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资源动态 > 正文
  • 千年古方 六味地黄丸--配伍规律被揭示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07-08-02 08:32:12
  • 核心提示:我国学者首次对经典方剂六味地黄丸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复方配伍机理进行了深刻揭示 ,分离和鉴定了口服六味地黄丸后11个血中成分,确定了这些成分在体内吸收、分布和消除状况。  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喜军教授领衔完成的
    我国学者首次对经典方剂六味地黄丸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复方配伍机理进行了深刻揭示 ,分离和鉴定了口服六味地黄丸后11个血中成分,确定了这些成分在体内吸收、分布和消除状况。

      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喜军教授领衔完成的一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六味地黄丸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建立了经典方剂的现代化研究模式,为中药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了技术支撑。最近,以该项科研为核心工作的成果《基于血清药物化学方法的方剂药效物质基础及配伍规律的示范研究》,获得了2007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六味地黄丸始出于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由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化裁而来,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六味中药组成,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儿“五迟”、“五软”等肾阴不足证,被认为是大补元阴的代表方剂,千百年来受到广大医家和患者的推崇。目前,学界已经认识到六味地黄丸的化学成分较复杂,药理作用较广泛,临床药效定位尚不明确,这就难以揭开六味地黄丸体内动态特性的“面纱”,制约了相关制剂工艺的进一步革新和药效作用的科学表述。

      在国家自然基金和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下,王喜军教授课题组利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方法,成功揭示了古方六味地黄丸的药效物质基础变化与配伍、药效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鉴定出口服六味地黄丸后11个血中成分及其生药来源,其中4个为代谢产物,这中间的1号成分5-HMFA是由地黄、泽泻、山茱萸三味中药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新的代谢产物,有很好的补肾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功能。1号成分及9号成分丹皮酚可使肾虚模型动物的体重、心率、胸腺和脾脏重量指数、血清、血浆黏度等11项指标回调,表现出明显的补肾功效。这些结果充分体现了配伍的科学意义。

      动物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莫诺苷、獐牙菜苷、马钱子苷为六味地黄丸治疗骨质疏松的药效物质基础;由5-HMFA、马钱子苷、2.4-二羟基-苯乙酮、丹皮酚的药动学参数分析显示,其原型成分均呈现出吸收快、分布快、消除缓慢等特点,尤其是代谢产物可维持长时间的血药浓度平台期,与口服单体化合物的体内行为明显不同,这就反映出六味地黄丸的体内动态过程特点。课题组通过“衰老+血瘀”的动物模型,还深入研究了5-HMFA的药理作用,发现这一代谢产物可明显改善实验动物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细胞黏附因子等,由此揭示5-HMFA为六味地黄丸治疗衰老和血瘀的药效物质基础。

      专家评价指出,本项课题在坚持“方证关联及理法方药统一”的整体研究思路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不仅成功揭开了千年古方六味地黄丸的奥秘,同时也为人们认识方剂配伍规律提供了方法学技术平台,有助于祖国医药走出国门,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