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资源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中药资源 > 区划及区域 > 正文
  • 中药区划(二)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28 16:02:33
  • 核心提示: Ⅲ华东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包括浙江、江西、上海、江苏和安徽中部和南部,湖北、湖南中部和东部,福建中部和北部,河南南部,广东北部,涉及10个省、市共514个县(区)。本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加工
            Ⅲ华东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包括浙江、江西、上海、江苏和安徽中部和南部,湖北、湖南中部和东部,福建中部和北部,河南南部,广东北部,涉及10个省、市共514个县(区)。本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加工能力强,消费水平高,交通方便,对外贸易活跃。农业经营集约程度较高,林、副、渔业发展较快。区内淡水水域十分辽阔,全国五大淡水湖均在本区境内。
        本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丘陵山地占全区的3/4 平原占1/4。秦岭、淮阳山地、长江沿江丘陵平原、江南丘陵山地、南岭山地、江浙沿海平原为主要地貌。本区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850-1800毫米,是我国雨量充沛的地区之一。冬季因北方冷空气长驱育入低温寒冷,农作物易受冻害。本区北部分布着北亚热带地带性黄棕壤,南部广泛分布黄壤和红壤。区内植被类型为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见落叶阔树优势种如麻栎、栓皮栎、槲栎等。常绿树种如苦槠,小叶青冈、冬青等。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主要是亮斗科青冈属、栲属,山茶科木荷属,樟科润楠属、楠木属的种类。本区动物届东洋界动物区系。常见的有小鹿、獐、尖吻蝮、平胸龟、棘胸蛙。矿物药有磁铁、明矾石、芒硝、石英石、云母等。1.本区中药资源特点
        (1)门类齐全,品种繁多,蕴藏丰富。全区有中药资源3300多种,其中植物类2500多种,动物类300多种,矿物类50种左右。海洋药用资源300-400种左右。本区家种和野生品种的产量和收购量占全国50%以上的有白术、麦冬、枳壳、浙贝母、穿心莲、白梅花、明党参、栀子、虎杖、女贞子、海风藤、夏枯草、鸡血藤、玉竹、前胡、艾叶、防己、延胡索、太子参、夏天无、山茱萸、射干、辛夷、芡实、榧子、白胶香、蔓荆子、龟甲、鳖甲、蕲蛇、蜈蚣等40多种左右,此外,草决明、荆芥、鹅不食草、紫花地丁等70-80种野生药材全区皆有分布。
        本区家野药材同步发展。野生药材每年收购600多个品种。人工种植的达100种左右,种植面积200多万亩,其中木本药材约150多万亩,家种药材在本区中药中产收购中占有主要地位。
        (2)地道药材和珍贵品种较多。本区生态环境适宜,生产水平较高,形成了很多独具特色的地道药材,加浙江“浙八味”(浙贝母、麦冬、玄多、白术、白芍、菊花、延胡索、温郁金)每年的商品调出量占全国的40%以上。安徽皖西茯苓、滁菊、歙县贡菊、铜陵牡丹皮、霍山石斛、宣州木瓜;浙江、安徽、河南的山茱萸;河南桐柏山桔梗、蒿柴胡;江苏的薄荷、茅苍术;湖北大别山茯苓、鄂北蜈蚣;闽北建莲子、建泽泻、建厚朴、闽西乌梅;江西清江枳壳、宜春香薷,丰城鸡血藤、泰和乌鸡;湖南平江白术、沅江枳壳、湘乡木瓜、邵东湘玉竹、零陵薄荷、零陵香、湘莲、汝升麻等闻名于国内外,每年除供国内市场,尚有相当可观的出口量。
        (3)中药资源开发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中成药工业具有一定规模。本区江、浙、闽、赣、皖一带,中药材经营非常活跃。江西樟树经营中药已有1700多年历史,至今仍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历史上川、广、津、浙的药材云集宁波转口外销;福建药材经海上远销世界各地;上海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药材销售市场。武汉三镇则是华中药材集散的重要枢纽。这些地区,现在仍然是全国中药商品交流中心。
