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资源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中药资源 > 分布 > 正文
  • 东部季风区域的中药资源分布(三)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28 10:52:03
  • 核心提示: (一)秦巴山地

    秦巴山地北起秦岭北麓及伏牛山山脊,南抵大巴山脉分水岭和神农架南坡,东临豫东平原及鄂西北山地,西过甘肃的漳县-武都-文县一线。秦岭山脉为我国长江和黄河中游的分水岭,山势巍峨,西高东低,全长达500公
        (一)秦巴山地
        秦巴山地北起秦岭北麓及伏牛山山脊,南抵大巴山脉分水岭和神农架南坡,东临豫东平原及鄂西北山地,西过甘肃的漳县-武都-文县一线。秦岭山脉为我国长江和黄河中游的分水岭,山势巍峨,西高东低,全长达500公里,南北宽120-180公里,海拔高度多在1000-2000米;主峰太白山,海拔高达3767米。大巴山蜿蜒于四川和陕西边线,向东延伸至湖北西北部,主峰神农架的最高峰高3105.1米。本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区,位于东南季风区,由于秦岭对南北气流的阻挡,冬季气温较高,夏季雨水充沛,形成了温暖湿润、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有利于中药资源的生长和发育。
        秦岭处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带,是中国两大植物亚区(即中国-日本植物亚区和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交汇处,兼有我国南北植物区系成分。植物种类丰富,且含有许多种子植物的特有属及待有种。大巴山属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带,其中华中植物区系成分很多。
        秦巴山区中药资源种类繁多,素有“巴山药乡”之美誉。以陕西为例,秦巴山地的中药资源种类占全省总数的2/3以上,达1500种以上,仅秦岭山地太白山就有中草药近千种。著名药材有党参、当归、地黄、黄芪、贝母、茯苓、黄连、杜仲、天麻、白芍、菊花、牛膝、山茱萸、枸杞子、大黄、药用大黄、红毛五加及九节菖蒲等。民间草药种类丰富,多为本区的代表种和特有种,仅以“七”命名的就有144种,如桃儿七,红毛七,长春七等;稀有药用植物有太白贝母、太白米、凤凰草、枇杷芋、延龄草、祖师麻、黄瑞香、太白美花草,独叶草、手掌参、太白乌头、太白黄连和朱砂莲等。
        秦巴山地的秦岭东段、武当山、荆山和神农架北坡植物区系结构相当复杂,既有华东区系成分,又有西南和西北区系成分。这里的药用植物种类特别丰富,代表性和特殊性的木本植物有枇杷、山豆根、七叶树、天师票、密蒙花、油茶、金樱子、武当玉兰、女贞、银杏、杜仲、黄柏、厚朴、三尖杉、川桂、常山、红茴香等;藤本有鸡血藤、钩藤、凌霄花、青牛胆、华钩藤、木通、三叶木通、飞龙掌血、大血藤、南五味子、锚儿屎、猕猴桃、唐松草、绞股蓝、雪胆等;草本有鹿衔草、半枝莲、乌头、拳参、川牛膝、独角莲、华细辛、毛细辛、秦艽、北柴胡、百合、甘肃贝母、川贝母、珠芽蓼、窝儿七,甘青乌头、太白棱子芹、五脉绿绒藁、扣子七和鬼灯檠等。本区的栽培药材约有100种,其中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的有当归、天麻、杜仲、独活、连翘、黄连、党参、红芪、大黄、厚朴、吴茱萸、云木香、川贝母、附子、山茱萸及栀子等。
        药用动物种类也相当丰富,主要的有林麝、豹、黑熊、金丝猴、苏门羚、灵猫、大鲵、白鹳、穿山甲、鳖、龟、蝎、水獭、乌梢蛇、乌骨鸡、獾、土鳖虫、蜣螂、蝉等。
        药用矿物则有朱砂、水银、密陀僧、磁石、自然铜、石膏、雄黄、信石,炉甘石、花蕊石、礞石、石燕、龙骨、寒水石、滑石、赭石、禹粮石、金精石、钟乳石、银精石、阳起石和硫黄等。
            (二)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周边是海拔1500-3000米的山地,组成了盆地的自然边界,嘉陵江、沱江、泯江由北向南汇入长江。四川盆地以在陵为主,兼有平坝和低山,最大的平原是成都平原,又称川西平原,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
