称“百越”,布依族属“百越”族群系的“骆越”支系。汉代以后,骆越之名被“僚”、“俚”代替,僚人之中即包括布依族先民在内。至唐代,包括布依族在内的少数民族被冠以“蛮”称。宋元时期,今布依族生活的地区,出现“五蕃”、“七蕃”的称谓,其中卢、韦、罗等姓氏,至今还是布依族中人口众多的大姓。元代史籍始见“仲家蛮”之称,明清史籍则称“仲苗”、“仲家”等,是这一时期对布依族的称谓。自清代至民国,布依族除被称为“仲家”外,尚有“夷苗”、“水家”、“土边”等多种他称。1949年以后,才根据布依族人民的共同自称,统一用“布依”做本民族称谓。
        布依族世代生息繁衍于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其北地带,是贵州省土著民族之一。全国布依族人口2 548 294人,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地区的镇宁、关岭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在安顺地区的其他县(市),贵阳市郊区,六盘水市辖区内也有部分聚居;另外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毕节、遵义、铜仁等地区和云南、四川部分地区也有布依族居住。
        布依族习惯近水而居,村寨依山傍水,寨内多聚族同姓而居,少与其他民族同寨。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布依族与其他毗邻兄弟民族互相交往,互相融合,相互依存,逐渐形成了“成片聚居,交错杂居”的状况。
        布依族信仰多神,年节多,较有本民族特色的有祭社神、山神的3月3日和6月6日;与农
    事密切相关的4月8日;祭祖的7月半等节日。
        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为同疾病抗争,从当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中寻找并逐渐总结积累了一定的用药经验,并摸索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诊疗方法。在治疗潮湿山区的多发病、常见病如风湿、跌打损伤、骨折、月家病(妇科病)、疔疮及内科杂症等多方面总结了许多有较好疗效的民族方药与诊疗方法。但由于布依族自古只有本民族语言而没有本民族文字,医药继承主要靠祖辈相传、徒承师艺等口传心授的方式得以延续,许多医药经验未能很好地继承下来,甚至有许多好的经验与方药因之失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布依医药的发展。
        伴随着与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化交流,布依族医药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借鉴吸收其他民族的医药经验,尤其是明清两代政府实行“改土归流”政策之后,苗族医药伴随苗族向贵州及其东南地区的迁徙,对布依族医药影响较大;加之伴随近现代汉文化的渗透,布依族医药也一定程度地受到汉族医药的影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