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樟树]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3-14 20:58:34
核心提示:有着一千八百多年历史的“药都”樟树,抓住难得的市场机遇,以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为目标,大兴“药市、药地、药业”, 开始了药业经济的新跨越。 樟树,素有“药不过樟树不齐, 药不过樟树不灵”之美誉, 历史上就被称之为“南
有着一千八百多年历史的“药都”樟树,抓住难得的市场机遇,以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为目标,大兴“药市、药地、药业”, 开始了药业经济的新跨越。
樟树,素有“药不过樟树不齐, 药不过樟树不灵”之美誉, 历史上就被称之为“南北川广药材总汇”。到上个世纪末,樟树市拥有的药材资源有近一百个科一千多种,其中药用价值较高的就有 216种。全市药材种植基地达6万亩,药材种植专业户有5569户。但是,这样的生产优势并未转化为经济优势, 从事药材经营的只有300户左右,年营业额不到2亿元;销售的主要是原材料,而且主要在国内,出口量极少;长期以来分散经营, 小本买卖,未能形成品牌;尤其是由于缺乏现代科技的指导,育种、种植等方面都未得到提高。有 “药都 ”之名,却无“药都”之实,种植和加工企业均未能做大做强。 世纪之交,中药业市场看好,药材出口需求急剧上升,市场销售额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 特别是,国家最新出台的中药业发展政策,对中药饮片的加工有了更加严格的规定,这对以 “樟帮 ”中药饮片加工炮制而闻名的樟树来说, 更是促进发展的及雨、顺帆风。市委、市政府认识到,发展樟树中药业,必须从种植到加工到销售走产业 化一条龙的路子,必须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携手联姻,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作指导,必须大力发展出口, 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这“三化”,被确定为樟树药业发展的新战役。
樟树市坚持“药市、药地、药业”三药并举的方针,大力弘扬品牌、树立药都形象。即将举行的第 32届“药交会”,一改过去单纯药材交易为药材药品交流、企业形象展示、学术研讨和信息发布相结合, 并首次邀请境外和国外药商赴会, “药交会 ”还将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在樟树市新辟的工业园区, 一座规模宏大、设施先进的新中药材专业市场正在加紧建设,一期工程将在 “药交会 ”期间正式封顶,明年 4月竣工投入使用。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一座药材市场,占地232亩,投资1.5亿元, 可容纳1000户业主入市经营,预计年交易额将达到9亿元。新市场拥有一流的现代网络设施和电子报价系统。 为吸引更多的经营者入市,市里宣布,不分地域,不论身份,凡进入新市场的药商,不仅可以解决城区户口, 而且帮助解决子女入学、入托等具体问题。一个鼓励外地药商来樟树经营的政策也于最近出台,对外地药厂、 药商或医药公司来樟树设办事处给予最大便利,并欢迎国内外客商来樟树投资兴建制药企业或兴办药业基地。
为适应开放的药材大市场的需要,樟树充分发挥药材种植的传统优势,从今年起大力开展商品药材基地的建设。 结合国家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项目工程,兴建一千亩以上的连片吴茱萸、黄栀子等种植药材一万亩,此外各乡镇选择一部分村组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栽种枳壳等药材10万株。对现在的集中连片木本药材基地, 今年起也组织力量进行大面积垦复,“十五”期间全市商品药材种植基地争取达到 10万亩。现在全市种植药材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也 纷纷投资领办或创办药材种植基地。
通过解放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樟树人拓宽了视野,大药业的观念开始确立,“药都”不仅是种药、做药、卖药, 而且要借助传统品牌,扩大“药都”的内涵,把相关产业带动和发展起来。药食业的发展现已摆上重要日程,大力发展 药膳、药酒、药茶及其它中药保健食品、中药保健用品、中药保健饮料,一批新产品在加紧开发。药文化旅游业重新进 行了规划,阁皂山将修复以药文化为主的人文景观,包括三皇宫、药王庙等,进山公路也将拓宽改建。市旅游部门还推 出了别具一格的医药保健游,让到樟树的游客游药园,观药景,逛药市,吃药膳,喝药酒,洗药浴,还有中药美容…… 城区将建造药文化的雕塑,在市博物馆开设药展,市容的绿化将主要采用药用植物,市区的街道也以中药来命名, “药都” 的招牌开始重新擦亮。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