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清热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中药通览 > 清热药 > 清热泻火药 > 正文
  • 知母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04-26 22:19:38
  • 核心提示: 形状特征知母为多年生草本。叶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形,长33~66厘米。花茎自叶丛中长出,直立,圆柱形,总状花絮,花淡紫色。果实长椭圆形,内有多数黑色种子。根茎横生于地下,略呈扁圆形,

     知母.jpg

    形状特征

    知母为多年生草本。叶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形,长33~66厘米。花茎自叶丛中长出,直立,圆柱形,总状花絮,花淡紫色。果实长椭圆形,内有多数黑色种子。根茎横生于地下,略呈扁圆形,上面密生金黄色长绒毛。根茎横走,其上残留许多黄褐色纤维状的叶基,下部生有多数肉质须根。毛知母呈长要状,略扁,少分枝,长3至15厘米,直径0.8至1.5厘米。顶端有残留的浅黄色的叶痕及茎痕,习称“金包头”;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基上方生长;下面略凸,有纵皱纹及凹陷或凸起的点状根基,质坚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颗粒状,气微,味微甘,略苦,嚼之带粘性。

    药材概述中药材学名Rhizoma Anemarrhenae

    出自《神农本草经》,也叫毛知母,别 名连母、水须、穿地龙、虫氏母、地参。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主产河北、安徽亳州、山西、内蒙、陕西及东北等地。它有很强的抗旱抗寒能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长,是绿化山区和荒原的首选品种,它在全年各个季节都能播种,但主要以春播或夏播。知母为常用中药材,被社会广泛使用。

    采 收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切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炙用。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 效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应 用 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鉴 别 用药石膏、知母均能清热泻火,可用治温热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等证。但石膏泻火之中长于清热,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石膏;知母泻火之中长于清润,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多选知母。

    用量与使用注意   6~12g 本品性质寒润,能滑肠,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别录》:多服令人泄。

    《医学入门》:凡肺中寒嗽,肾气虚脱,无火症而尺脉微弱者禁用。

    《本草经疏》:阳痿及易举易痿,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证,法并禁用。

    《本经逢原》:外感表证未除、泻痢燥渴忌之。脾胃虚热人误服,令人作泻减食,故虚损大忌。 

    种植技术      

    (一)选地整地     选向阳、 排水良好、 土质疏松的腐殖土或砂壤土,每亩施腐熟的厩肥2 000-3 000公斤,饼肥40-50公斤,磷肥30公斤,均匀撒入地内,耕地20厘米深,整平做畦,畦宽130厘米。       (二) 种植方法      1.种子繁殖 知母种子,于大暑前后陆续成熟。采收后脱粒去净杂质,存放于通风干燥处备用。种子繁殖可春播与秋播。春播4月份;秋播10-11月。在整好的畦内,按30-35 厘米行距开2厘米深的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搂平,稍镇压,浇水。保持地面湿润,20天左右出苗。每亩约需种子1-1.5公斤。秋播发芽率高,出苗整齐。        2.分根繁殖 春栽于解冻后、发芽前,秋栽于地上茎叶枯黄后进行。在整好的畦内,按行距30-35厘米,株距15-20厘米开穴,穴深7厘米。将刨出的知母地下根茎剪去残茎叶及须根,把有芽头的根茎掰成4-7厘米长的小段,每穴放一段,芽头朝上。覆土、浇水。也可在栽种前灌1次大水,再整地做畦栽种,但畦面不要过湿,以防烂根。每亩需种根茎90公斤。       (三) 田间管理  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约20天左右出苗。苗高3-4厘米时松土锄草,苗高7-10厘米时,按15-20厘米的株距定苗。苗期如气候干燥,应适当浇水。用根茎分株栽培的知母上年生长较慢,应浇小水。第2年生长旺盛,需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分根栽种的当年和种子直播的第2年,在苗高15-20厘米时,每亩追施过磷酸钙20公斤加硫酸铵10公斤。在行间开沟,施后结合松土将肥料埋入土内。如不需留种,应及时剪去花葶。高温多雨季节要注意排除积水。       (四) 病虫害防治  知母的抗病害能力较强,一般不需用农药进行特殊防治。 主要虫害有蛴螬,危害幼苗及根茎。用常规方法防治。       (五)采收及加工        1.采收 家种知母和野生知母均在春秋两季采刨。春季于解冻后,发芽前,秋季于地上茎叶枯黄后至上冻前。用镐将地下根茎刨出,去掉茎叶须根及泥土即为鲜知母。春秋两季适时采刨的鲜知母折干率高,质量好。野生知母一般以秋季收获为宜。因为春季发芽前不易发现,而发芽后采刨对商品质量有一定影响。家种知母的收获期,用种子繁殖需4-5年,用根茎繁殖一般为3-4年。        2.加工 毛知母(1)晾晒法 :将收获的鲜知母放在阳光充足的空场或晾台上,边堆边摔打,每7天翻倒1次,如此反复多次,直至晒干即为毛知母。一般约需60-70天。⑵烘干法:将鲜知母置于烘房火炕上,边烘烤边翻动,使其受热均匀,至半干时,取出放到晾台晾晒,拣湿度大的继续烘烤,至八、九成干时,再晾晒,再次进行挑选。这样经过两进两出,即可干燥。烘烤不宜操之过急,防止烤焦。    知母肉趁鲜刮净外皮晒干即为知母肉。如阳光充足,一般2-3天晒干。 

