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药股评析 > 正文
  • 分享优秀医药企业长期成长收益

  • 来源:中国医药报 作者:洪阳 时间:2007-12-12 09:08:01
  • 核心提示: 从2007年年初开始,医药行业出现复苏,经过一年的市场充分认知后,当前无论是估值水平还是盈利增长都接近于天花板,未来很难再从估值和业绩超预期上去推动医药企业的股价上涨。而从国外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发展经历来看,优
        从2007年年初开始,医药行业出现复苏,经过一年的市场充分认知后,当前无论是估值水平还是盈利增长都接近于天花板,未来很难再从估值和业绩超预期上去推动医药企业的股价上涨。而从国外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发展经历来看,优质医药企业长期成长带来的股价涨幅也是最高的。因此,我们提出的投资策略是:分享优秀医药企业的长期成长收益。

      2007年,医药板块在行业市盈率水平不断提高(从2007年一季度的35倍提升到三季度的48.55倍)和医药行业利润如火箭般增长速度的共同推动下,完成了超越大盘并急速飙升的波澜壮阔上涨行情。前三季度整个行业上涨176.09%,超过全部A股涨幅50多个基点。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这种上涨的趋势在四季度得到了遏制,一个主要原因是经过前期的大幅上涨,医药行业的估值水平已经接近天花板,分析师们很难再从市盈率上去提高对上市公司的估值。而当我们剔除投资收益后再来分析2007年医药行业利润增长时,就会发现整个行业的增长速度回到了较为合理平稳的20%~40%的增长区间。

      目前医药行业的整体市盈率按2007年业绩预测依然接近40倍,而按照2008年的业绩预测则为30倍左右,应该说,经过前期的调整,目前处于一个较为合理的区间。但是对于明年来说,我们认为疯狂的50~60倍市盈率对于医药行业来说依然是不能承受之重,其结果只能是像今年四季度一样:“调整”。因此,明年留给分析师们通过调高市盈率来提升股价的空间其实并不大。

      如果剔除投资收益,考虑到行业的继续复苏和医改方案实施刺激市场需求的扩张,我们预计明年整个行业利润应该会继续维持30%~40%的较为平稳的增长趋势。所以,我们给出的投资策略是:“寻找可以成长为行业龙头的优秀企业,充分分享企业的成长收益”,而不是单纯依靠通过提高市盈率水平或简单依靠投资收益和财务补贴、甚至是产品短期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交易型投资机会。

      从国外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发展经历来看,分享成长的收益也是最高的。投资者如果耐心持有,伴随着企业的成长,享受企业通过不断研发创新带来的价值增长,其收益一定会远远超过通过市场波动带来的价差收益。我们需要的仅仅是耐心和关注。

      能实现“10/10”(十年十倍)收益的子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应该非常良好,并且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以确保这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会遭遇巨大的挑战,而能保持长期稳定甚至是高速增长趋势。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优秀的现在看似很小(小市值)的企业会逐步成长为其中的“龙头”企业。我们认为,未来医药行业中可能会出现“10/10”企业的子行业有:生物医药、医药流通和中医药(含中药材)。

      医药流通:

      区域垄断 变革收益

      医药流通子行业中未来之所以可能出现成长为大市值的企业,核心依据就是区域垄断、变革收益。 

      我们看到,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规模经营呈上升趋势。国药控股、上海医药、湖北九州通、广州医药、南京医药等医药流通大公司、大集团在医药市场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医药流通前10家企业销售总额达到1114.76亿元,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33.18%。行业前三名的市场份额也稳步提高,2006年三家企业销售总额达到636.76亿元,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18.95%。

      区域龙头积极改革经营模式,经营状况将得到有效改善。从2004年开始,医药流通行业的销售净利率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进入2007年,更是从1%提高到1.5%,而一些龙头企业通过积极改变经营管理模式,销售净利率更是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如国药股份的医药物流配送项目今年将实现盈亏平衡,明年开始贡献利润。由于广东省实行“二票制”的医药流通制度变革,广州医药2007年销售净利率也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我们看好区域医药流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目前要么具备全国的销售网络,要么在某区域内具备一定程度的垄断经营代理权。同时,这些公司还拥有非常好的自有品牌产品,从国外的医药流通企业来看,通过自制普药或OEM形式可以极大地提高销售净利率,从而形成从普药、特色药生产到区域药品的垄断销售代理,包括未来的物流配送业务等一整套完整的新型经营模式。而未来无论是医疗体制改革,还是医药流通企业自身谋求的变革求新,都将会不断地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效率。

