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世上“没有常胜的将军”。
先前,恒瑞医药、吉林敖东、丽珠集团、海正药业、康缘药业、昆明制药、复星医药等医药类公司相继淡出年度或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0%以上的“高成长俱乐部”;现在轮到素有“医药类公司高成长典型”之美称的华海药业、北生药业了——医药类公司“高成长俱乐部”接二连三“损兵折将”。
4月8日,北生药业发布2004年年度报告摘要,主营业务收入40203.69万元,同比增长19.36%;利润总额9834.11万元,同比增长27.42%;净利润7822.88万元,同比增长36.47%;每股收益0.45元;每股净资产5.31元;净资产收益率8.53%。此为北生药业2001年8月上市以来首次年度净利润增幅在50%以下。
类似的情形也在华海药业一季报中体现。
4月11日,华海药业披露2005年第一季度报告,1月至3月主营业务收入10232.23万元,同比增长32.85%;主营业务利润5663.87万元,同比增长45.94%;净利润3099.51万元,同比增长8.88%;每股收益0.17元;每股净资产4.53元;净资产收益率3.8%。数据显示,华海药业自2003年3月上市后连续8个季度实现净利润增长50%以上的记录就此结束。
显然,经过持续经营业绩高增长的华海药业、北生药业受内外部环境因素掣肘,已经染上了“高成长疲劳症”。那么,两公司未来经营业绩走向如何呢?
北生药业:高速成长仍可期
从一定意义上讲,北生药业是国内生物制药企业中成长性最好的企业之一。
2001年7月北生药业发布招股说明书时,其前三年主营业务收入不足亿元、净利润不足千万元,委实令投资者不敢恭维。当年,尽管其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均有较大增幅,其中净利润1518.05万元,增长幅度在50%以上,可是投资者对北生药业仍然十分审慎。然而,随着2002年、2003年业绩精彩亮相,投资者彻底改变了对北生药业的偏见,关注者和追随者不计其数。
事实上,造就北生药业高成长性的成因主要有二:一是北生药业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和战略,在坚持生物制药主营不变的前提下,适时精选中药、西药项目,其中较成功的便是植物保健品唐美含片;二是北生药业大力推进募资项目,包括变更募资项目加快实施,并与之相配套进行企业并购,尽快形成业绩高成长的增长点。
如今,一个包括生物制药、血液制品、中西药(包括保健品)、生物材料四大板块的主营结构,在北生药业基本成型。
年报显示,在北生药业主营业务收入中,生物制药主营业务收入10956.36万元,同比微增1.66%;血液制品主营业务收入10120.55万元,同比增长10.33%;中西药(包括保健品)17363.53万元,同比增长43.52%;生物材料1763.26万元,同比增长8.01%。不难发现,“第一主营”中西药销售额大幅增长,对北生药业全年净利润增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配作用。
需要重点提及的是唐美含片。2002年上半年,鉴于国内生物制药重复竞争的现状,北生药业果断停止了两个生物医药募资项目,变更该资金一边分别出资1429万元、714万元、51万元收购北京嘉德制药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嘉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嘉德唐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各51%股权,一边出资引进由苦瓜中提取有效成份、可改善糖尿病症状的唐美含片保健品专利。
从近几年的高成长状态分析,北生药业并购企业及引进专利之举,毫无疑问是非常正确的。2003年,唐美含片单一品种主营业务为7157.16万元,不到两年功夫跃升为仅次于白蛋白之后的第二大品牌;而毛利率70%以上,更是白蛋白的两倍半。
据年报,2004年唐美含片又有不俗表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0.18万万元,比上年度劲增50.96%,成为北生药业第一大品牌。
虽然北生药业2004年净利润首次增幅未达到50%,隐含高成长期已过之虞,但这似乎不足以表明其高成长期已然打住。主要理由在于,北生药业新的主导产品唐美含片仍然有强势表现,市场发展空间较大,而北生药业早已提前为唐美含片获得更大发展运筹帷幄。