        本区为群山环绕,北有秦岭、大巴山两道屏障,寒潮不易侵入,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平均气温16-18度,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本区气候的基本特征是冬暖、春旱、夏热而长,多云雾,温暖湿润,几乎全年都是农作物生长期。土地肥沃,是种植业高度集中的区域,也是四川的药材重点产区。野生药材蕴藏量较大的有天南星、天花粉、五倍子、前胡、木通、鸡血藤、钩藤、麦冬、紫苑、葛根、败酱、青葙子、淡竹叶、谷精草、女贞子、紫苏、夏枯草、枳实和桑叶等。主要的栽培种类有川芎、麦冬、附子、郁金、泽泻、白芍、白芷、红花、菊花、桔梗、丹参、川明参、云木香、延胡索、牡丹皮、白姜、瓜蒌、荆芥、薄荷、薏苡、牛蒡子、补骨脂、枳壳、栀子、陈皮、佛手、使君子、巴豆、木瓜、川楝子、石斛、杜仲、厚朴及黄柏等。木本药用树种有马尾松、柏木、樟、楠木、桤木、喜树、桉树、苦楝、马桑、黄荆、乌桕、白蜡、棕桐、桑和柑桔等。
        四川盆周山地气候温和湿润.云雾多,日照少,常绿阔叶林是这里的基本植被类型。野生中药资源种类丰富,以峨眉山为例,有药用植物1655种,待产及地区性药用植物有岩白菜、朱砂莲、雪胆、九子莲、走马胎、珙桐、岩菖蒲、黄连、三角叶黄连、草黄连、羽叶三七、竹节参、狭叶竹节参、西藏旌节花、冀梗五味子、凹叶旌节花、瓜叶乌头、甘西鼠尾、峨眉贝母、扇羽阴地蕨及峨眉藜芦等。盆周山地主要植、动物药材有黄连、当归、党参、云木香、川贝母、州牛膝、白术、金银花、天麻、款冬花、杜仲、厚朴、黄柏、柴胡、独活、钩藤、通草、五味子、辛夷、麝香、熊胆、豹骨、乌蛇等约50种。
        本区内的动物性药材还有五灵腊、珍珠、僵蚕、蚕沙、狗肾、水牛角、蜂蜜、土鳖虫、鸡内金、水蛭、蛇蜕、九香虫、虫白蜡、斑螫和蛴螬虫等。矿物药有自然铜、花蕊石、石燕、赭石、芒硝、朱砂、石膏、寒水石、禹粮石、滑石及水银等。
            (三)贵州高原
        贵州高原位于西南亚热带区的东南部。地势以西部最高,中部苗岭一带居次,边缘部分被切割为低山丘陵。贵州高原西北部的威宁,海拔225O米,中部贵阳一带海拔约1000米,至南部边缘的锦屏一带则降至350米。主要山地有乌蒙山、大娄山、梵净山和苗岭。本区地处中亚热带中部,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阴雨和雾日多,而日照少,湿度大,立体气候明显,全年降水量1200毫米。境内河流纵横,适宜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的生长、繁衍。
        本区的植被类型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以及木兰科的栲属、青冈栎属、樟属、桢楠属和木荷属等优势树种构成,一般分布在海拔1400米以下。在石灰岩地区多为石灰岩常绿陈林。
        贵州地区中药资源种类繁多,其中珍贵、稀有的有珠子参、三尖杉、冬虫夏草、麝香、牛黄、熊胆及穿山甲等;大宗地道药材有杜仲、天麻、枇杷叶、山豆根、天花粉、天南星、川牛膝、委陵菜、白茅根、白薇、白蔹、石菖蒲、玄参、石斛、厚朴、吴茱萸、黄柏、黔党参、何首乌、龙胆、天冬、金银花、桔梗、五倍子、半夏、山乌龟、桃仁、雷丸、金果榄、木蝴蝶、南沙参、木瓜、毛慈菇、灵香草、马槟榔、仙茅、冰球子、黄精、拳参、白及、续断、重楼、茯苓和灵芝等;属于南亚热带药用植物有苏木、安息香、儿茶、芦荟、沉香、木蝴蝶等。矿物药有朱砂、水银和明雄黄等。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丰富的民族用药经验。而且民族药和民间药资源均具明显的地方特色,如加格略(苗药,Paris spp.)、加比利吉(苗药,即朱砂根和百两金)、尖惊药(布依药,九头狮子草)、啊刺(彝药,刺黑珠,毛叶小檗,石黑珠,豪猪刺,生果小檗)、排志(彝药,土大黄)、喳咪咪(布依族药,山木通)、秒梅(布依族药,杜鹃兰,独蒜兰)、豆威(苗族药,海金子,光叶海桐)、嘎汪列(苗族药,天南星,多疣天南星)、加灰柯(苗族药,路边青,中华水杨梅,日本水杨梅)等都是亚热带植物种类。
        位于贵州东北部的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为我国亚热带生态系统保护较为完整的地区,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类型。植物种类约有2000种,其中亚热带区系成分很多,如冬青、红茴香、披针叶茴香、杜茎山、朱砂根、瑞香、狗脊、金钱吊乌龟、香花崖豆藤、蜈蚣草、五风藤、朝天罐、槲蕨、华山姜、重唇石斛、石仙桃、粗榧、华南十大功劳、阔叶十大功劳、中华旌节花、常山、三叶崖爬藤、川桂、华中五味子、滇重楼、滇南星、雪里见、开口箭、八角莲、珠子参、大叶三七、红豆杉、碗豆七、管花鹿药及吴萸叶五加等。
