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兰
(一)概述 别名鸡骨香、水香。
为菊科植物佩兰( Euatorium fortunei Tucz,),以全草入药。有解热清暑、化湿健胃、止呕的作用。分布于河北、山东、江苏、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浙江、福建等省区。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直立。叶对生;通常3全裂,中间裂片较大,长方状椭圆形,两侧裂片较小,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头状花序多数,在茎项或花枝顶端排列成伞房状;花全为管状花,淡紫红色。瘦果长倒卵形。花期7~9月,果期8~10月。
(三)生长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高温高湿生长的快。气温低于19度生长的慢,最适宜温度20~25℃,怕旱,土壤干旱植株矮小,生长慢,产量低,怕涝,地内有积水停止生长或死亡。对光要求很严,光直接影响茎中挥发油的含量,晴天比阴天高,中午高于早晨和晚上,所以采收在中午采收,土壤要求不严。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生长良好,重盐碱地不宜栽种。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应选择疏松、肥沃、湿润的砂壤土最好,排水良好、灌溉方便、阳光充足的地方种植,忌低洼地。施足基肥,深耕细耙,整平,做畦宽120厘米,长可根据地形,灌溉条件而定。
2.繁殖方法 在春天未萌动之前,或秋末进行,选择白色粗壮的根茎剪成6~10厘米长的小段,在畦上按行距24厘米左右,开沟深3~6厘米,宽10~13厘米,放2段根茎,覆土整平,浇水,盖隔墒士,保持地表疏松,湿润,12~15天出苗。每畦栽3行,每公顷播种量1500千克。
3.田间管理 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浇水后要及时除草松土,防止土壤板结。 (1)间苗补苗 苗高12~15厘米时,间去过密的苗子,补到缺苗处或新的地里,株行距18~25厘米,每穴栽3~4株,裁后浇水,最好阴天进行。间苗期注意除草松土,见草即除,重点放在小苗10厘米高前和割第一遍地上茎之后,封垄后停除。
(2)追肥 当苗高10厘米时追一次肥,苗20~25厘米高再追施一次肥。割头一刀叶后施农家肥、人粪尿、草木灰,二刀苗高20~25厘米时追一次农家肥。
(3)排灌 佩兰虽喜低湿,但不能有积水,大雨后注意排水,干旱或地势高燥的地方,要注意灌水。
(五)采收加工 一年收2次,第一次7月上旬,第二次9月上旬,也有的地方可一年收3次。当植株生长很茂盛,末开花前,晴天中午割取佩兰,收后立刻摊晒,晒至7~8成干时,扎成0.5~1千克1把,放到室内进行回潮,再继续晒至全干。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