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种植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中药种植 > 全草类 > 正文
  • 芦桧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28 10:52:03
  • 核心提示: 芦桧

    (一)概述

    芦桧是百合科芦桧属,全株均可入药,其主要的药理作用有治感冒、咳嗽、头痛、鼻出血、鼻炎、胃肠病、肝病、便秘、痔疮、痔瘘、刀伤、擦伤、肩周炎、老年性关节炎、中耳炎、口腔炎、神经痛
            芦桧
        (一)概述
        芦桧是百合科芦桧属,全株均可入药,其主要的药理作用有治感冒、咳嗽、头痛、鼻出血、鼻炎、胃肠病、肝病、便秘、痔疮、痔瘘、刀伤、擦伤、肩周炎、老年性关节炎、中耳炎、口腔炎、神经痛、失眠症、醒酒,药物或食物中毒等,可谓能治百病。芦桧原产非洲干燥沙漠地区。
        (二)植物特性    芦桧系多年生常绿肉质草本植物。叶呈莲座状簇生于茎顶,叶长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尖齿状刺。花序为伞形,总状、穗状,圆锥形,花为橘红色,黄色或具赤色斑点,花被的基部多连成简状,花期为12月至次年3月,果实蒴果,种子多数。果实成熟期为2~5个月,其多数不能自花授粉结实。若用种子繁殖,需人工授粉
    。    芦桧自然野生约有300多种,其自然变异和人工杂交品种有200多种,但在我国现代医药,保健和美容所用芦桧品种主要有四种:
        1.大芦桧(A.arhores Cens)也称木立芦桧,木剑芦桧、日本芦桧、鹿角芦桧,株高100~200厘米,叶腋生长出枝条,叶轮生于茎上,叶片肥厚,多汁,粉绿色,表皮带白粉,叶缘有齿状的刺,叶片披针形,长15-40厘米,宽2~6厘米,基部较宽,先端长渐尖。秋季在梗部叶腋形成花茎,高10~30厘米,有少数苞片,总状花序,花下垂,红色,长约2.5厘米。花被基部连合成筒状,6裂,裂片稍外弯,与管等长。雄蕊6个,几乎与花冠等长,花药丁字着生,子房上位花柱细长。蒴果,三角形,室背开裂。种子2棱或3棱,有翼。大芦桧有消炎、抗胃溃疡、抗肿瘤和降血糖作用。外用治灼烧伤,虫咬等多种疾病。在健康和美容上均为上品,药效最高,多鲜吃或鲜对外用,耐寒,味苦。
        2.美国芦桧(A.barbaelansis,或A varaf)也称贝拉芦桧,翠叶芦桧,系库拉索芦桧的一种,茎极短,叶族生于茎顶,直立或近于直立,叶肥厚多汁,边缘齿状小刺,叶粉绿色,叶无斑点。鲜叶汁苦,略带有特殊味,不耐寒。
        3.华芦桧    又称中国芦桧,翠叶芦桧,是库拓索芦桧的一个变种,株形与美国芦桧相似,但植株较小,叶淡绿,小有不规则斑纹,叶表皮较美国芦桧薄。
        4.皂质芦桧(A.Saponaria Haw)又称斑纹芦桧,有粉绿色或翠绿色丛生大叶,叶上斑点多呈网状。叶尖叶绿有刺,刺尖且硬。上部叶斜伸,下部叶开展,并稍向下弯。地下茎四周生长出子株,属群生,生长快。叶大肉厚,凝胶质多,鲜叶味苦,微酸。在鲜食芦桧中,它的药性最缓和。国内引种的芦桧品种中惟有它能采到种子。
        以上所述品种需栽培2-3年以上药性才能充实完全。同时以上品种经过对芦桧大黄素甙的含量测试对比看,每0.001千克鲜片中含量为:大芦桧0.53毫克,美国芦桧(0.46毫克,华芦桧0.08毫克,皂质芦桧0.01毫克,大芦桧含量最高。同时经过大量研究,从医疗效果、安全性、口感、加工难易、经济性状比较,大芦桧还是最好。因此大芦桧要优于其他几个品种。
        (三)生长特性    芦桧喜温暖、耐高温,不耐寒,喜光,耐旱,不耐荫,忌积水,不宜暴晒。对土壤喜松软、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土。但芦桧对瘠薄的土壤也有较强的适应性。
        (四)栽培技术
        1.繁殖方法    由于芦桧在我国不易得到种子,因此多采用无性繁殖。