        关于贵州高原石灰岩地区药用植物的分布情况,可参阅本章华中亚热带区及南岭山地部分的有关内容。
        本区动物资源约有:300多种,既有华仲、西南区系成分,又有华南区系的特点。主要动物性药材有穿山甲、蛤蚧、马鹿茸、熊胆、斑螫、牛黄、马宝、水牛角、猴骨、水獭肝、鳖甲、龟板、九香虫、蜂蜜、蜂房、蜂蜡、灵猫香、五灵脂、僵蚕、蟾酥、王锦蛇、乌梢蛇、赤链蛇、蝮蛇、眼镜蛇、眼镜王蛇、尖吻蝮、蛇蜕和水蛭等。
        本区药用矿物药有30多种,加朱砂、滑石、炉甘石、硫黄、雄黄、水银、无名异、芒硝、钟乳石、赭石、自然铜、花蕊石、寒水石、白矾、白石英及琥珀等。
            (四)云南高原
        位于我国西南部,是青藏高原的南延部分,地貌以山地高原为主体,一般海拔为1500-2500米,地势向东南倾斜。云南高原东部,石灰岩分布很广,岩溶地貌发育。本区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同季如春,日照充足;全年降水量800-1100毫米,干湿季节分明,降水量的80-90%集中在5-1O月。本区地形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变化显著,从南到北形成一个巨大的垂直带谱。例如,滇西北、川西南海拔2800米以上和滇东北海拔2500米以上地区,冬季较长,且多霜雪,热量条件差,生长期短;滇中、黔西高原海拔1200-2500米,春、秋季较长.霜期短,属亚热带气候,作物四季可生长。
        地带性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北亚热带针叶阔叶混交林,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则为暗针叶林和高山灌丛与草甸,南部有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一些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特有的栽培植被,如芭蕉、八角茴香、番荔枝、龙眼、芒果、苏木、砂仁和草果等。
        云南高原有中药资源5050种,其中名贵道地和大宗的种类有云木香、黄连、茯苓、天麻、半夏、三七、当归、雪上一枝蒿、川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多种重楼(如七叶一枝花、球药隔重楼、狭叶重楼、长药隔重楼、华重楼、宽瓣重接等)、藜芦、土茯苓、鸡血藤、石韦、贯众、狗脊、伸筋奇、骨碎补、茜草、川楝、马尾连、鹿衔草、草血竭、山乌龟、南五味子、升麻、草乌、人字果、星果草、瓜叶乌头、甘青乌头、铁棒锤、宣威乌头、坚龙阳、金铁锁、青羊参、云防风、余甘子、昆明山海棠及丽江柴胡等;栽培品种主要有三七、云木香、云茯苓、云当归、党参、贝母、天麻、川芎、杜仲、黄柏、厚朴、山药、吴茱萸、附子等;南药种类有肉桂、白豆蔻、草果、千年健和苏木等。云南高原少数民族众多,民间和民族购药多为本地区分布种类,如青羊参、通光藤、雪胆、滇重楼、松萝、灯盏花、紫金龙、大黄藤、锡生藤、山乌龟、红藤山乌龟、长柄地不容、大麻药、青叶胆、白园参、金不换及黑蒴等。
        云南高原的自然环境具有明显的“立体”特征,药用植物的生长和立体气候的关系十分密切,垂直差异也比较明显。“立体”气候可分为高寒层、中暖层和低热层三层,各层中分布着不同种类的药用植物。1.高寒层
        由于云南高原东部和西部热量条件和寒潮入侵强度不同,西部海拔2500米以上和东部海拔2300米以上为高寒层。气候类型基本上相当于寒温带及温带。主要药用动植物种类有云木香;当归、天麻、粗茎秦艽、珠子参、雪上一枝蒿、卷叶贝母、云黄连、三尖杉、黑皮芪、黑藁本、大黄、沙棘、青羊参、丽江山慈菇、岩陀、羌活、法罗海、三分三、榧子、隔山消、石菖蒲、大紫丹参、竹七、明七、雪茶、雪莲花、胡黄连、冬虫夏草、绿绒蒿、西藏秦艽,以及豹、熊、鹿、麝等。2.中暧层
        中暖层以西部海拔1500米至2800未及东部1300米至2300米为范围。主要集中在滇中、滇西南,具北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植被主要为阔叶林、常绿阔叶混交林及针叶林。温带药用植物极多,野生种类有龙胆、黄芩、半夏、杜仲、云防风、何首乌、茯苓、银花、香附等200余种;栽培种类主要有三七、党参、黄柏、厚朴、红花、附片、山药、川芎等40余种;此外,还有猪苓、重楼、银花、山楂、桔梗、白术、补骨脂、草乌、泽泻、红花、枳壳、木瓜、百合、独活、地珠半夏、天南星、仙茅、贯众、草血竭、天冬、黄藁本(滇芹)、黄精、鸡血藤、百部、山药、玉竹、白芍、萆解、南五味子、红芽大戟、七叶胆(绞股蓝)、砂仁、苏木、千年健、千张纸、紫金龙及蜈蚣等。3.低热层