     加工炮制

    知母: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去毛屑。

    盐知母:取知母片,照盐水炙法(附录Ⅱ D)炒干(每100斤加盐2斤半用开水化开)。该品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菝葜皂苷元(C27H44O3

    挑   

    知母肉表面黄白色,有扭曲的沟纹,有的可见叶痕及根痕。

    均以条肥大、质坚硬,断面色黄白者为佳。

    药膳制作

    知母做法指导:

    1.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宜生用;入肾降火宜盐水炒。

    2. 勿用铁器煎熬或盛置该品。

    3. 凡温热病热在气分,高热汗出,烦渴引饮,脉洪大有力者,每与生石膏相须为用,并入甘草等,以清气泄热。

    4. 凡痰抽刀断水壅肺,喘嗽不止者,可与贝母、葶苈子配伍。

    5. 凡阴虚火旺,骨蒸潮热,遗精盗汗者,多与黄柏相须为用,以泻肾火而坚阴。

    药方选录

    1.治伤寒脉浮滑 表有热 里有寒;或三阳合病 腹满 身重 难以转侧 口不仁 面垢 谵语 遗尿 发汗则谵语甚 下之则额上生汗 手足逆冷 若自汗出者;或伤寒脉滑而厥 里有热:知母300克 石膏500克 (碎) 甘草(炙)100克 粳米六合.上四味 以水一斗 煮米熟 汤成去滓 温服一升 日三服.(《伤寒论》白虎汤)

    2.治伤寒狐惑 咽喉涩痛 口唇破 吐脓血:知母 (焙)50克 石膏50克黄芩(去黑心)、甘草(炙、锉)各三分.上四味 粗捣筛.每服15克 水一盏半 糯米一匙 煎至八分 去滓.食前温服.(《圣济总录》知母汤)

    3.治久近痰嗽 自胸膈下塞停饮 至于脏腑:知母、贝母各一两为末巴豆三十枚去油 研匀.每服一字 用姜三片 二面蘸药 细嚼咽下 便睡 次早必泻一行 其嗽立止.壮人乃用之.一方不用巴豆.(《医学集成》)

    4.治久嗽气急:知母(去毛 切)25克(隔纸炒)杏仁(姜水泡 去皮尖 焙)25克.以水一钟半 煎一钟 食远温服.次以萝卜子、杏仁等分 为末 米糊丸 服五十丸 姜汤下 以绝病根.(《卫生杂兴》)

    5.治肺家受燥 咳嗽气逆:知母、石膏、桔梗、甘草、地骨皮.水煎服.(《症因脉治》知母甘桔汤)

    6.治伤寒胃中有热 心觉懊恼 六脉洪数 或大便下血:知母10克 黄芩10克 甘草5克.水煎热服. (《扁鹊心书》知母黄芩汤)

    7.治肺劳有热 不能服补气之剂者:知母(炒)、贝母(炒)等分.为末服.(《医方集解》二母散)