        本区中成药工业发展迅速,中药资源开发利闭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提高。全区现有中成药企业160多家,其中重点企业占全国的30%左右。80年代中成药产品获国家质量金质奖、银质奖分别占全国获奖总数的30%以上。本区的中成药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途径
        本区应着重抓好大宗地道药材的生产,讲究药材品质,根据国内市场和出口的需要,有计划地安排种植,并选择生态适宜的地区建立稳固的商品基地。合理采收野生药材,用养结合。对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的野生品种,积极开展人工栽培和饲养。
        (1)以传统的地道药材为主,建立家种药材生产基地。根据市场需要,调整布局,稳定种植面积,重点发展亚热带暖湿型品种。对热量要求高、湿度要求大的南药品种,可在浙南沿海、闽西南一带发展。在传统产区或生态适宜、药材产量质量俱佳的新产区,建立商品基地。本区药材生产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产量不稳定,单产高、低不平衡。应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用地养地结合,培养抗逆性强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保障地道药材的优质高产。
        (2)搞好野生药材收购,继续开展野生变家种工作。本区野生药材品种多,质量好。但种群小,分布零星,采集困难,收益不高。野生药材的采集量下降,出现了当地有资源无药供应的现象。要合理设置收购网点,增加收购人员。一些资源严重下降,并难以恢复的野生品种如半夏、三棱、蛇类等,以及需要量大的品种应变野生为家种家养。
        (3)以科学技术为动力,推动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要继续研究家种药材的稳产高产和综合利用问题,以保持地道药材的特色。研究新用途,扩大内销和出口。其次是野生变家种品种的一些技术难题还没有完全解决,需要进一步组织攻关。最后,是对于有苗头的品种,在系统地进行化学成分、药理研究的基础上,有重点地组织开发利用。
            Ⅲ1钱塘江流域及长江三角洲山地、平原浙贝母、延胡索、菊花、白术、西红花、蟾酥、珍珠区
        本区包括江苏中部和南部,安徽南部、浙江中部和北部,江西东北部以及上海5省、市共142县(市)。本区社会经济发达,商品生产水平高,是全国稻、棉、蚕茧、茶叶、水产品、竹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乡镇企业兴旺,金融、旅游、对外贸易事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本区约有中药资源230O多种,其中植物类2000种左右,动物类约有270种,矿物及其它类有30多种。区内中药资源类型较多,家野兼有。海滨盐生药材,河湖港汊水生、湿生药材资源丰富。本区以平原为主,土地肥沃,湖泊众多,气候湿润。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有相当基础,又是全国药材生产主要基地。浙贝母、菊花、白术、木瓜、西红花、山茱萸、薄荷、丝瓜络是本区的主要求种品种。家种药材的生产布局相对集中,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单产较高。但是,本区人多地少,各种经济作物种植倒茬困难,连续种植加上高温多雨,病虫害严重。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以及购、销价格的影响,药材生产起伏较大,甚至出现盲目性。因此,本区的中药材生产应加强市场预测,合理安排,注意病虫害防治。
        本区东部和南部苏皖低山丘陵,黄山、天目山、浙东丘陵山地等是野生药用资源分布区。前胡、苍术、明党参、夏枯草等是本区主要的野生植物药材,蟾酥、地龙、珍珠、土鳖虫、刺猬皮、蕲蛇等是本区的主要动物药材。茯苓、益母草、明党参、葛根、山楂、虎杖、夏枯草等20多个品种蕴藏量较大。本区沿海滩涂的猪毛菜、滨蒿、香附等.江河湖泊水网的莲、芡实、菖蒲、水烛、蒲黄、慈菇、黑三棱、半边莲等资源丰富。本区野生资源种类多,数量不大。特别是药用动物如各种蛇类,由于长期的捕捉,资源减少,目前已逐步转为人工饲养。
            Ⅲ2江南丘陵山地厚朴、栀子、泽泻、郁金、蕲蛇、金钱白花蛇区
        本区包括浙江南部、福建北部和中部、江西中部和南部、湖北东南部、湖南东部和中南部、广东北部,涉及6省216个县(市)。本区山区面积较大,纵横起伏,松、杉、毛竹生长繁茂,是我国重要林业基地。区内名特产品很多,以柑桔、油茶、茶叶等为著名,农业生产中低产田较多。