        低热层主要指西部海拔1500米以下及东部海拔1300米以下的区域,多处于南部边缘一带,主要为热区及内地的低热河谷地区,具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本层的南药资源主要有砂仁、肉桂、儿茶、苏木、荜茇、槟榔、龙血树、马钱子、芦荟、诃子、大风子、金铁锁、萝芙木、龙脑香,以及象皮、琥珀、穿山甲、蛤蚧、蕲蛇、乌梢蛇和白花蛇等。
        云南高原出产的动物性药材主要有麝香、熊胆、猴骨、鹿茸、牛黄、穿山甲,水獭肝、全蝎、五灵脂、蕲蛇、乌梢蛇、桑螵蛸、斑螫、蜂房、龙衣、修蚕、蝉蜕、狗肾、鸡内金、蜈蚣、灵猫香等;药用矿物有棚砂、滑石、石膏、硫黄、云母、龙骨、自然铜、朱砂、雄黄等。
            五、华南亚热带、热带区
        华南亚热带、热带区位于我国最南部,北界与华中、西南西区接壤;南面包括南海和南海诸岛,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隔海相望;西南界是我国和越南、老挝、缅甸等国的边界。本区以山地、丘陵为主.间有盆地(谷地)、台地、平原。东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山脉有十万大山、大容山、云开大山、戴云岭等。一般山岭在300-800米之间,少数山峰超过1000米。西部属云南高原南缘,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1500米,少数在2000米以上。台湾的山脉纵贯于岛的东部,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玉山海拔3950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海南岛的山地集中于岛的中部偏南,最高峰五指山海拔高1867米,南海诸岛为珊瑚岛,由滩、礁、暗沙所构成。本区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冬暖夏长,干湿季节比较分明,水热资源丰富。年降水量一般为1200-2000毫米,居全国之冠。地带性土壤由南到北以砖红壤、赤红壤为主,其次有红壤、黄壤、石灰土、磷质石灰土等。
        本区植物种类丰富,仅高等植物就有7000种以上;西双版纳和广东地区均在5000种左右。特有种类很多,仅海南岛就有500种,西双版纳在300种以广,不少已被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物种。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赤道热带珊瑚岛等。植被以终年苍翠的热带成分为主,桑科、桃金娘科、番荔枝科、无患子科、大戟科、棕榈科、梧桐科、豆科和樟科的植物是本区热带雨林优势种。在季雨林、雨林、红树林中则以龙脑香科、肉豆蔻科、红树科、猪笼草科,以及藤黄属为代表性植物。本区植被的另一个特征是常绿阔叶雨林-季雨林型特别明显,植株常年青绿,花果期很长,冬季落叶的木本植物较少,尤其在南部热带雨林中,终年开花个断,冬季都有果实成熟。雨林包含的种类比较复杂,一块几百亩的林地内有100多个科、300—400种高等植物。乔木一般可分3-4个亚层,大树板根、寄生现象显著,反映出热带湿润环境下的植被特征。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以占优势的壳斗科、障科、金缕梅科、山茶科、红树科、竹亚科的种类为主。华南地区,除台湾有高山并自然景观垂直分布明显以外,其他地区的地表起伏不大,热带自然景观随着由北向南的热量增加及冬季寒潮影响减弱而愈见显著。
        华南亚热带、热带区是我国中药资源的重要分布区,也是南药的集中产区。海陆药材兼备,门类齐全,独具特色。中药资源约有54OO种,其中药用植物约5000种,药用动物近300种,矿物药约50种、在全国各个地区中名列前茅。
        本区中药资源的重要特点就是分布和生产许多著名的南药。南药一般指产于中国南方的热带药物,也指经东南亚海运进口的热带亚洲和非洲进口的热带药。本区分布的南药有阳春砂、缩砂蜜、肉桂、儿茶、檀香、马钱子、沉香、白豆蔻、草果、草豆蔻、大风子、使君子、荜茇、蒌叶、胡椒、石斛、风兜石斛、八角茴香、荜澄茄、千年健、血竭、三七、安息香、槟榔、芦荟、中国芦基、苏木、诃子、毛诃子、余甘子、胡黄连、鸦胆子、番泻叶、丁香、大叶丁香、胖大海及广藿香等。此外,这一地区的道地药材还有水蝴蝶、高良姜、化州橘红、新会陈皮、德庆何首乌、巴戟天、云木香、葛根和益智等多种。