    8.治气虚劳伤面黄肌瘦气怯神离 动作倦怠 上半日咳嗽烦热 下午身凉气爽 脉数有热者:知母15克 黄柏15克 人参10克麦冬25克 广皮5克 甘草3克.水煎服.(《症因脉治》知柏参冬饮)

    中药趣闻

    从前有个孤寡老太婆,无儿无女,年轻时靠挖药为生。因她不图钱财,把采来的药草都送给了有病的穷人,所以年老了却毫无积蓄。这苦日子倒能熬,但老人有块心病就是自己的认药本事无人可传,想来想去,她决定沿街讨饭,希望能遇上个可靠的后生,认作干儿子,了却自己的心病。一天,老人讨饭来到一片村落,向围观的众人诉说了自己的心事。一时间,讨饭老太要认干儿子传授采药本事的消息便传开了。不久,有一个富家公子找到了她。这公子有自己的小算盘:“学会了认药治病,岂不多条巴结官宦的路子。”于是便把老太婆接到家里,好衣好饭伺候着。但过了十几天,却一直不见老太婆提药草之事,这天,他假惺惺叫了老人一声“妈”,问起传药之事,老太婆答道:“等上几年再说吧。”这下子把公子气得暴跳如雷,他叫嚣起来:“白养你几年,你想骗吃骗喝呀,滚你的吧!”老人也不愠怒,冷笑一声,换上自己的破衣裳,离开了公子的家门。她又开始沿街讨饭。没多久,又有个商人找到他,愿认她当干妈。这商人心里盘算的是卖药材,赚大钱。他把老太婆接到家,先是好吃好喝招待,可过了一个多月,仍不见老人谈传药之事,心里就忍不住了,便又像公子一样,把老人赶出了家门。

    一晃两年过去了,老人仍不停地沿街乞讨,说着心事,竟被很多人当成疯子、骗子。这年冬天,她蹒跚着来到一个偏远山村,因身心憔悴,摔倒在一家门外。

    响声惊动了这家的主人。主人是个年轻樵夫,他把老太婆搀进屋里,嘘寒问暖,得知老人饿着肚子,急忙让妻子做了饭菜端上。老人吃过饭就要走,两口子拦住了:“这大冷的天,您上哪儿去呀?”当老人说还要去讨饭时,善良的两口子十分同情,劝她说:“您这把年纪了,讨饭多不容易,要是不嫌我们穷,就在这儿住下吧!”老人迟疑了一下,最后点了点头。

    日子过得挺快,转眼春暖花开。一天,老人试探着说:“老这样住你家我心里过意不去,还是让我走吧。”樵夫急了:“您老没儿女,我们又没了老人,咱们凑成一家子过日子,我们认您当妈,这不挺好吗?”老人落泪了,终于道出了详情。而樵夫夫妇却没有介意:“都是受苦人,图啥报答呀,您老能舒心就行了。”从此,樵夫夫妇忙着活计,很孝顺老人,老人就这样过了3年多的幸福时光,到了80岁的高龄。这年夏天,她突然对樵夫说:“孩子,你背我到山上看看吧。”樵夫不明就里,但还是愉快地答应了老人。他背着老人上坡下沟,跑东串西,累得汗流如雨,但还不时和老人逗趣,老人始终很开心。当他们来到一片野草丛生的山坡时,老人下地,坐在一块石头上,指着一丛线型叶子、开有白中带紫条纹状花朵的野草说:“把它的根挖来。”樵夫挖出一截黄褐色的草根问:“妈,这是什么?”老人说:“这是一种药草,能治肺热咳嗽、身虚发烧之类的病,用途可大啦。孩子,你知道为什么直到今天我才教你认药么?”樵夫想了想说:“妈是想找个老实厚道的人传他认药,怕居心不良的人拿这本事去发财,去坑害百姓!”老太婆点了点头:“孩子,你真懂得妈的心思。这种药还没有名字,你就叫它‘知母’吧。”后来,老太婆又教樵夫认识了许多种药草。老人故去后,樵夫改行采药,但他一直牢记老人的话,真心实意为穷人送药治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