2004年12月末,北生药业的公告称,拟出资7910.69万元收购北海市一块63.67万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10.66万平方米种植大棚及配套设施。是次征地,乃北生药业落实配股募资项目——北海苦瓜系列产品深加工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这就是说,在募资项目的推动下,北生药业唐美含片产业链将更加牢固。不出预料,由唐美含片主导的北生药业苦瓜系列产品将继续扮演其高成长的“领头羊”角色。
而最近有报道称,由北生药业控股股东北生集团承担的“从苦瓜籽包囊中提取番茄红素”研究成果,已经专家鉴定通过。这很有可能是未来北生药业的新增长点。
华海药业:平稳增长成为主旋律
坦率地讲,进入2005年一季度,华海药业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三成以上的情况下净利润增长幅度不足一成,会让许多投资者大为失望且始料不及。
要了解华海药业季报业绩“骤变”原因,还得从上年说起。读过华海药业2004年年报的投资者或许记忆犹新,全年主营业务收入39112.93万元,同比增长29.07%;净利润11911.2万元,同比增长50.23%。那是华海药业上市后连续两年净利润增长幅度达50%以上,亦是目前唯一上市后每个季度净利润增幅均在50%以上的医药类公司。
而华海药业年报显示,作为外向型医药原料药生产企业,拉动其业绩持续维系于高水平的动力,主要在于国外业务:全年出口主营业务收入34.937.13万元,出口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高达89.32%。从具体品种看,普利类药主营业务收入25621.6万元,同比增长8.87%,增幅开始减缓;沙坦类药主营业务收入8350.09万元,同比增长195.89%,强劲上升之势明显。
本版曾于3月25日在《两个高增长药企的典型曲线》一文中指出,华海药业全年净利润大增,缘自毛利率53.26%的普利类继续起着“支柱”作用,更缘于毛利率41.32%的沙坦类“爆增”所催化。但遗憾的是,该文并未就华海药业高成长背后所经历的痛苦、面临的困难以及存在的隐患,作必要的分析。
实际情况是,华海药业2004年高成长,是在各种困难和矛盾集中反应的条件下实现的。
相对其他医药类公司而言,华海药业所面临的难题似乎更多一些。2004年,除了原油价格高企、石化产品及其他原材料涨价、用电用水紧张以及运输成本上升这些带有共性的困难之外,华海药业还要面对从2004年起国家实行出口型企业调低出口退税比例的政策给经营业绩持续增长带来的压力。
全年看,上述各种不利因素反映在华海药业财务报表上为,销售毛利率比上年度下降2.87%,主营业务利润率比上年度下降2.83%。而华海药业全年营业利润增长率24.51%,上年度则为71.27%;净利润增长率为50.23%,上年度则为56.71%。华海药业所有上述指标都显示其盈利能力削弱的征兆,亦为一季度业绩增速减缓埋下了伏笔。
季报显示,华海药业主营业务收入依然主要来自普利类和沙坦类原料药,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60.97万元和2029.69万元。沙坦类毛利率由上年度41.32%上升至53.59%,反映华海药业产品结构有较大调整,有助于年内业绩回升。而制剂主营业务收入486.57万元,超过上年度总额906.43万元一半以上,表明华海药业重视新增长点的培育,制剂呈放大的趋势。
不过,让华海药业焦虑的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运输成本上升以及出口退税比例下调等综合效应开始浮现。华海药业一季度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同比增长一倍以上,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税增加125%,以及所得税由上年度604.95万元增至1500.95万元,增幅148.11%,都致使其净利润增速显著减慢。
考虑到华海药业抗艾滋病项目需要一段时间,原油价格尚无明显回落迹象、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仍将持续,出口退税比例或将继续调整,因此,华海药业经营业绩短期内很大可能将以平稳增长为主。
摘自《医药经济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