        本区冬季温和,夏季湿润。区内分布着典型的常绿阔叶林。中药资源种类约250O种,其中植物类2200多种,动物类280多种。矿物类30种左右。野中药材中,钩藤、土茯苓、鸡血藤、防风、葛根等为本区的主要品种。葛根、土茯苓、清风藤、狗脊、乌药、淡竹叶、栀子、虎杖、女贞子、海风藤等30多个品种蕴藏丰富。本区南部山区中药资源种类繁多,三尖杉、满山白、雷公藤、盐肤木、小叶买麻藤、地油子、绞股蓝、藜豆、苦木、清风藤、碎骨香、毛冬青、蒲黄、短柄紫堇等被认为是有开发价值的品种,表明本区野生药用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本区家种药材以厚朴、栀子、泽泻、郁金、玉竹、白术、乌梅为主要品种。但家种药材特别是地道品种由于单产不高,总产量下降幅度较大,种植面积不断减少。林木药材加厚朴等采剥过度或尚未成龄即被砍伐。本区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地道药材生产,培育优质高产品种,加强对林木药材的抚育管理,保护珍稀野生资源。
              Ⅲ3江淮丘陵山地中药区
        本区包括河南西南部、湖北东北部、安徽中部、江苏中部和西部,涉及4省共70个县(市)。本区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商品经济不太发达,为华东地区经济发展的低谷地带。区内有草地面积4000万亩,宜林地1800万亩,为今后发展草本和木本药材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区地貌主要由南阳-襄樊盆谷,桐柏山-大别山地,江准丘陵岗地构成,山地面积占全区面积的50%左右。本区为我国南方植物区系的北界,又是某些北方植物区系的南界,反映了南北植物区系交汇的特点。如桐柏山-大别山区,其北坡的区系构成主要为华东、华中成分,南坡的亚热带常绿成分有所增加。植被类型是以落叶栎类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内山野动物种类较多,属国家保护动物有獐、豹、大鲵、虎纹蛙、穿山甲、水獭、大灵猫、原麝等。药用动物还有蜈蚣、东方蝾螈、大蟾蜍、龟、鳖、乌梢蛇、蝮蛇、大嘴乌鸦等。
        本区中药资源约200O种,其中植物类1700余种,动物类250多种,矿物类3O余种。中药材茯苓、辛夷、山茱萸、射干、苍术、猫爪草、蜈蚣等品种在国内中药市场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柴胡、半夏、桔梗、霍山石斛亦为本区的地道药材。野生药材中的葛根、合欢皮、山楂、夏枯草、艾叶、地榆、野菊花、寻骨风、南沙参、黄精、香附、络石藤、椿树皮、百部、土茯苓、乌药等几十个品种分布广泛,资源蕴藏丰富。待开发的盘龙参、山丹、绞股蓝、蛇葡萄、扇子七、三尖杉等也有一定的资源。本区栽培的重点中药材有90种左右,种植面积占华东区的50%,大部分为木本药材。茯苓、山茱萸、辛夷、蔓荆子等品种是全国著名的地道药材。茯苓在本区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商品质地紧密、色白、肉细、匀净,有“中药白银”之称。本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山区土地广阔、适宜种植多年生木本类药材。因此,加强对多年生药材的抚育管理,建设商品基地是本区家种药材的根本途径。对射干、皖贝母、霍山石斛进行引种栽培。研究开发蛇葡萄、断血流、百蕊草、冬凌草等新品种、新资源。
        本区药用动物种类较多,资源比较丰富。蜈蚣为本区动物药的代表品种。主产于湖北,野生蕴藏量居全国首位。年收购量占全国的60%以上。湖北蜈蚣体大、包鲜,有光泽,素有“金头蜈蚣”之称。本区的药用动物因长期捕捉,资源有所减少,为了保护资源,应注意适时适量捕捉,对资源量少的药用动物要进行人工饲养。
            Ⅲ4 长江中、下游丘陵、平原及湖泊牡丹皮、枳壳、蔓荆子、龟甲、鳖甲区
        本区包括湖北中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中部,涉及4省共86个县(市),位于长江两岸,城市密布。武汉、长沙、南昌等大城市为区内的经济中心。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盛产稻谷、棉花、水产品等,是我国粮、棉和渔业生产基地。本区是我国长江中游著名的江、河、湖泊区,区内河湖密布,地势低平。全区中药资源约1300种,其中植物类1000种以上,动物类约250种,矿物类30种左右。牡丹皮、枳壳、枳实、辛夷、夏天无为主要家种品种。鄱阳湖、洞庭湖两大湖区是江枳壳、湘枳壳的集中产区,安徽铜陵、南陵一带为牡丹皮的传统产区。本区家种药材易受低温、洪涝的影响,产量不稳定。应加强田间管理,稳定药材产量。本区野生药材资源丰富,种类较多。蔓荆子、三棱、白前、茵陈为本区的主要野生品种。益母草、野菊花、艾叶、夏枯草、芡实、香附、白前、络石藤、桑白皮、百部、合欢皮等野生蕴藏量较大,有一定的开发潜力。水生和湿生动、植物药材是本区的特色品种,其中龟甲、鳖甲年收购量约占全国的5O%以上,莲、眼子菜资源丰富。要保护湖区水面的生态环境,防止水质污染,采收水生药材;特别是捕捉龟、鳖等品种,注意保护资源。
