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红花,别名草红花、怀红花,草本植物以花人药,有破淤活血,通经止痛的功能,主产河南、浙江、四川、河北、新疆、安徽、东北等省区,现全国各地已普遍栽培。 生长习性: 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但能耐寒和抗旱,在荫凉
红花,别名草红花、怀红花,草本植物以花人药,有破淤活血,通经止痛的功能,主产河南、浙江、四川、河北、新疆、安徽、东北等省区,现全国各地已普遍栽培。
生长习性:
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但能耐寒和抗旱,在荫凉、多湿和积水之地,植株生长受阻,花头发育不良,一般选地势高燥、肥力中等、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宜,对土壤要求不严忌连作。
选地、整地: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中等肥沃的砂壤土,忌低洼地,前作以豆科、禾本作物为主,整地时每亩施农家肥2500公斤,加上磷肥15公斤,耕翻人土,耙细整平作宽1.3米的高畦,四周开好排水沟,以利排水。
播种:
红花以秋8-10月份为主,春播在2-6月份,播前用35-40°C温水浸种10分钟(能提高发芽率),捞出倒人冷水中冷却,取出晾干后条播或穴播,条播按行距30-40厘米,开播种沟6厘米,均匀播下种子,覆细土厚2— 3厘米,穴播行距25厘米,穴距10厘米,深6厘米。每穴播种8-10粒,播后覆3厘米厚的土,然后浇水,半月出苗。(东北地区可在封冻前播种,春出苗,而且出苗齐、产量高)。
田间管理:
当幼苗具2片真叶时间苗,每隔10厘米留壮苗株,苗高8- 10厘米时定苗,每隔30厘米留壮苗1株,穴播留2株,如发现缺苗,应马上补苗,以每亩12000株左右为宜。
中耕除草:
一般三次,前两次结合间苗、定苗进行、第三次在封行前结合追肥,培土进行。
合理施肥:
红花苗期需大量使用氮素,施用氮肥,有利茎叶生长,培育壮苗,当幼苗出土后,施人少量稀粪水,以促返青,从抽茎到现蕾是红花生长旺盛阶段,苗高30厘米,叶片数从13片增加到50片左右,出现大量分枝时,应重施抽枝肥,每亩追施人畜粪水 2000公斤,施后培土于根际,厚约6厘米,现蕾以后,氮肥吸收量下降,磷钾肥量要增多,这时每亩施草木灰200公斤。加过磷酸钙15公斤。开花前选择晴天的早上露水干或阴天进行根外追肥,每亩用0.5公斤尿素,1公斤过磷酸钙加水50公斤搅匀后喷施。3、4天1次,共2次。可使花序增大,开花增多。
打顶:
红花茎长1米左右,分枝达 20支时,应进行打顶,可促进分枝,增加产量1倍左右,但打顶后,必须加强肥、水管理,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碳铵 30公斤。
排灌:
红花在苗期、现蕾期和开花期如遇大旱,要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提高产量,如雨量过大,气温升高,则应及时清沟排水,以减少病害发生。
病虫害防治:
主要有红花枯萎病、红花长须芽和潜叶蝇等。防治方法:可用1:1200波尔多液或65%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喷射或灌根3-4次。在 3-4月间用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禁止在花蕾期前后使用药,以免污染药构。
采收加工:
1、采收:红花开后,2-3天进入盛花期,可逐日采收,花冠顶端呈金黄色,中部呈桔红色,花色鲜艳,且叶质较柔软,为采摘最佳时期。
2、加工:花采收后,不能堆放,更不能紧压,干燥方法为:除去杂质将红花均匀薄摊在竹席上,上盖一层白纸或打棚,阳光不能直射,以免药性散发。在阳光下自然干燥或在阴凉通风处阴于,不能常搁置,要及时干燥,以免变霉发黑。遇阴雨天,应及时在46°C烘房内烘干,红花种子亦可药用,中药材“白平子”,于花后20天瘦果成熟时,选晴天割取脱粒后晒干。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