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医药行业可以用“加快复苏”四个字来形容,而对于医药行业中比较重要的子行业中药行业来说,复苏趋势同样明显。
据统计,2007年1~8月,我国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605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销售利润333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中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06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销售利润88亿元,同比增长53%,销售利润率上升至10.91%。
估计2007年全年中药行业“迅速复苏”的趋势仍不会改变,因为支持行业复苏的主要因素在去年第四季度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2007年支持中药行业复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经过2006年的“政策风暴”后,医药行业市场经营秩序有所改善,用药需求出现恢复性增长,这也包括对中药的用药需求。以医院用药市场为例,2007年上半年我国医院用药金额为689.4亿元,同比增长18.8%,增幅比2006年高出7个百分点,比2006年上半年高出6个百分点。二是中药业三项费用率连续几年保持下降趋势,2007年这一因素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管理费用率2007年1~8月下降的幅度最为显著,由8.81%下降到8.02%。三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了初步进展,对基础性用药需求增加。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2006年底,全国共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近18000个,比2005年有了大幅增加,2007年上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仍会大幅增加;在“新农合”方面,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参加“新农合”的人口达7.26亿人,参合率为85.96%,前三季度“新农合”基金累计支出总额达到220.31亿元,已初具规模。
四大因素孕育投资机遇
展望2008年中药行业的发展,由于对医改因素的乐观预期,前景看好:中药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长速度有望超过20%,而利润总额的增长速度由于投资收益增速的放缓有可能出现一定的回落,剔除投资收益因素,利润总额的增长速度也将超过20%,仍处于近几年较高的水平。因此,我们认为,中药行业孕育着比较好的投资机遇。
其主要依据是:1.经济和人口因素是我国医疗保健市场长期向好的关键因素。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一阶段,消费结构将出现较大调整,生存型消费的比重逐步下降,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比重不断上升。2006年,我国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消费结构正在发生上述变化,人均医疗费用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例不断提高。
2.政策性因素将促进和加快中药行业从传统走向现代。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继2002年颁布《中医药科学发展纲要(2002~2010)》后,2007年3月国务院十六个部委联合发布并实施《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旨在促进中医药创新和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规划纲要》的基本任务是“继承、创新、现代化和国际化”,据此政府将加大对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投入力度。
3.医改因素是短期内行业发展和结构变化的催化剂。医改的核心是“全民医保”,医改的总体趋势是政府将加大对城市社区医疗和农村医疗市场的投入。经测算“全民医保”将带来约1000亿元的药品市场扩容。具体到医改对中药行业的影响,我们认为,在政策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医改的大方向已经非常明确,对整个行业中长期的积极影响值得肯定。
4.两税合并为中药行业“锦上添花”。今年两税合并后,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统一为25%,这一因素对于中药行业的影响是非常积极的。因为目前中药行业中内资企业占大多数,所得税下调会实实在在地体现在企业盈利上升上。另外,由于历年来中药行业亏损企业数量约占中药企业总数量的25%左右,所得税下调对亏损企业影响较小,而对行业内的龙头公司则更加有利,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将促进行业内企业的分化和整合。
关注潜在的创新型中药企业
目前,可以关注的中药上市公司为:品牌中药企业如同仁堂、广州药业、云南白药、东阿阿胶、马应龙、片仔癀;现代中药企业如三九医药、天士力、康缘药业、江中药业。我们认为,上述公司有望成为中国的创新型中药上市公司。
品牌中药企业的特征非常鲜明,长期持有这种类型企业的股票可以享受到双重的收益,即企业盈利本身的收益和股本扩张的收益,而大品牌企业往往能够保障股本的扩张性。品牌中药企业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公司:一种是传统的品牌中药企业,一种是拥有独特配方的中药企业。传统品牌中药企业目前可重点关注同仁堂、广州药业。这种类型公司的典型特点是公司拥有较多的中药保护品种和丰富的产品线,短期促进因素是公司管理的改善、内部资源的整合和营销能力的提升,长期促进因素是公司研发能力的提升。独特配方型中药企业可关注云南白药、东阿阿胶、马应龙、片仔癀。由于这类公司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已经具有很高的市场地位,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将很难通过掠夺其他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来取得,大多通过扩大原有产品的功能或者向相关领域拓展来延长企业的成长周期。如云南白药从白药系列药物向快速消费品云南白药牙膏、军工用品急救包拓展;东阿阿胶从补血类药物向保健品领域拓展;片仔癀从片仔癀系列产品向化妆品和护肤品领域拓展。
现代中药企业同样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营销或研发推动型企业,一类是OTC中药企业。目前可重点关注第一类企业中的天士力和康缘药业。这种类型公司典型的特点是研发或营销能力突出,短期促进因素是公司的国际化进程以及公司在薄弱环节营销或研发能力的提升,长期促进因素是公司品牌影响力和并购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升。这类企业一般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公司的发展周期主要跟随产品周期波动,当老产品进入成熟期,而新产品仍处于培育期时,公司增长就会变得缓慢,当新产品进入成长期后,由于公司营销能力突出,很快就能进入高速成长阶段,典型公司如天士力。这类公司我们应重点关注其新产品、后续产品的储备情况以及公司研发能力的提升。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