            Ⅳ西南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本区包括贵州、四川、云南大部,湖北、湖南西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广西北部、西藏东部,共9省、区515个县(市)。本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有汉、藏、彝、羌、苗等25个民族。亦为我国著名的粮、油、烟、菜、猪、蚕丝、柑桔、药材产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林和经济林基地。四川盆地不仅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经济作物和药材主产区,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本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建国后,铁路、公路发展迅速,长江、嘉陵江、乌江等主要河流形成水运网。尽管如此,多数地区的交通状况和经济、科学文化仍比较落后。
        本区地势西高东低,高差悬殊,切割强烈,河流广布。山地、丘陵、高原占全区总面积的95%。秦巴山地由秦岭、大巴山及两山之间的汉中、安康等盆地构成;云贵高原以山原山地为主,哀牢山、乌蒙山、大娄山、武陵山等大小山脉遍布;四川盆地,四面环山。秦岭以南为北亚热带,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为中亚热带。区内水热条件较好而光照条件较差。由于秦岭、大巴山抵挡北方寒潮侵袭,冬季温和,生长期长。本区大部地区雨量丰沛,年降水量800-2000毫米。由于地形复杂,切割强烈,形成了不少“小气侯区”,出现垂直气候带,植被的垂直分布非常明显。本区为森林土壤类型,由北至南依次出现黄褐土、黄棕壤、黄壤、红壤、石灰土等。本区是我国亚热带最大的常绿落叶阔叶林区,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混交林。主要经济林种有油茶、油桐、漆树、乌柏、核桃、茶树、柿子、板栗等。本区动物兼有古北界、东洋界两个区系成分,为我国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主要代表种有林麝、熊、豹、云豹、豺、獾、猕猴以及珍稀特有种大熊猫、大鲵、鳄晰等。1.本区中药资源主要特点
        (1)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全区中药资源种类约5000多种,其中植物类约4500种,动物类300多种,矿物类200种左右。秦巴山地植物兼有亚热带成分和暖温带成分,旱生或水生植物也在此生长繁育,形成了我国南北植物交汇的过渡地带。云贵高原中药资源约4000种以上,其中药用植物3900多种,药用动物200种左右,矿物80多种。野生资源蕴藏量占全国80%以上的品种有茯苓、麦冬、玄参、吴茱萸、杜仲、厚朴、石斛、何首乌、胡黄连、雪上一枝蒿、金果榄、川乌、雄黄、朱砂、续断等;野生资源蕴藏量占全国50-80%的品种有牛膝、牡丹皮、金银花、辛夷、天麻、天南星、女贞子、白前、半夏、前胡、冬葵子、川楝子、九节菖蒲、猪苓、天冬、乌梢蛇、穿山甲等。家种药材年产量占全国80%以上的品种有当归、川芎、附子、云木香、川明参、巴豆、黄连、南沙参、独活、川乌、川楝子等;年产量占全国50-80%的品种有玄参、三七、木瓜、吴茱萸、佛手、杜仲、厚朴、大黄、牛蒡子、天麻、款冬花、女贞子、前胡、防风、苍术等。
        (2)名贵地道药材品质优良。本区自然条件优越,中药资源应用历史悠久,药材产量大,质量好,行销国内外,有“川、广、云、贵”地道药材的称誉。本区名特优、珍稀药材中,川产药材有麝香、冬虫夏草、熊胆、川贝、黄连、石斛等;大宗川产地道药材有川芎、川麦冬、川附子、川牛膝、川郁金、川白芍、川白芷、川泽泻、川黄柏、川厚朴、川大黄、川枳壳、川龙胆、川杜仲、川楝子、川红花、川木香、明党参、半夏、白姜、巴豆、使君子、羌活、栀子、甘松等。除川产药材外,云南药材如云三七、云茯苓、云木香、云黄连、云天麻、云当归、云龙胆、云防风、雪上一枝蒿等,贵州药材天麻、杜仲、半夏、吴茱萸、朱砂、雄黄;甘肃岷归、纹党、红芪;陕西凤党、天麻、潼蒺藜;湖北味连、板桥党参、茯苓等,品质优良、久负盛名,是本区中药材的优势品种。另外,民族药丰富多彩。本区是多民族地区,藏、彝、苗、傣、景颇、崩龙族医药各具特色。2.本区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途径