        华南亚热带、热带区跨北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南缘三个气候带。由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带的中药资源种类也有明显的不同。
        北热带分布的主要药平植物有槟榔、益智、巴戟天、沉香、芦荟、番泻叶、胡椒、荜茇、粗榧、海南粗榧(红壳松)、壳砂、高良姜、青天葵、南肉桂、苏木、海南地不容。小叶地不容、安息香、儿茶、千年健、龙血树、诃子、草豆蔻、鸦胆子、乌药、黄藤、广防已、马槟榔、白豆蔻、木蝴蝶、广豆根及鸡骨草等。海滩电分布一些特有的种类,如锦地罗、补血草、厚藤、老鼠勒(海王鱼勒)、龙船花、草海桐、长柄黄花稔和雀肾树等。
        南亚热带分布的主要药用植物有阳春砂仁、广藿香、陈皮、化橘红、穿心莲、排草、紫苏、栀子、金耳环、山慈菇、何首乌、红芽大戟、广地丁、马尾千金草、苦参、通草、地枫皮、朱砂莲、金银花、黑节草、灵香草及猫爪草等。
        中亚热带分布的主要药用植物有玉竹、黄精、罗汉果、厚朴、黄柏、杜仲、乌头、银杏、石香薷、荆芥、独活、紫草、天麻、石斛、补骨脂和郁金等。
        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本区属于东洋界的华南区,是热带和亚热带动物最集中的区域,其中有许多树栖动物,如长臂猿、蜂猴、叶猴、熊猫等待殊种。由于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阔叶林的覆盖,天然森林比较多,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重要的药用动物有马鹿、林麝、虎、象、蛤蚧、穿山甲、蕲蛇、熊、金钱白花蛇、乌梢蛇、毛鸡和刺猬等。沿海地区面对南海及太平洋流域,海洋中药资源也很丰富,重要种类有海马、海龙、珍珠、海带和昆布等。
        本区可分为粤桂、闽粤沿海及台湾北部,海南岛。南海诸岛、台湾南部,以及滇南山间谷地三部分。
            (一)粤桂、闽粤沿海及台湾北部
        本区位于我国大陆的最南部,北部有南岭、武陵山等山脉,西与滇西山原相连,南临南海,东临太平洋。地貌以丘陵为主,地势由北向东南倾斜,一般高度为海拔100米左右,少数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本区以丘陵为主,低山、丘陵、盆谷、台地、平原交错分布,海域内有东山、金门等岛屿。本区地处南亚热带向热带的过渡地带,由于有山地阻挡北来寒潮的南侵,南面又受湿润多风的热带海洋影响。水热资源很丰富。地带性土壤以赤红壤为主,其次为红壤和黄壤。
        本区的自然植被届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种类主要为桃金娘科、番荔枝科、樟科、大戟科、天南星科、无患子科、桑科、山龙眼科、茜草科、豆科、壳斗科等热带和亚热带成分。闽粤丘陵地区以华南植物区系为主,并有海南植物区系成分,广泛分布肉豆蔻科、龙脑香科的植物,还有一些热带植物种类,如蒲桃、越南山龙眼、野苹婆和红锥等。
        台湾北部的植被属于含热带成分的亚热带类型,与华东植物区系相似,但有很多特有种,如红桧、扁柏、铁杉、冷杉、云杉、台湾五针松和台湾杉等。
        本区有中药资源近3000种,其中药用植物约2500种,药用动物约250种,药用矿物5O种,海洋药物约15O种。名优和大宗药材有钩藤、千年健、何首乌、高良姜、石斛、百合、天南星、何首乌、木蝴蝶、金银花、天花粉、女贞子、川楝子、栀子、木通、麦冬、山药、瓜蒌、巴戟天、桔梗、辛夷、蔓荆子、金果榄、玉竹、柏子仁、杜仲、厚朴、牛蒡子及五味子等。在中药资源普查中又发现了一些具有本地区特点的新的中药资源种类,如祁阳细辛、走马胎、沉香、广地丁、广陈皮、排钱树、安息香和剑叶龙血树等。当地的栽培药材有50多种,产量大的有山药、地黄、葛根、茯苓、藿香、肉桂、郁金、莪本、玄参、草果、泽泻、菊花、三七、枳完、木瓜、佛手、砂仁、益智、高良姜、巴戟天、槟榔、木蝴蝶、桔梗、川楝子和穿心莲等。
        本区分布的药用动物有猴、乌猿、豪猪、獐、穿山甲、蛤蚧、刺猬、乌梢蛇、蕲蛇、金钱白花蛇、蝉、蝎、蟾蜍、蜈蚣、斑蝥、毛鸡、龟、鳖、土鳖、参环毛蚓、海龙、海马、乌贼、海蛇、海龟及珍珠蚌等。人工饲养的有金边土鳖和蜈蚣等。主要矿物药有硫黄、赭石、赤石脂、信石、寒水石、钟乳石、紫石英、白石英、滑石、海浮石、磁石、石蟹、琥珀、云母、芒硝、无名异、自然铜、朱砂及炉甘石等。
        根据自然条件和中药资源种类分布的不同,可将本区分为下列三个部分。1.广东东南-福建南部沿海丘陵平原
