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医药类公司如何加快发展﹖这是一个颇具挑战性、争议性的课题。有的公司认同立足于现有主营结构基础上深度开发,通过规模经营,以达致做大做强的目标;有的公司则倾向于巩固现有主营结构已经形成的经营优势的同时,向相关联的医药行业子行业或其他行业积极渗透,通过资本扩张,以达致做大做强的目标。益佰制药似乎更偏爱后者。
日前,益佰制药借发布2004年年度报告摘要的机会,透露了其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即:考虑介入西药市场;进行生物制剂研究;考虑进入医院投资与管理,作上下游扩张。
鉴于益佰制药目前仅限于“考虑”阶段,不知道未来实施时是否可能“搭错车”。
全年业绩超过预算
读过益佰制药2004年第三季度报告的投资者,大都免不了会为益佰制药捏一把汗,因为截至2004年9月30日,益佰制药主营业务收入35,755.84万元,为年计划56297.86万元的63.51%;净利润2138.16万元为年计划5456.14万元的39.19%。显然,益佰制药前三季度整体业绩差强人意,净利润水平更是距离预测相去甚远。
不过,与投资者的惶恐不安相反,益佰制药还是那样泰然自若。原因是,由于季候性因素,益佰制药以中药处方药主营和OTC药为主的经营业绩状况,通常要到第四季度结束,才能真实完整地把全年经营业绩状况反映出来。而益佰制药显然对其呼吸系统类、妇科用药类、心血管类、小儿类及抗肿瘤类等5大类药销售走势,保持着足够的自信心。
年报显示,截至2004年12月末,益佰制药主营业务收入63190.74万元,同比增长25.71%,净利润5634.36万元,同比增长9.28%;每股收益0.84元;每股净资产7.58元;净资产收益率11.1%。益佰制药不仅消除了投资者对其全年业绩的忧虑,而且整体业绩基本超过了年初制订的预算。
全年,益佰制药主导产品类别中药处方药主营业务收入40,614.06万元,同比增长37.97%;OTC药主营业务收入22,428.52万元,同比增长7.68%。
值得一提的是,益佰制药处方药在收入大增的同时,实现毛利率79.75%比上年度增长了23.74%。无疑中药处方药的强势表现为益佰制药全年“超预算”完成经营业绩目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募资项目进度最快
益佰制药是2004年医药行业史无前例的16家新上市公司之一。
2004年3月,益佰制药获准以每股14.4元首次公开发行新股2000万股并上市成功实现直接融资净额27579.29万元。按照招股说明书,是次募资,益佰制药承诺拟投向4个项目,即:总投资4883万元的中药提取生产线项目总投资4855万元的清开灵粉针剂生产线技改项目总投资9824万元的银杏达莫、艾迪注射液GMP生产线建设项目,以及总投资4,894万元的口服液生产线技改项目。余额3,123.29万元则补充流动资金。
据对已公布2004年年报的其他新上市医药类公司的募资进度观察,除少数公司进度较快之外,大多数公司均处于项目启动或开工的初期。而其中实施速度较快的公司如马应龙,亦仅仅超过募资项目投资进度的50%。
反之,益佰制药募资项目实施进度就令其他新上市医药类公司“望尘莫及”了。
年报显示,截至2004年12月末,益佰制药IPO资金27579.29万元全部使用完毕。请注意,益佰制药并未将募集资金挪作他用,而是全部投入到所承诺的4个募资项目中上,尽管具体募资项目的实际投资额略有调整。这一点,充分体现了益佰制药投资与管理的高效率。
而从募资项目的效益看,亦可见新的闪光点。益佰制药募资项目实现“当年募资、当年建设、当年见效”的“超高速”同时,其新增收益918.83万元,其中,中药处方药银杏达莫、艾迪注射液GMP生产线建设项目实现收益657.61万元。
人才战略富于远见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如果拥有一流人才,就占领可能掌握一流产品、一流技术、一流效益的制高点,亦就有可能承续发展。
身为民营家族控股企业的益佰制药决策者及管理者,显然深谙此道,且“身体力行”。
为企业发展长远利益计,益佰制药从培养企业高级人才入手,积极为下一个“五年计划(2005年至2009年)”和长期发展做准备。
年报显示,2004年益佰制药先后有数十名高中级管理人员参加EMBA“充电”。其中,益佰制药现有高级管理人员分别就读国研斯坦福企业家新领袖计划、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EMBA、长江工商管理学院EMBA、以及清华大学EMBA。而益佰制药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合作举办的EMBA班,则吸收了来自益佰制药内部中层或基层管理人员入学,首期50名学员。
另外,基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素质的人才战略思路,益佰制药还与专业咨询机构合作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并聘请专业咨询机构制定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模型和KPI考试体系,并全面推行。
主营渗透隐含风险
熟悉益佰制药发展史的投资者知道,益佰制药是1995年6月12日凭现任董事长窦启玲、现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叶湘武夫妇等6位自然人七拼八凑的56万元起家的;而益佰制药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的发家,则完全得益于始终如一地致力于现代中药业的发掘、耕耘、拓展。
也可以说,如果没有益佰制药当年将主营准确地定位在中药处方药以及OTC药上,就没有益佰制药2004年“瓜熟蒂落”、无惊无险的顺利上市,并成为具有资料优势、且经济并不发达的贵州省第一家医药类上市公司。
诚然在贵州省,从省政府到普通关心医药经济的百姓,都对益佰制药的发展寄予厚望,而益佰制药本身亦具有在中药业的基础上向西药、生物制药以及医疗业发展的现实潜力。但是,不要忘了,任何投资行为包括相关联的领域的投资行为,都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
从外部看,目前,国内化学制药风险最大的领域可能在抗生素类药,益佰制药估计不会介入;心脑血管和抗肿瘤类药现实或潜在的需求较大,益佰制药现有中药同类药已有优势,或有向西药同类药领域渗透、延伸的空间以及经验。不过,无论未来投资方向定在哪里,资金来源可能是益佰制药面临的很棘手的矛盾。这仅仅是西药门类现状的举例而已。
总之,益佰制药向西药、生物制药以及医疗业拓展,一定要兼顾规避低水平重复、技术含量较高、盈利能力较强、资金投入在承受能力以内、不致于影响现主营等诸方面的相互作用的因素,事前进行充分地论证评估。
而从内部看,实事求是地讲,尽管益佰制药中药处方药及OTC药整体已具有一定经营规模,但仍不能称之为“规模化”、“大型化”。资料显示,目前益佰制药销售额超亿元品种有克咳胶囊、艾迪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等,与同属现代中药的天士力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换言之,这些品种虽不能保证做到像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销售额8亿元那样大,至少能够成为可参照的营销标杆。
对于成长型医药类公司而言,其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在于“见异思迁”,而反映在主营结构的品种经营上则是“浅尝辄止”。由此可见,益佰制药在进军西药、生物制药以及医疗业时宜慎之又慎,既不可“丢了西瓜捡芝麻”,更不可图一时之快而“搭错车”。否则,极有可能“欲速而不达”。
摘自《医药经济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