        要充分利用本区药用资源优势,家野并举,合理布局,发展名贵地道药材。加强资源保护,利用野生中药资源要合理适度。培养科技人才,运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民间药和民族药资源,开展中药材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
        (1)巩固发展家种药材主要产区,提高药材产量。本区四川盆地、汉中盆地水热条件优越,劳动力资源充裕,农业生产基础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经济作物产区,也是家种药材的生产区,应以四川、汉中盆地为中心,发展川芎、黄连、郁金、附子、麦冬、白芷、枳壳等为主的家种地道药材。这些地区,药材栽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生态适宜,药材质量好。但是低产田较多,应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抗洪涝干旱,改土培肥,提高地力,培育良种,提高产量。本区秦巴山区野生药材资源丰富,在重点发展当归、黄连、木本药材生产的同时,着力开发这一地区的野生资源。川、鄂、湘、黔山原山地,发展杜仲、吴茱萸、茯苓、木香,开发朱砂、雄黄等矿物药材。滇、黔、桂山地丘陵重点发展三七、通草、石斛的生产。云贵高原区在开展野生药材收购的同时,重点发展云黄连、云木香、云获苓等云药生产,开发利用民族药资源。
        (2)贯彻“护、养、猎”,“采、护、育”并举的方针,发挥本区中药资源优势,保护野生资源。多年来,由于森林大量砍伐,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赖以生存的药用动、植物繁衍栖息地逐年缩小,特别是药用动物,如熊、麝等蕴藏量急速下降,加之人们对保护野生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保护不力,致使本区不少野生药材资源日趋减少,有的品种濒于绝灭。对野生珍贵稀有品种或资源锐减的品种如麝、熊、川贝母、石斛、野茯苓、野黄连等进行重点保护,建立保护区或封山育草、育林,使这些野生动、植物资源得以恢复。秦岭、太白山、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也要对药用资源进行保护。本区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边远山区,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劳动力缺乏,野生药材收购网点不多,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今后应为合理开发这些资源创造条件。
        (3)培养人才,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商品经济。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历史的原因,本区经济发展比较迟缓,文化教育科学技术较落后。特别是山区人才匮乏,极大地影响了对本区丰富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由于中成药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生产条件较差,技术、设备落后,资源优势不能很好地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为了切实改变“调出原料经沿海地区加工中成药后,将产品调进本区”的被动局面,扭转中药科研、教育落后的状况,从根本上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必须利用多种渠道,培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提高科研队伍素质,进行中药资源和民族药的开发。同时充分发挥现有中成药工业潜力,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拳头产品。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