      我们也理所当然地欣赏国药股份的成长潜力和未来作为国药控股北方资产的整合平台。同样,我们也比较期待一致药业在整合国药南方区域市场的作用,但是持较为谨慎的态度。

      对于其他区域性流通龙头企业,我们看好广州医药、上海医药和华东医药。广州药业在“王老吉”上所体现的营销能力,让我们有信心相信公司在其他丰富而具有历史底蕴中药资源的推广,而公司与联合美华的合作有利于为公司探索出一条崭新的经营道路。而华东医药子公司中美华东独特的产品线和竞争力以及未来仍可能存在的资产注入,是我们继续看好公司的最重要理由。

      中药企业:

      传承优秀 营销为王

      关于中医药未来的发展方向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趋势:一种是政府一直强调的“中药现代化”,即要用科学的检测仪器、标准化的种植、生产和检测流程来确定中药内确切成分、药效和作用机理,以保证中药产品的质量,其中的领军企业有天士力和康缘药业;另一种是以云南白药、王老吉和江中健胃消食片为代表的中药健康消费品,将中药的预防疾病、日常保健等功效用消费品的方式快速推入市场。 

      我们认为,在“预防、诊疗、保健”过程中,中医药从整体来说是在整个流程中都可以起到作用的,只是在诊疗方面可能会弱于西医,而在预防和保健等领域则远远强于西医。因此,一味地强调用西医标准来衡量和要求中医是有失偏颇的,中医本身独有的整体诊疗理论和重在“预防保养”的养身之道值得重视。

      我们更倾向于“中药消费化”模式,将中药资源和优势转化为对消费者身体保健和疾病预防的产品,这是西医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也是中药为消费者接受的一个重要方式和领域。

      在中药健康消费品种中,又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拥有古老历史品牌的老字号品种,如云南白药、片仔癀、马应龙和同仁堂,它们大多经历百年沧桑而不倒,同时目前也受到国家秘方保护。我们称之为“品牌中药”,这样的中药产品更具竞争力,也能活得更为持久,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最多收益。

      另一类则是通过广告等营销手段发展起来的中药品牌健康消费品,我们称之为“营销中药”。典型的代表就是“王老吉”、“江中”和“益佰”等。这些品牌在短期内可能会风靡全国,但是能否将一个品牌做活、做大,后续产品的研发能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则是一个重大考验。

      在这二者之间,我们更倾向前者,尤其是具备好产品、同时也在产品营销上开始积极创新的云南白药和东阿阿胶等。而后者则更看好在细分市场上体现出管理和营销强势的江中制药和三精药业。

      生物医药:

      成本优势厚积薄发

      看好生物制药行业中会出现“10/10”倍的公司,主要是基于三个因素的支持,分别是技术、环境和趋势。 

      我国生物医药的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大概在5年左右,从技术上来说差距并不大。我们的主要问题在于产业化环境还非常落后。但是,我国的研发成本低廉,由于有大量优秀廉价的高素质研发人员、便宜的研究动物和临床成本,我国的单品种研发时间仅为10年左右,花费约在1亿元人民币左右,均大大少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其中,动物实验成本为国外成本的20%,生产成本可节约30%。

      无论是政策还是资本流向都呈现有利于行业长期发展的环境。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政策。其中对行业最为重要的是今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划明确提出,2010年我国生物产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2020年全国生物产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成为我国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开发银行印发的《关于共同推动我国生物产业融资工作的意见》表示,两部门将通过搭建融资平台和担保体系、设立生物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及优惠贷款、投资补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注入等方式,共同加大对生物技术产业化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支持。

      在过去三年间,生物医药子行业无论是从收入还是利润增长上都远远高于整个医药行业。直到2007年初,由于国家对生物疫苗、血液制品的重点检查,生物医药子行业的增长速度才出现放缓。我们认为,未来生物医药行业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其未来发展前景非常清晰。

      我们认为,就目前中国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来说,天坛生物和其后的中生集团应该是最具备“10/10”的潜力,无论是政府计划免疫扩大,还是公司的研发实力,都是保证企业长期高速成长的基础。

      我们看好双鹭药业的长期发展趋势,公司研发能力强,研发资金得到北京市政府大力支持,多个产品都是国内独家产品,未来还有一批新药将陆续上市,出口业务明年开始将逐步扩大规模,且利润率非常高。

      而科华生物,除了看好诊断试剂每年15%的稳定增长趋势和公司在行业里领导者地位外,我们更加看重的是2007年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国内《血液制品疫苗生产整顿实施方案》,其中提出了将适时开展对原料血浆进行艾滋病及丙肝病毒核酸检测工作。虽然我们不能判断这项政策何时执行,但是我们坚信这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一旦展开,将会带来巨大的血筛检测市场发展机会。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