        植被类型属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林分结构复杂,具有雨林特征。典型森林植被层次可达3-7层,林冠参差不齐,板根及茎花现象相当普遍。林内上层乔木中的药用植物有厚壳桂、木荷、阿丁枫等;中下层有木姜子、阴香、蒲桃、山龙眼、山龙眼、假苹婆、大叶紫金牛、九节木等热带、亚热带树种;林下巨型革本植物有海芋、芭蕉和树蕨等。林内藤本和其他附生植物也很多,巨大木质藤本加密花崖豆藤;药用附生植物有兰科、天南星科和一些蕨类。热带海岸植物红树林生长旺盛,主要药用种类有秋茄、桐花、木榄和红茄冬等。
        本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是南药品种增多,海陆药物兼备。南药品种有阳春砂、益智、巴戟天、白豆蔻、越南桂、儿茶、苏木、沉香、槟榔、诃子、藤黄、马钱子、大风子、胡椒、猫须草、美登木、萝芙木、龙血树、穿心莲、玫瑰茄、甜叶菊、苏合香、胖大海、排草、芦荟、八角茴香、山柰、草豆蔻、木蝴蝶和桂枝等,其他主要品种还有龙眼、三七、香橼、狗脊、鸡血藤、千斤拔、骨碎补、布渣叶、粉防已、青皮、土茯苓、青风藤、葛根及莪术等。海洋药物资源有海马、昂布、海藻、牡蛎、石花菜、海带、紫菜、鹧鸪菜、海龙、海浮石、珍珠贝、珍珠、海蛤粉、瓦楞子、海螵蛸、海蛇、海电及石决明等。2.台湾北部山地
        地带性植被属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组成种类有无柄米槠、青钩栲、厚壳桂、榕树、樟和红木棉等,并混生有九芎、重阳木、无患子、台奕树等少数落叶或半落叶树种。北回归线以南为热带季雨林和雨林分布地带,因此,林木种类比较丰富。森林面积相当于全省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其中约80%为天然林,主要药用资源有黄药子、虎杖、百合、槟榔、桉树、芭蕉、蒲葵、合欢、白花莲、玉山龙胆、蔓龙胆、老鹤草、地丁草、白荷兰、杜仲、柴胡、紫田薯和金线莲等。本区产的地道药材有通草、石斛、槟榔、樟脑、大风子、胡椒等,樟脑和香茅则是台湾著名特产。天然樟脑原料是台湾的一个重要林业产品,占世界总产量的70%。台湾全岛广布障树,尤其北部的樟树含脑率较高;香茅油主要用于出口,是提制合成薄荷脑的原料。3.广东西部、广西东南和西南部沿海山地丘陵
        自然植被多以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山地则为常绿阔叶林。在沿海台地上多以榄类、长叶山竹子、番荔枝科、黄花木槿、岗松、桃金娘和大沙叶占优势。
        广东西部的中药资源以阳春砂仁、巴戟天、山银花为代表品种,尤以春砂仁和化州橘红等最为驰名。大宗出口的中药材有山药、天花粉、葛根、郁金及广藿香等。广西东南部以海南植物区系为主,是广西南药生产基地,主要种类有砂仁、巴戟天、益智、肉桂、八角茴香、蔓荆子、鸦胆子、高良姜、胡椒、山药、水半夏、天花粉、葛根和郁金等。广东西南部出产的主要药用种类有三七、千年健、苏木、砂仁、广豆根、大果山楂、草果、黄精、木蝴蝶、龙血树及广金钱草等。此外,还有南肉桂、巴戟天、诃子、橘红、白木香、檀香、广藿香、佛手、使君子、干姜、郁金、千年健、山柰、穿心莲、木鳖子、草豆蔻、巴豆、石斛、相思子、紫草茸、棕榈子、海藻、雷丸、鸡骨香、十大功劳、广防己、过岗龙、广金钱草、鸭脚木、广豆根、地枫皮、金耳环、山慈菇、青天葵、红芽大戟、广地丁、黑草、马尾千斤草及灵香草等。名贵药用动物有蛤蚧和穿山甲等。
            (二)海南岛、南海诸岛、台湾南部
        本区位于我国最南部,包括海南岛、雷洲半岛,以及东沙、中沙、西沙、南沙四大群岛和台湾南部。本区地处热带边缘,属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长,热量丰富,雨量充足,干湿季节明显。山地气温北低南高,年降水量则是西少东多。土壤以砖红壤为主,沿海海滨为盐渍土,南海诸岛为由珊瑚礁、鸟粪、贝壳和珊瑚碎片组成的黑色土。
        本区的植物类型多种多样,原生植被有热带雨林和季雨林,次生植被则有热带稀树草地。以海南岛为例,热带雨林分布在海南岛中部山地。在热带雨林中乔木上层有蝴蝶树、青梅、海南柿等;中层乔木有海南柿、黄叶树、大花第伦桃等;下层乔木有坡垒、各种蒲桃和山矾、白花夹竹桃、野苹婆等。林下灌木有各种罗伞树、九节、桃榔、鱼尾葵、各种雀藤和黄藤、露兜树、大叶蒲葵等。藤本植物多为粗大木质藤本。常见种有臭饭团、马攀藤、小叶买麻藤、藤檀、瓜馥木、毛瓣鸡血藤、山橙、龙须藤及假荔枝等。在热带雨林中附生于乔木树干和枝条上的植物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石蒲藤、麒麟尾、鸟巢蕨、崖姜蕨、松叶蕨、球兰、瓜子金等;紧贴树干而生的还有络石、延龄耳草等;具板根的有多种榕属植物、蝴蝶树、荔枝、海南山榄等。以上列举的各种植物均可供药用。
