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普查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28 10:52:03
核心提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医药、保健、轻工、化工等各方面对中药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世界各地使用天然药物的发展趋势,也促进了我国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但是,有些地方对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认识不足,对药用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医药、保健、轻工、化工等各方面对中药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世界各地使用天然药物的发展趋势,也促进了我国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但是,有些地方对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认识不足,对药用植物、动物进行掠夺式的采集和猎捕,忽视了动物、植物的生长和增殖规律。也有很多地区盲目砍伐森林,不适当地开垦农田,破坏药用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使自然生态失去平衡。这些人为原因,导致了某些中药资源种类的枯竭,减弱了资源的再生能力。资源的再生量跟不上需要量的增长,供需矛盾就会日益突出。为了保护中药资源和保证药用需要,做到合理地开发利用,摸清全国的中药资源家底已迫在眉睫。为此,1982年12月28日国务院第45次常务会议决定“对全国中药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制定发展规划。”根据国务院的要求,从1983年开始全国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中药资源普查。这次普查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及内容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全国各地自上而下普遍成立了普查机构,并以药材部门为主,农业、林业、卫生、科研、测绘、大专院校等各有关机构通力合作,组成了既有技术力量,又有实践经验的普查队伍。普查工作历时5年,对全国80%以上的国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通过这次普查,各地基本摸清了资源“家底”,掌握了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对362种主要中药材品种的资源蕴藏藏进行了调查。在普查中,发现了一批新品种、新资源;认识了中药资源与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和生产力、交通、科学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这次普查揭示了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规律和中药生产、资源开发的地域差异,正确地评价了中药资源优势,总结分析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经验、技术,确定了今后的药材生产布局和发展的方向、途径及应采取的措施,为全国中药资源区域性开发和合理保护、利用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本书以这次中药资源普查资料为基础,以单项和整体中药资源为论述对象,研究整理了资源的种类和分布、数量和质量、保护和管理,以及中药区划和区域开发等内容。本书将结合全国普查所取得的成果逐项分章加以介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