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已进入高峰期,华源制药却给投资者来了一个“冷不防”,突然间拉响了2004年度业绩“警报”。
4月9日,华源制药发布2004年度业绩预警公告称,预计华源制药2004年净利润将比2003年有大幅下降,下降比例将超过50%。
这是一份“迟到”的预警公告。
VC“郁郁寡欢”
公告称,2003年华源制药净利润为4725.4万元,每股收益0.36元。本次所预计的业绩下降原因,主要是所属江苏华源药业有限公司之下属企业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简称江山制药)VC价格2004年四季度持续下跌、以及其他子公司年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因素造成的。
了解华源制药的投资者知道,孙公司江山制药是国内VC巨头之一,该产品的国际国内价格走势直接牵动着华源制药业绩的神经。2003年,因国际上其他VC厂家停产导致VC价格连续多年走低之后“报复性”上扬,包括江山制药在内的国内VC厂家饱赚了一回,华源制药亦由此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53.96%的好业绩。
然而,所谓“好景不长”。从2004年起,由于国际其他VC厂家恢复生产,国际VC市场“急景流年”、价格一路下跌,令江山制药重新进入“微利时代”。正如华源制药所称,2004年四季度江山制药VC业绩持续下跌,再加上其他子公司“计提”,这些因素必须会对华源制药整体业绩构成极大的冲击,亦难免令到华源制药极为不爽。
其实,华源制药不光为江山制药VC价格“走麦城”所围,更恼火的是,其与丰原集团之间有关江山制药的控股权纷争一拖两年,至今未了。
2004年9月,与丰原集团处“同一战线”的江山制药原股东EA、RT对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果不服,遂向北京中级法院二院提请诉讼,迄今仍无裁决结论。
更令华源制药气恼的可能还有,最近,丰原生化发布收购丰原集团关联资产时,所披露的资料白纸黑字将江山制药纳入丰原集团的“势力范围”。而华源制药默不吱声。
预警“姗姗来迟”
按照年报预警制度的规则,华源制药应于2005年1月或稍晚一点即对上年度业绩进行预告。显然,此时“预警”按规则讲有些时过境迁,姗姗来迟。
不过,透过华源制药业绩预警公告的文字观察分析,似乎可以洞悉华源制药不能做到按时作出预警的苦衷。
公告说,“本次所预计的业绩已经上海东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初步审计,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公司、注册会计师在业绩预告方面不存在分歧”。
换一句话来讲,华源制药对于VC价格持续下降、尤其是在2004年第四季度接连走低给全年经营业绩造成的下降,是了然于胸的;但是,华源制药对于包括江山制药在内的子公司、孙公司哪些资产必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一时可能拿不定主意。而当与会计师事务所接触后,双方似乎亦经历了一段“磨合期”。于是,华源制药延误了按规则预警的时间。
这里还需要说明一点,鉴于上市公司在履行预警义务时常常出现“反复”,即先预告、后修正的情形,被投资者指责为上市公司执行预警制度不严谨,甚至被“上纲上线”为“诚信”问题。显然,华源制药在举棋不定的时候,宁可推迟预警时间,亦不愿意背上“缺乏诚信”的罪名。
问题在于,推迟披露业绩预警的时间,毕竟属于一种涉嫌违规的现象,同样会给投资者留下不好的印象。对于市场而言,推迟预警公告亦会对市场构成额外的冲击,同时,甚至可能因此让一些投资者蒙受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由此看来,华源制药信息披露工作仍有值得规范改进的空间。
摘自《医药经济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