        海南岛植物群落属印度-马来西亚区系的一部分,与中南半岛关系密切。东南亚热带典型的龙脑香科植物在这里有2属、3种,即青梅、坡垒和无翅坡垒;珍稀种有子京、陆均松、海南油杉、海南粗榧及海南裸实等。
        海南岛有维管束植物40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约2500种;仅蛇药就有321种。海南岛和雷州半岛同属热带区,植被类型和植物种类基本一致;当地栽培药材有槟榔、益智、壳砂仁、海南马钱子、檀香、丁香、沉香、安息香、白豆蔻、儿茶、大风子、胖大海、肉豆蔻、肉桂、锡兰桂、南天仙子、山柰及海南藿香等。主要野生药用植物有巴戟天、蔓荆子、石斛、青天葵、降香、芦荟、白丁香、龙血树、见血封喉、高良姜、海南萝芙木、海南粗榧、鸡血藤、丁公藤、走马胎、宽筋藤、广狼毒、黄连藤(古山龙)、石蚕干(异叶血叶兰)、白胶香、无患子、钩藤、木蝴蝶、救必应、穿破石、仙茅、半枫荷、相思豆、鸡骨草、五指柑、木鳖子、葫芦茶、山芝麻、石楠藤、藤杜仲、海南地不容、海南美登木、毛冬青、余甘子、布渣叶、桃金娘、无根藤、天香炉、东风桔、倒扣草和裸花紫珠等。
        沿海平原生长的药用种类有海刀豆、穿破石、五指柑(黄荆〕、香菇(粉叶轮环藤)、独脚金、刺果苏木、纤细木贼、土丁桂、丁葵草、基及树、多枝毛麝香、刺篱木等;湿草地上则有猪笼草、茅膏菜、锦地罗、地胆草、积雪草、天胡荽、香附及鬼针草等。
        南海诸岛主要是我国南海中的四个岛群。大部分地区温差小,终年皆夏,植物种类属盐生、肉质耐旱类型。如麻疯树、海岸桐、海刀豆等。这些岛屿的主要栽培植物有椰子、香蕉、番木瓜、木菠萝、剑麻和木麻黄等。以西沙群岛为例,全岛共有植物213种,分属57科、154属。在166种野生植物中除马齿苋、野苋、青葙、鳢肠等少数广布种外,都属热带和亚热带成分,其中药用植物约50种,如无根藤、蒺藜、土高丽参、土牛膝和弗蕨等。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滩涂上特有的常绿灌木成乔木群落,均为盐生植物,不少具肉质构造、呼吸根、支持根及胎萌习性等。群落多由红树科、使君子科、楝科、马鞭草科、海桑科、茜草科及紫金牛科等植物组成。海南岛的红树林植物有27种,分属14科、19属,可入药的有16种,分属10科、14属,有角果木、木榄、柱果木榄、海蓬、红茄冬、银叶树、海榄雌、老鼠勒、小花老鼠勒、海忙果、海漆、玉蕊、黄槿、杨叶肖槿、榄李和海桑等。
        台湾南部丘陵山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李雨林、湿润雨林区。境内地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北部为中央山脉,海拔在3500米以上,南部和西南部为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沿海星散分布有珊瑚岛屿。本区三面环海,具显著的热带海洋气候特点,高温多湿,冬暖夏长,水热条件优越。植被组成中热带成分丰富多样,与东南亚区系有密切关系。植被类型主要有;由台湾肉豆蔻、白翅子树、长叶桂木组成的湿润雨林,由榕树、厚壳桂、鹅掌柴等组成的半常绿季雨林,以及由木棉、黄豆树、梗毛好芎等组成的落叶季雨林。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比较明显,以海拔3997米的玉山为例,其垂直分布自下而上为热带雨林、李雨林、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杜鹃灌丛和高山草甸。
        台湾是我国植物宝库之一,全省有植物3772种,其中特有种1605种,占总数的42.5%。据初步统计,药用植物约有1000种左右,其中不少为民间药。栽培种类有榨榔、苏木、巴戟天、儿茶、沉香、益智、高良姜、猫须草、罗勒、金线莲、白花菜、石菖蒲、使君子、香附、竹茹、山豆根、山栀子、恒春栀、姜黄、薏苡、紫苏、黄花萱草、黄水茄、钮子茄、对叶百部及香蒲等。近年来,还种植了黄芪、贝母、砂仁、甘草、毛地黄、牵牛子、猪苓、茯苓和雷丸等。引种成功的有印度萝芙木、老鼠勒、日本当归、紫田薯及山药薯等。野生的药用植物有商陆、满天星、白花益母草、威灵仙、野木瓜、乌蔹莓、苦槛蓝、铁苋菜、兰屿肉豆蔻、白叶钓樟和过山龙等。台湾的民间草药很多,仅蛇药就近200种,如台湾马兜铃、瓜叶马兜铃、散血草、白花草、紫苏、左手香、龙葵、钉地蜈蚣、倒吊金钟、马兰、咸丰草、天芥菜、八角莲及菊花木等均可供民间药用。
        这一区域,海产药用动物很多,主要的有海马、海龙、海钻、海龟、海麻雀、膨鱼腮、海蛆、珍珠贝、石决明、紫贝齿、白负伤、瓦楞子、鹅管方、海底柏、玳瑁和牡蛎等;海产药用植物则有海藻、昆布、海带、石英、江篱菜等。