        (1)组织培养    采主茎上的侧枝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繁殖,经消毒后,切去叶和预芽,接种在含苄基腺嘌呤或动力精的MS基本培养基上。经4~8周长成有3~4片叶的小植株。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繁殖,经4~6周的壮苗培养,再进行扩大繁殖。经壮苗后在含微量萘乙酸,并且减少大量元素量的MS培养基上培养2周,即能长出健壮的根,即可移入育苗床或瓦盆,经12~15周的炼苗和保护,栽培植株长到10厘米以上,新的叶子长出后才能移入露地或室外盆栽。
        (2)扦插繁殖    插穗采自主茎或主茎上长出的分枝,切下10~15厘米长带叶的茎作插穗,阴干2~3天,以免插后腐烂,扦插地应选在阳畦或温室进行。扦插基质,以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扦插时间最好是4~5月或8~9月,插后温度20℃,保持适当湿度30天左右即可生根。
        (3)分株繁殖    把从母体基部生长出的独立子株分出来移栽于苗床或盆中,然后浇水,并正常管理。
        2.栽培管理    芦桧的栽培一般可分为露地栽培和盆栽两种,其栽培技术主要是根据生态习性和植物学特性进行。
        (1)露地栽培    我国的华南、西南南部地区芦桧能露地生长,其他地区都需保护性栽培或盆栽。
        露地栽培芦桧宜选择疏松、肥沃、有灌溉条件、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前结合深翻土地每公顷施堆肥75000千克或油渣1500千克,磷酸二铵375千克作基肥,然后细整作畦,栽植密度依苗大小可分为小苗高10~15厘米,15万株/公顷,中苗高15~30厘米,120000株/公顷,大苗高30厘米以上,75000~90000株/公顷。在生长季节水分应充足,定植后待缓苗后浇透水,然后中耕,保墒,保持水分。生长期追肥2~3次,每公顷每次225~300千克尿素或复合肥,并按月用0.1%浓度磷酸二氯钾进行叶面喷施。夏季高温,应适当遮荫,以免发生晒病,遮荫可结合套种农作物进行。冬季霜降前应挖苗进行越冬贮存栽培,进入阳畦,施少量有机肥,越冬期间不浇水,覆盖塑料薄膜,11月至12月加盖草帘等保暖,白天揭开晚上盖上即可。立春后移植露地栽培。
        (2)盆栽芦桧    盆土要求疏松、透气、保水、保肥又排水良好,所以应采用复合性土壤作栽培基质。其配合方法比例为:腐殖土3份,园土2份,沙1份或腐殖土3份,园土2份,发酵腐熟锯木屑1份;疏松园土4份,椰糠2份。在配制中均应加少量复合肥、骨粉等,增加氮、磷含量。盆以瓦盆为宜,大小应与植株相应。把植株上盆,根系与盆土紧密接触,2~5天不浇水,只保持叶面喷水,可提高成活率。浇水应把握见干见湿,主要是以叶面喷水,冬季进入室内,则宜少浇水。盆栽一定时间后,应追施有机薄肥水,生长季节每15-20天追施一次,冬季一般不施肥。
        3.病虫害防治
    (1)褐斑病    发生在叶片上,初期为墨绿色水渍状小点,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中央凹陷呈红褐色至灰褐色,可穿透叶片两面,但不穿孔,在叶正面产生成堆黑色小点,为其分生孢子器。
        (2)炭疽病    病害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中央灰白色,凹陷,边缘暗褐色,透叶片两面呈薄膜状,甚至穿孔。在叶两面病斑上偶有小点,其为病原菌的分子孢子盘,多为粉红色的粉孢子团,在潮湿条件下更为明显。该病病情严重,普遍发生,影响产量、质量。
        (3)叶枯病    病害发生在叶的正面,从中间和叶绿开始发生,先为褐色小点,后扩为半圆形,干枯,病斑皱缩,中央灰褐色,边缘为水渍状暗褐色的环带,基上的小黑点呈圆状排列。
        (4)白绢病    系为毁灭性的根部病害,危害根、茎、芽和叶,初期叶片发黄,萎垂,植株长势减弱,直至芽心腐烂,根部可见大量白色菌丝,并有蘑菇味道,芽全部腐烂,菌丝渐呈黄色,并产生近球形粉状棕褐色颗粒即菌核。    防治方法:以上各病可用托布津、百菌清、菌特灵等进行防治和治疗。
        (五)采收加工    采收一般根据当地情况,不可过早或过迟,过早叶片未充分长大,过迟则易遭冻害,所以要根据情况适时采收。采收时由下而上采摘,基部叶片宽大,每株能采8片叶。采下后洗净切成薄片,自然晾干,色泽暗绿,或用烘箱烘干,60℃6~8小时即可,色泽褐色,每26~28千克鲜叶可得干叶1千克。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