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炮制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中药炮制 > 根、根茎类 > 正文
  • 白附子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28 10:52:03
  • 核心提示: 【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um giganteum Engl.或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 Aconitum coreanum(Levl.)Raip.的干燥块茎。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药典85》)。 二、切制 切厚片(《药典85》)。
    【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um giganteum Engl.或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 Aconitum coreanum(Levl.)Raip.的干燥块茎。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药典85》)。 二、切制 切厚片(《药典85》)。 三、炮炙 制白附子 1.美矾制 取净白附子,分开大小个,浸泡,每日换水2-3次,数日后如起粘沫,换水后加白矾(每白附子100kg,用白矾2kg)泡1日后再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度,取出。将生姜片、白矾粉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无干心,捞出,除去生姜片,晾至7-6成干。切厚片,干燥。每白附子100kg,用生姜、白矾各12.5kg(《药典85》)。 2.美矾甘草制 取白附子加水浸泡2天(每天换水2次),去粗皮洗净后,加生姜、甘草、白矾(先将生姜切碎与甘草熬水,然后加入白矾)浸泡5天,蒸4小时(将剩余生姜、甘草加水后作锅底水),至无白心时,阴至半干。加入蒸出液拌匀润透,切片阴干。每白附子100kg,用生姜30kg,白矾5kg,甘草5kg(《集成》)。 3.姜矾甘草皂角制 取白附子,加水浸透,加入诸药,用微火煮干,至无白心时,切3mm厚的片,晒干。每白附子10kg,用生姜1kg,皂角、甘草各0.5kg,白矾0.13kg(《集成》)。 4.美矾甘草童便制 取白附子用童便浸3天,再用水浸2天(每天换水2-3次),取出换缸,放1层白附子,1层甘草、生姜、明矾,浸7-10天,蒸至熟透,晾1天,切片即可。每白附子100kg,用生姜3kg,白矾10kg,甘草12kg(《集成》)。 5.姜制 (1)姜炒 取白附子,加姜汁稍焖,至姜汁全部渗入药内,用微火炒至微黄色,晾干。每白附子10kg,用鲜姜0.5kg(《集成》)。 (2)姜煮 取白附子,加水浸泡4-5天后(每天换水),加生姜煮,用大火煮约半天,至煮透无硬心时,焖润4-5天,至内外硬度一致,切1.5mm厚的片,晒干。每白附子100kg,用生姜5kg(《集成》)。 6.生姜石灰制,取原药材,先用清水泡1天,再用石灰水泡2天,至呈淡黄色时,再加水漂泡2天,至无石灰气味,晾干。切3mm厚的片,晒至8-9成干,再加姜汁浸1天至透,晒干,或用微火烘干。每白附子10kg,用石灰1kg,生姜2kg(《集成》)。 7.矾制 拣净杂质,大小个分开,分别用清水浸泡,每日换水2-3次,浸泡数日至内无生心为度,将锅内放入清水及白矾,加热至沸,取泡好的白附子置锅内同煮,不断翻动,约煮4-5小时切开内无白心,以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捞出晾至6成干,焖润至内外软硬适宜,切片,晒干或烘干。每白附子100kg,用白矾10kg(《河北》)。 8.白矾甘草制 取白附子,加甘草、白矾水浸泡4天(每天换水3次),至口尝无麻味时,加水煮透,晒至外皮微干,焖1-2天,晾冷,如此反复焖晾10余天,切片即可。每白附子500kg,用甘草120kg,白研30kg(《河南》)。 9.黑豆皂矾甘草制 取白附于加水浸泡5天后(每天换水),加黑豆水(黑豆加水浸48小时),皂矾煮4小时,至无白心时,晾干,切1.5mm厚的片,晒至8成干,再加甘草水(加水20kg,泡48小时),浸透,晾干后,蒸2小时,晒干,每白附子100g,用黑豆10g,皂矾1g,甘草3g(《云南》)。 【现代研究】 白附子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多次实验都表现出制白附子(生姜、白矾制)的镇静作用强。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制白附的毒性还有比生白附稍大的可能性。传统习惯认为白附子的毒性表现为麻辣感,通过实验,观察到制白附及生白附子煎煮后,麻辣感消失或大大降低,但毒性并不降低(常东明等:中药通报,(4):23,1981)。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