        陆栖药用动物主要有台湾猕猴、云豹、大灵猫、金丝燕、穿山甲、金环蛇、金环蛇、蟒蛇、鳖、毛鸡等。药用矿物有禹粮石、寒水石、花蕊石、硫黄、石膏、赭石、钟乳石、紫石英、白石英、滑石、蛇含石、海浮石、磁铁矿及自然铜等。
          (三)滇南山间谷地
        滇南山间谷地位于华南亚热带、热带区西部,地处云南高原向南倾斜的边缘部位,在横断山脉南段多有“帚状”间山、宽谷区域。
        本区多中低山与宽谷盆地交错相间的地形结构,地势北高南低。山地和河流多纵列向南,东、西相间,有利于热带海洋气流和热带植被向北楔入。东部地处哀牢山南端,为起伏较大的中山峡谷,山体最高达海拔2500米,相对高差1500-2000米。中部有较大面积的低山盆地。西部属怒山、高黎贡山南延支脉,高度大部分在2000米左右,谷地和小盆地较多。本区气候主要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影响,是冷热变化不显著的静风区,特点是:夏热多雨,冬暖干旱,年降雨量1200-1800毫米。本区受热带的东南和西南季风影响,热带植物越冬条件较好。
        云南南部地区的植物区系和邻接的缅甸禅邦、泰国北部、老挝北部的热带植物区系是一致的。自然植被具浓厚的东南亚和印缅地区热带雨林色彩。低海拔丘陵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中以常绿热带植物为主,优势种为豆科、楝科、无患子科、肉豆蔻科和龙脑香科植物。东南亚几个重要的热带科、属,如龙脑香科、肉豆蔻科和藤黄属植物在我国热带地区均有分布。当地有龙脑香科植物7属、16种,其中3种(异翅香 Anisoptera    laevis、棒香果Balanocarpus heimii、羯布罗香Dipterocarpus turbinatus)入药;藤黄属植物8种,其中2种(多花藤黄、双籽藤黄)入药;肉豆蔻科3属、10种,入药的2种(肉豆蔻和风吹楠)。由于气候从东到西逐渐变干,植被类型从东到西大致分为三类:东部为半常绿季雨林和湿润雨林,以云南龙脑香、毛坡垒、隐翼为标志;中部西双版纳为季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以大药树(Antiaris toxicaria)、龙果(Pouteria grandifolia)、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望天树为标志;西部为半常绿季雨林,以高榕、麻栎为标志。
        太区中药资源具有热带、亚热带特点,高海拔地段还含有温带和寒带中药资源种类。据统计,本地区有中药资源2133种,其中药用植物2070种、药用动物52种、药用矿物16种。南药资源无论在种类或数量方面均居本省首位,是重要的南药基地,主要品种有砂仁、肉桂、儿茶、苏木、荜茇、槟椰、龙血树、马钱子、芦荟、胖大海、益智、番泻叶、白豆蔻、千年健、于张纸、诃子、大风子、巴豆、鸦胆子、降香、安息香、丁香、肉豆蔻、胡椒、草果、古柯、萝芙木、马槟榔双龙脑香等。亚热带和温带类型的药用种类有滇龙胆、石斛类、鸡血藤、厚朴、紫苑、大冬、蔓荆子、郁金、何首乌、云防风、黄精、钩藤、草决明、合欢、重楼、枳具子、天南星、荜茇、百合、巴豆、山药、牛膝、天花粉、竹节参、姜状三七、天台乌药、黄柏、杜仲、木瓜、马尾连、金果榄、丹参、前胡、水通、女贞子、山乌龟和南板蓝根等。
        本区也是我国热带大陆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珍贵动物很多。动物性药材有象皮、熊胆、猴结、鹿茸、蛤蚧、龟甲、蟒蛇、银环蛇、刺猬皮、鼠羚羊、穿山甲、灵猫香、水獭肝和蛇蜕等。药用矿物主要有琥珀、雄黄、朱砂、花蕊石和赭石等。
        位于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被誉为“植物王国”,是我国为数极少的热带、亚热带动、植物资源宝库。西双版纳有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约5000种,种数占全国的1/6和云南全省的1/3。已鉴定的植物有3893种和变种,分属264科、1471属。从种子植物分析,80%以上的种为热带成分,温带成分只占13.1%,可见植物区系的热带性质十分明显。由此组成的植物群落十分近似于泰、缅、越等国的类型,其中特有种、稀有种、子遗种、栽培植物的野生原型及其近线种约340种。
        西双版纳有中药资源1766种,其中药用植物1715种;药用动物47种;药用矿物14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